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今天是:

 

今日天气:






6.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趙顼】




宋神宗趙顼,[公元1032年-1067年,北宋第六位皇帝

  宋神宗,英宗長子,益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英宗趙曙長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國公;後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受封淮陽郡王;治平元年(1064)進封颍王。治平三年立爲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爲神宗,時年20歲。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由于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甯變法。由于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
  據《宋史》記載,趙顼自幼“好學請問,至日晏忘食”。當太子時就喜讀《韓非子》,對法家“富國強兵”之術頗感興趣;還讀過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對王安石的理財治國思想非常贊賞。神宗即位時,北宋的統治面臨壹系列危機,軍費開支龐大,官僚機構臃腫而政費繁多,加上每年贈送遼和西夏的大量歲幣,使北宋財政年年虧空,據《宋史·食貨志》記載,至治平二年(1065年)虧空已達1570多萬。廣大農民由于豪強兼並,盤剝和賦稅徭役的加重,屢屢--。值此內外憂患,財政困乏之際,神宗沒有氣餒,力圖“思除曆世之弊,務振非常之功”,表現出“勵精圖治,將大有爲”,“奮然將雪數世之恥”的政治氣概。趙顼在即位之前已聞知王安石的政治抱負和才能,並“由是想見其人”,因此即位不數月,就讓王安石出任江甯知府。幾個月後,又召王安石爲翰林學士兼侍講,寄以治國安邦的厚望。神宗對王安石的器重,引起了在朝老臣的不滿。宰相韓琦執政三朝,本該輔佐新帝,有所作爲,然而見神宗提拔新人,卻堅辭相位,出判相州。神宗問:“卿去誰可屬國者?王安石何如?”韓琦說:“安石爲翰林學士則有余,處輔弼之地則不可。”表明了他反對王安石執政的態度。元老重臣富弼在罷相位時,也不同意任用王安石,而推薦了文彥博。對此,神宗或以不答相對,或以默然置之,堅持了自己的想法。除老臣外,當朝大臣如參知政事吳奎、禦史中丞呂誨、參知政事唐介、侍讀孫固等也都以王安石“護前自用”、“論議迂闊”、“狷狹少容”等爲理由,極力反對王安石爲相。面對種種阻撓,神宗不以爲然,力排衆議,于熙甯二年(1069年)二月果斷地拜王安石爲參知政事,委以重任,從而揭開了變法圖治、富國強兵的序幕。

 【推行新法】
  爲了及時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神宗還特命設置了“制置三司條例司”,即制定戶部、度支、鹽鐵三司條例的專門機構,由王安石和知樞密院事陳升之主持。在這個機構中,神宗聽從王安石的推薦,進壹步起用了呂惠卿、章敦、蔡確、曾布、呂嘉問、沈括、薛向等壹批新人,這些人都有壹定的實際才幹,對于協助王安石擬定和貫徹新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變法的過程中,神宗以君權的力量,保證了壹系列新法的推行。熙甯二年,新法逐漸出台、實施,但是馬上遭到朝內外壹批守舊勢力的攻擊。他們不僅從新法的內容和效益上提出非難,而且在思想、道德上指責王安石“變0法度”,“以富國強兵之術,啓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舊學”,“尚法令則稱商鞅,言財利則背孟轲,鄙老成爲因循,棄公論爲流俗”。在朝議紛紛面前,神宗雖曾壹度猶豫,但終不爲所動。至于學術、道德上的爭論,神宗則認爲“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實,亦無補于事”。他講求道德與功名並重,對守舊勢力反對變法,空言道德,在政治上無所作爲甚爲反感。在王安石的解釋下,他能理解王安石“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0之法不足守”的主張,並繼續支持新政。在王安石與守舊勢力的鬥爭中,神宗支持王安石,先後罷退壹批反對變法的官員。如禦史中丞呂公著“以請罷新法出颍州”;“禦史劉述、劉琦、錢镠、孫昌齡、王子韶、程颢、張戬、陳襄、陳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谏官範純仁、李常、孫覺、楊宗愈皆不得言,相繼去”;“翰林學士範鎮三疏言青苗,奪職致仕”;歐陽修乞致仕,“乃聽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文彥博言市易與下爭利,“出彥博守魏”。相反,熙甯三年(1070年)神宗進壹步提升王安石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安石居相位,有了更大的權力,于是,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先後頒行天下,變法進入了0。
  第壹次失敗
  神宗在即位之初,他對王安石富國強兵的變法主張極爲欣賞,並在變法的前壹階段,即熙甯七年(1074年)以前,對新法的推行給予大力支持。如果沒有神宗的支持與配合,王安石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變法是不可能的。宋神宗的政治抱負和銳意改革的正確決策,保證了變法的成功,這對于改善當時的社會生産條件,增強國力,具有積極的意義。新政維艱,元豐改制變法雖然在前壹階段取得勝利,但守舊勢力的攻擊並沒有停止,特別是隨著變法的逐步深入,觸及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越嚴重,守舊勢力的進攻就越猛烈。于是,神宗開始左右搖擺,他希望在平衡各派勢力的情況下,勉力維持新政 熙甯七年春,天大旱,久不雨,朝內外守舊勢力以“天變”爲借口,又壹次掀起對變法的圍攻。這壹次圍攻得到了仁宗曹後、英宗高後和神宗向後的支持。以太皇太後曹後爲首的外戚參與反對變法,不能不對神宗産生巨大影響,這是因爲英宗、神宗壹系實非仁宗嫡嗣,只是由于仁宗無子,才把英宗選爲皇儲最後繼承皇位,所以仁宗的曹後和神宗之母高後對神宗有較大的威懾力量。神宗由是開始動搖。當王安石對所謂的“天變”據理反駁時,神宗不再聽從王安石“天變不足懼”的解釋了,相反他認爲“天變”不是小事,是因人事不修所致,“今取免行錢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遜語。自近臣以至後族,無不言其害。兩宮泣下憂京師亂起,以爲天旱更失人心”。四月,神宗終于在曹後、高後再次流涕,向神宗哭訴“安石亂天下”的情況下,罷王安石相,改知江甯府,使變法遭受挫折。雖然熙甯八年(1075年)二月神宗重新起用王安石,但隨著守舊派勢力的增強,變法派內部意見的分歧,神宗對王安石專用信任的程度大大降低,“王安石再相,上意頗厭之,事多不從”,變法不能推進。熙甯九年(1076年),天上出現彗星,守舊派又以“天變”對變法提出非議,神宗更加動搖。他對王安石說:“聞民間殊苦新法”。十月,王安石不得不複求罷相,出判江甯府。
  王安石兩次罷相,都是神宗向守舊勢力妥協的結果。神宗的政治目標是希望通過變法富國強兵的,但他壹怕得罪兩宮太後,二怕出亂子。當“人情咨怨”、朝議洶洶,變法碰到較大阻力時,他就退卻了。他要調整政策,相對平衡地對待要求變法的新黨和主張守舊的舊黨兩股勢力。這樣做,壹方面可以給自己留有余地;壹方面則仍然體現了自宋太祖起就有的“異論相攪”的傳統家法。其實,在神宗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就注意撫慰舊黨中罷退的元老重臣,以示恩眷。韓琦罷退河北,上疏反對青苗法,神宗雖然最終沒有接受,但壹開始仍誇獎曰:“琦真忠臣,雖在外,不忘王室。”熙甯七年八月,則特遣宦官李憲往相州賜韓琦诏書和湯藥。熙甯六年(1073年)文彥博罷樞密使,便诏與其子孫推恩,特表恩寵。元豐三年(1080年)文彥博朝觐,神宗“賜宴瓊林苑,兩遣中谒者遺詩祖道,當世榮之”。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神宗任用貌似“中立無與”,實際上則爲守舊勢力的吳充爲相。又先後重新起用曾被罷退降職的舊派人物呂公著、馮京、孫固等,以平衡新派、舊派的力量。
  【主持改制】
  在政治上神宗還是勉力維持新政局面的。在王安石第壹次罷相後,守舊勢力以爲時事將有大變。神宗卻明確下诏說明新法“間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當。士大夫其務奉承之,以稱朕意。無或紐于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罰而不赦”。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終神宗朝,除方田法罷廢及部分新法條文被稍作調整外,新法基本上得以貫徹執行。神宗對在外地任職的王安石也多有關照,如熙甯十年(1077年)以王安石爲集喜觀使;元豐元年(1078年)以王安石爲尚書左仆射、舒國公、集喜觀使;元豐三年改制,則以王安石爲特進,改封荊國公。
  元豐年間,神宗親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礎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進。他繞開容易引起爭論的理財問題,而把注意力放在整頓冗官和強化軍兵保甲問題上。冗官冗費是宋朝官僚政治的毒瘤,宋初,太祖、太宗二朝爲了加強皇權,廣授官職以分宰相和省、部、寺、監之權,授官制度複雜,有官、職、差遣之分,造成機構重疊,閑官冗費等弊端。元豐三年八月,神宗正式啓動官制改革,他首先從積弊最深的差遣制度入手,诏令撤銷只領空名的官職,原作爲虛職的省、部、寺、監各官皆實際任事。並采用舊文散官的名稱編成官階,作爲官員俸祿及升降的品階標准。元豐五年(1082年),以《唐六典》爲藍本,頒行三省、樞密、六部新官制。元豐年間中央官制的改革,雖然局限性很大,但表現了神宗維持新政,繼續改革的心願,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宋初以來混亂的官僚體制,奠定了北宋後期和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構架。

 【政治局面】
  在政治上神宗還是勉力維持新政局面的。在王安石第壹次罷相後,守舊勢力以爲時事將有大變。神宗卻明確下诏說明新法“間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當。士大夫其務奉承之,以稱朕意。無或紐于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罰而不赦”。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終神宗朝,除方田法罷廢及部分新法條文被稍作調整外,新法基本上得以貫徹執行。神宗對在外地任職的王安石也多有關照,如熙甯十年(1077)以王安石爲集喜觀使;元豐元年(1078)以王安石爲尚書左仆射、舒國公、集喜觀使;元豐三年改制,則以王安石爲特進,改封荊國公。
=
人物關系:
遠祖:
趙跳 宋僖祖文獻皇帝
太祖:
趙珽 宋順祖惠元皇帝
烈祖:
趙敬 宋翼祖簡恭皇帝
天祖:
趙弘殷 (899~956) 宋宣祖武昭皇帝
高祖:
宋太宗趙光義 (939~997)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曾祖:
趙元份 (969~1005)
爺爺:
趙允讓 (995~1059)
父親:
宋英宗趙曙 (1032~1067) 宋朝第五位皇帝
兒子:
宋哲宗趙煦 (1076~1100) 北宋第七位皇帝
兒媳:
劉皇後 (1079~1113) 宋哲宗趙煦的第二任皇後


 

  【其他阅读】

003.【宝儿网地图

002.【朝代帝王世系

001.【全国省市简介


北宋皇帝
01【宋太祖趙匡胤】02【宋太宗趙光義】03【宋真宗趙恒】04【宋仁宗趙祯】05【宋英宗趙曙】06【宋神宗趙顼】07【宋哲宗趙煦】08【宋徽宗趙佶】9【宋欽宗趙桓


南宋皇帝

10【宋高宗趙構】11【宋孝宗赵昚】12宋光宗赵惇】13【宋宁宗赵扩】14【宋理宗赵昀】15【宋度宗赵禥】16【宋恭宗赵㬎】17【宋端宗赵昰】18【宋怀宗赵昺

 

 

 

 

 

 

6.宋神宗趙顼

2023年1月2日 00:0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