欢迎您!今天是:

 

今日天气: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
明神宗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 中国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终年58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明神宗万曆皇帝名朱翊钧,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八月十七日生。明穆宗隆庆皇帝第三子,母贵妃李氏原爲裕邸宫女。因前二世子夭折,隆庆二年(1568年),朱翊钧被册立爲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即皇帝位,改元万曆。
  万曆初年,得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张居正一方面指导万曆帝读书,爲他安排周详的课程,选拔有素养的大臣主持教学,培养其治国安邦的本领;另一方面就是辅政。在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平定西南-,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晏然。万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
  张居正去官之后,万曆帝独掌政权,却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他怠于临政,废除经筵,朝夕宴饮,甚至郊庙祭祀都委人代行,终日沉湎酒色之中
  万曆帝是个贪婪的君主,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爲名搜刮民财。万曆十九年(1591年),仅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就达23万多件。他派遣宦官爲矿监税使,盘剥工商,引发了百姓的抗税斗争。万曆帝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党争激烈的状况。
  万曆皇帝的腐败招致国库空虚,边关危机。对明王朝形成最大威胁的是东北后金的掘起。满洲建州左卫指挥努尔哈赤袭其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也之职,多次朝贡万曆皇帝,取得其信任,官至龙虎将军。努尔哈赤以30年时间统一了满洲女真各部落,并于万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形成了与明王朝相对立的地方政权。万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声称爲祖、父报仇,率先向明王朝进攻。万曆皇帝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但熊廷弼在朝内受到昏庸官僚的排挤,加之内库金银屯积,又加派辽饷,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明王朝灭亡的危机已然形成,是以后人评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廿一日朱翊钧死于弘德殿,年58岁,葬在他生前耗银八百万两修建的北京昌平定陵。益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
==
【人物生平】早期经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明穆宗有四子,长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钤,俱早亡。四子朱翊镠与朱翊钧同爲李氏所生。朱翊钧的祖父世宗嘉靖帝晚年迷信道教,“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人敢报告嘉靖皇帝,更不敢爲之起名字。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初十日,廷臣上疏请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明穆宗才爲他赐名,叫朱翊钧。明穆宗说:赐你名字,名爲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含义非常重大。你当念念不忘。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十一日,因其成爲了其父子嗣中最爲年长的,故朱翊钧被立爲皇太子,正位东宫。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爲贵妃。
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将来要治国治民,必须从小接受教育,了解以往帝王承业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的本领。朱翊钧虽然年幼,却很懂得这个道理。明穆宗任命一批大臣爲教官,辅导他读书。朱翊钧学习非常用功。其母李氏教子非常严格。朱翊钧小时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将其召至面前长跪。每次遇到讲筵的时候,李太后都令经筵讲官入前亲授。没遇到早朝的时候,五更就到了朱翊钧的寝宫,早早将朱翊钧叫起。由于讲官的尽心辅导,李太后的严格管教,以及朱翊钧本人的刻苦努力,朱翊钧年渐长而学愈进。他自己后来也常常十分得意地说:“朕五岁即能读书。”

【冲龄践祚】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明穆宗病危,三天后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 [11]  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明穆宗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著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10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明穆宗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全国使先生劳累”。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的遗诏: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
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 
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即崩于乾清宫。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曆。
万曆皇帝继位伊始,大学士高拱马上呈进新政五事,要求其御门听政,亲答奏请,面见辅臣,议处要事,且一应章奏览后俱须发送内阁看详拟票,杜绝内批留中。
虽然高拱的本意在于“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但仍可看出他对于幼年皇帝朝夕训诲的急迫心情,初衷未爲不妥。然而当时正值主少国疑之际,“上冲年在疚,拱默受成于两宫,权不自制,惟恐外廷之擅”。在读书方面,朱翊钧也是从一开始就坚持按照祖宗旧制,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在明朝的衆皇帝中,除明太祖朱元璋之外,像朱翊钧那样确实是不多见的。朱翊钧即位后,就按照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建议,每天于太阳初出时就驾幸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然后少息片刻,複回讲席,再读史书。至午饭完毕时始返回宫内。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暂免讲读。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 

【内阁争纷】
朱翊钧即位时,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阁纷争倾轧,整个朝廷也没有能够挽回嘉靖一朝的积弊。这个社会问题,以后变得更爲激烈。按照明穆宗的布置,高拱是外廷的顾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宫中,朱翊钧自然依靠冯保。但是,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此前,司礼监掌印太监职位空缺,高拱先后推荐了陈洪、孟冲,就是不愿让冯保做掌印太监。神宗自己在登极诏中也命令他们:朕方在冲年,尚赖文武亲贤,“共图化理”,“与民更始”。 
冯保此人知书达礼,又有文艺素养,所以很受明穆宗的喜爱。冯保利用皇权更迭之间的权力真空,通过遗诏驱逐了政敌孟冲,亲自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而此时的内阁首辅高拱也对冯保欲除之而后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给事中程文、吏科都给事中雒遵、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都开始弹核冯保。由此,一场政治斗争势必不免,斗争中,冲突双方是冯保和高拱,而张居正表面上是帮助高拱的。但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关系非常密切,早就预谋赶走高拱。
明穆宗末年,高拱爲内阁首辅。神宗即位之后,高拱“才略自许,负气凌人”, 恰恰触犯了“自负付托之重,专行一意,以至内猜外忌” 的爲臣大戒,最终在官场角逐中失利。人事变更的结果,张居正依序升爲内阁首辅,责无旁贷地肩担起培养万曆皇帝的重任。而此次政治震荡对幼小的万曆皇帝産成的刺激也颇爲深刻:“专权之疑,深中帝心,魁柄独持,以终其世。晚虽倦勤,而内外之间,无複挟咨意如初年者。主术所操,爲得其大也。” 而且高拱爲人性格执拗,出言偏颇。明穆宗去世时,高拱以主幼国危,痛哭时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神宗即位后,冯保将这句话加以歪曲,改成“高公讲,十岁小孩哪能决事当皇帝”。神宗听到这话,“专权之疑,深中帝心”。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十六日将他免职,以张居正取代他的位置。此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始终坚持自操威柄。他说过“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
高拱一走,高仪也惊得呕血三日而亡,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同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也堆积如山。面对著这些重重的困难,这个万曆帝没有畏缩不前,爲了“皇图永固”,他以“少年天子”的气派,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杀予夺在朝廷这根权柄,励精图治,推行新政,朱翊钧在位前十年中很有所作爲。

【励精图治】
张居正爲内阁首辅以后,朱翊钧将内廷的事务托给冯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对张居正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尊礼有加,言必称“元辅张先生”,或“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十九日,张居正刚刚走马上任几天,朱翊钧就在平台(即后左门)单独召见他,共商大计。由于明穆宗在位从没有召见过大臣,所以这事在当时曾引起轰动,使廷臣看到朱翊钧承业治国的精神和决心,又大大提高了张居正的威信。
朱翊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全力支持张居正,合力进行改革,推行万曆新政。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万曆元年(1573)推行的章奏“考成法”。它是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而提出的,意在“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按照考成法的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神宗说:“事不考成,何由底绩。” [24]  其时,因爲朱翊钧年幼,对祖制还不十分明白,不晓得个中的利害关系。后来,他意识到张居正的权力过大,“几乎震主”,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领域的改革,一是清丈全国田亩;二是推广“一条鞭法”。
万曆六年(1578年)十一月,朱翊钧下令在福建行省进行试点。 至万曆八年(1580年)九月,福建“清丈田粮事竣”。朱翊钧与张居正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立即通行全国清丈。户部奉旨就清丈范围、职责、政策、方法、费用、期限等制定了八项规定,于同年十一月下发各地。至万曆十年(1582)十二月,各省均按三年期限基本完成,总计支出新增一百四十余万顷。 
推广“一条鞭法”,是当时经济改革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万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已在全国各地“尽行之”。这标志著整个张居正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
万曆朝的前十年,在幼年朱翊钧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爲改善。万曆十年(1582年)六月,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从此开始亲政。 这次改革,始于万曆元年(1573年),至万曆十年(1582年)基本结束。它是明中叶以来地主阶级革新自救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明后期政治、经济关系新变动的深刻反映。其范围,覆盖政治、经济诸方面。具体步骤是,前五年以政治改革爲重点,后五年以经济改革爲主要任务。十年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 
朱翊钧亲政后,主持了著名的“万曆三大征”。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爲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甯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巩固了汉家疆土。 [1]  后世有说明军虽均获胜,但军费消耗甚钜。而三大征实际军费则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

【万曆怠政】
万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 [30]  身体虚弱,每况愈下。因此,朱翊钧执政中后期,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万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召对”形式。在三大征结束之后,朱翊钧对于大臣们的奏章的批複,似乎更不感兴趣了。同年,礼部主事卢洪春奏曰:朱翊钧“日夜纵饮作乐”。从同年起,爲争立皇太子,演成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
明末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

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衆多。 在东林党争无休无止之时,由于明神宗私爱贵妃郑氏之子、福王朱常旬,坚持其王府庄田“务足四万顷之数”,才肯让其出京之国,于是在朝廷又掀起了一场长达七八年之久的福王庄田之争。福王之国洛阳刚刚过了一年,万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酉时,又发生了晚明曆史上著名的梃击案,作案的是一个名叫张差的蓟州男子,史称“梃击案”。起初,皇太子也以爲“必有主使”。是时,郑贵妃一再指天发誓,自明无他。朱翊钧见事涉郑氏,加上多年来人们一直议论他不善待皇太子,感到事情重大,怕火烧自己,很快就亲自定张差爲“疯癫奸徒”,并命“毋得株连无辜,致伤天和”,只处决张差及与之有关的太监庞保、刘成二人。并特地爲此于同月二十八日,一反常态,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召见大臣,宣布他的命令,将此案草草收场。 
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33]  万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 [28]  至于贪财一事,朱翊钧他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産,就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爲了掠夺钱财,他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四处搜括民财。

万曆二十五年(1597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朱翊钧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顺父母、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约开支、听取意见、亲人和贤人,都不能够像当初一样。” 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内阁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沉一贯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万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那些致力于废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  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曆四十五年(1617)十一月,“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  
万曆中期后虽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后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万曆对于日军攻打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都有反应,表示虽然忽略一般朝政,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与世长辞】参见:萨尔浒战役
就在朱翊钧宗晏处深宫,“万事不理”,导致从内廷到外廷闹得不可开交之际,辽东后金迅速掘起,不断出兵南犯,向明军发动进攻,辽东战争爆发。万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日,后金政权正式建国,终于成爲明朝的主要威胁。自此明朝辽东的形势也随之每况愈下。
尤其是经过东征援朝战争和矿税使高淮乱辽以后,辽东边防空虚,军民困甚,供应艰难,加上明神宗用人不当,明军屡屡败北。
万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丧师九万,败局遂成。辽东战争每年约需银四百余万两,朱翊钧爲了应付这笔庞大的军费,自万曆四十六年九月起,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派开始。加派非但无济于事,反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纷纷投入反对明朝的革命洪流。朱翊钧自己也因此情绪低落,愁眉不展。
万曆四十八年(1620)三月,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辽东惨败,国事困扰,终于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神宗在弘德殿去世,终年五十八岁。二十二日发丧,二十三日颁布遗诏,命皇太子朱常洛嗣位。九月初十日尊益号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十月初三日,安葬于定陵。

【爲政举措】政治
官吏考核
万曆初年的政治改革主要措施是“考成法”,是万曆元年(1573)推行的。它是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而提出的,意在“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按照考成法的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明神宗说:“事不考成,何由底绩。”其特点是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科,六科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六科和部院原是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它们变爲受内阁制约,听从内阁指挥,实有悖于祖宗旧制,实质上是将一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这是张居正对明代官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早朝制度】
隆庆六年(1572年),朱翊钧即位,关于早朝这一仪式有了折中的变通办法。根据大学士张居正的安排,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日子则不朝,以便年轻的皇帝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攻读圣贤经传。这一规定执行以来已近15年,越到后来,圣旨免朝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他的礼仪,如各种祭扫,皇帝也经常不能亲临而是派遣官员代祭。实际上,神宗的早朝,即使按规定举行,较之前代,已经要省简多了。首先是早朝的地点很少再在正殿,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早朝人员都不经午门而集结于宣治门,所有骏马驯象的仪仗也全部减免不用。其次,御前陈奏也已流于形式,因爲所有陈奏的内容都已经用书面形式上达,只有必须让全体官员所知悉的事才在早朝时重新朗诵一过。
 
【清算张居正】
从万曆九年(1581)到万曆十年(1582)间,
张居正一直没有请假,坚持办公。次年二月,张居正旧病複发,虽然屡经名医医治,但是张居正自己也知道,自己“精力已竭”,“不过行尸走肉而已” !万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朱翊钧爲之辍朝一天,给予张居正崇高的待遇:益文忠,赠上柱国衔,荫一子爲尚宝司丞,赏丧银500两。 

然而,两年之后的万曆十二年(1584)八月,朱翊钧在都察院参核张居正的奏疏中批示道:“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管制言官,蒙蔽我聪明。专权乱政,欺骗主上忘恩负义,谋划国家不忠。本会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且免去全部法追论。”(即说张居正无视皇帝权威,钳制言官,擅权乱政。)
这时候的张居正一家,已经被抄家。张府人口,一些老弱妇孺因爲来不及退出被封闭于张府,饿死十余口,张居正80岁的老母还是在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请求下才留有一所空宅和10顷田地。张居正恐怕生前绝对不能想到,他死后竟然会遭到一手扶持的神宗如此无情的惩处。朱翊钧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是他长久处于张居正约束下的发泄,同样也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
 
军事【平定哱拜】参见:甯夏之役
万曆二十年(1592),哱拜和哱承恩父子在甯夏银川反叛(哱拜是蒙古鞑靼部人,降明以后做副总兵。他的儿子叫哱承恩,承袭父爵,做了指挥使),朱翊钧果断决定平叛。派去平叛的军队攻打了几次都没有取胜,万曆皇帝又派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爲总兵,率军平叛。李如松派人决黄河水灌城,城外积满了水,城被冲开一个口子;李如松乘势下令攻城,一举平息了哱拜之乱。

【援朝抗倭】参见:万曆朝鲜战争
从万曆二十年(1592)到二十七年(1599),朝鲜遭到日本侵略,王京陷落,八道失陷七道,仅靠近明朝边境义州一带尚存。朝鲜危急,请求明朝援助,“请求援助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朱翊钧鉴于唇亡则齿寒,决定派兵到朝鲜,援朝抗倭。这场战争时断时续,前后进行了七年多。最后,日本因丰臣秀吉去世,将侵朝日军撤出朝鲜,明军战胜而归。 

【勘定播州】参见:播州之役
万曆十七年(1589),播州(播州就是今贵州遵义地区)宣慰司使杨应龙发动叛乱, [44]  朱翊钧派兵平叛。这场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万曆二十八年(1600),最后的结局是明军八路进兵,四月告捷,平息了杨应龙之乱。

【用兵女真】
万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建立后金政权。女真兵克抚顺,朝野震惊。 [46]  万曆四十七年(1619),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和铁岭沦陷,首都燕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稍稍将东北局势扭转。

【清丈田亩】
清丈田亩又称“清丈田粮”,目的是爲了纠正田制混乱。这是继朱元璋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土地大清丈。朱元璋时期那次大清丈,与“赋役黄册”相配套,编造了“鱼鳞图册”,爲明代田赋征收奠定了基本框架。到了明中叶以后,“鱼鳞图册”已面目全非,赋役征派日益不均,国家赋税收入越来越少,“私室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田亩已是非清不可了。同明代其他重要经济改革一样,这次清丈也是首先从东南沿海地区搞起来的。
万曆六年(1578)十一月,朱翊钧下令在福建试点。中心问题是爲了改变有田者不交纳税粮、无田者苦于赔纳的怪现象,使田亩与税粮挂鈎。由于朱翊钧态度明确,张居正指导得力,坚决排除阻力,试点工作进行得颇爲顺利。
至万曆八年(1580)九月,福建清丈田粮的事务告竣之后。神宗与张居正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立即通行全国清丈。户部奉旨就清丈范围、职责、政策、方法、费用、期限等制定了八项规定,于同年十一月下发各地。至万曆十年(1582)十二月,各省均按三年期限基本完成,总计支出新增一百四十余万顷。有些地方还重新编造了“鱼鳞图册”。是明代田制与赋制的又一次综合整治,成绩显著。缺点是有些地区爲“求亩多”,不实事求是,用小弓丈量,以致出现新的“虚额”,加重小民负担。

【一条鞭法】
鞭,又称“一条边”、“条边”、“一条编”、“条编”等。其视点是变通赋与役的征收方法。它和清丈田亩一样,也是在嘉靖、隆庆以来各地逐步试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神宗的功劳,是支持把它推广到全国,实现了中国古代赋役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爲实行货币地租创造了条件。
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爲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爲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量,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爲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其基本精神与特点是把赋与役合并,简化征收手续,扩大了折色范围,改变了以往的征收方法。它的推行,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生産关系与生産力发展变化的反映。万曆九年(1581),一条鞭法已在全国各地“尽行之”。

【矿监税使】
自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开始通过向各地征收矿税银的方式,增加内库的内帑。在此以前,内库主要收入爲金花银,即依靠南直隶地区的田赋。
不过内库所有收支最终仍由户部负责,并对皇帝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干预和管理。矿税银除补贴内帑用于宫廷膳食以外,更多则用于国家开支,尤其是边镇用钱。如万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初四日,甘肃巡抚田乐上疏,因河西地区边疆用兵需数十万钱粮,请拨内帑,朱翊钧批複同意。万曆二十七年(1599)十二月十二日,户部因京师库银减少,边饷告急,请神宗拨内帑,朱翊钧虽然责怪户部未提前做好库银储备,并且不要因爲有内帑而有恃无恐,但仍迅速拨发内府库银救急。万曆三十一年(1603)四月,户部更是因北部边疆兵饷告急,请拨内帑百万两,朱翊钧最顾及边情,所以同意照数拨用。 
另外,含矿税银的内帑也用于国家救灾,如万曆二十二年(1594)三月初九日,因河南饥荒,拨内帑三万三千两用于赈灾。
==
人物关系:

鼻祖:
明太祖朱元璋 (1328~1398)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远祖:
明成祖朱棣 (1360~1424) 明朝第三代皇帝,永乐
太祖:
明仁宗朱高炽 (1378~1425) 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
烈祖:
明宣宗朱瞻基 (1398~1435) 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
天祖:
明英宗朱祁镇 (1427~1464) 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正统 天顺
高祖:
明宪宗朱见深 (1447~1487) 明朝第八位皇帝,成化
曾祖:
兴献王朱右杬 (1476~1519)
爷爷:
明世宗嘉靖朱厚熜 (1507~1566)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
奶奶:
杜康妃 (?~1554)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妃嫔
姑奶:
永福公主 (1506~1525) 嘉靖帝的姐姐
父亲:
明穆宗朱载垕 (1537~1572)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隆庆
儿子:
明光宗朱常洛 (1582~1620)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儿媳:
郭皇后 (?~1613)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
李康妃 (?~1674) 明光宗朱常洛最宠爱的妃子
李庄妃 (1588~1624) 明光宗朱常洛妃嫔
王皇后 (?~1619)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
刘淑女 (1593~1614) 明光宗朱常洛妃嫔
孙子:
明熹宗朱由校 (1605~1627)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天啓
崇祯皇帝朱由检 (1611~1644)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祯

 


 

【其他阅读】

003.【宝儿网地图

002.【朝代帝王世系

001.【全国省市简介


 

明十六帝:01-洪武,02-建文,03-永乐,04-洪熙 ,05-宣德,06-正統.天順,07-景泰,08-成化,09-弘治,10-正德,11-嘉靖,12-隆庆,13-万历,14-泰昌,15-天啓,16-崇祯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2023年1月1日 12:1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