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隆~十六国时期后凉末代君主(401年二月~403年八月)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10】后凉    吕隆~十六国时期后凉末代君主(401年二月~403年八月)






末帝吕隆



401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

本名:吕隆
字:永基

民族族群:氐族
出生地:略阳
生卒:416年
在位时间:401年二月-403年八月
年号:神鼎(401年二月-403年八月)
前任:吕纂
继任:(被迫向后秦投降.国亡


个人简介

       吕隆(?—416年),字永基,略阳郡(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他是后凉武懿帝吕光的侄子,同时也是后凉的最后一任君主。 公元401年,吕隆的弟弟吕超发动政变,杀害了当时的天王吕纂,并拥立吕隆为新的君主,改年号为“神鼎”。吕隆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诛杀了部分豪族势力,试图通过树立权威来稳固自己的统治。然而,这一系列行动引发了内部的动荡不安,朝野上下人心浮动,局势变得极为复杂。 到了公元403年,在南凉与北凉的联合夹击之下,后凉国力日渐衰弱,最终吕隆不得不向后秦投降,这标志着后凉政权的正式灭亡。后秦皇帝姚兴对吕隆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并保留了他的公爵地位。 然而,吕隆的命运并未因此而改变。在公元416年,吕隆与其子吕弼因涉嫌谋反被揭发,最终遭到后秦朝廷的严厉惩处,父子二人皆被诛杀。


【人物生平】
即位天王

     吕隆是一位容貌俊美、风度翩翩的人物,他不仅外表出众,还擅长骑马射箭,武艺高强。在吕光统治的后期,吕隆被任命为北部护军,此后逐渐担任了更为重要的职务,在朝中声名鹊起,广受赞誉。 公元401年,即后凉咸宁三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吕隆的弟弟吕超杀害了当时的君主吕纂,并将王位让给了吕隆。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权力与责任,吕隆却表现出犹豫和不安的神情。吕超见状,便劝说道:“如今我们就像乘龙而上,直冲云霄,又怎能甘居人下呢?”在吕超的鼓励与劝说之下,吕隆最终接受了王位,正式登基为天王。 值得一提的是,在吕隆即位之前,吕超曾在番禾意外获得一个小鼎。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这是神灵降下的吉祥征兆。因此,吕隆即位后,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宣布大赦天下,并更改年号为“神鼎”,以彰显新朝代的开端。 吕隆即位后,追尊其父吕宝为文皇帝,母亲卫氐为皇太后,同时册封自己的妻子杨氏为皇后。由于弟弟吕超在此次政变中有辅佐之功,吕隆授予吕超“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司隶校尉”以及“录尚书事”等一系列显赫的官职,并封他为安定公,以表彰他的贡献。此外,吕隆还追谥已故的吕纂为灵皇帝,以此表达对前朝的尊重与怀念。


环城固守
       公元401年,即神鼎元年三月,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发动了一场针对后凉的军事讨伐行动。在这场战役中,后凉将领吕隆与秃发利鹿孤展开激烈交锋,然而最终却惨败而归。胜利后的秃发利鹿孤不仅巩固了自身的威望,还强行迁徙了后凉的二千多户居民返回南凉境内,以此进一步削弱对手的实力。 同年五月,魏安人焦朗派遣使者前往后秦,向当时后秦皇帝姚兴麾下的大将姚硕德进言道:“吕氏家族趁着前秦内部动荡之际,在此地建立政权并号令四方。

       自吕光去世之后,其子孙之间争权夺利、内斗不止,完全不顾及仁德与法纪,施政残暴不堪,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死亡人数超过一半。民众唯有仰天痛哭,期望上苍怜悯,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哀求并未得到回应。如今明公您德行高尚、智慧过人,远超历代贤者,又身居高位,统领一方重镇。此时此刻,正是您秉持正义、兼并弱小、讨伐昏庸之时,为这一方土地恢复和平稳定,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生灵,并在玉门关一带推行仁政良策。”为了表达诚意,焦朗甚至将自己的妻儿送至姚硕德处作为人质。 听闻此番恳切之言后,姚硕德决定率军直抵姑臧。途中,他的部将姚国方向他献计道:“我军长途跋涉三千里,深入敌境,且后方缺乏援军支持,这是用兵过程中极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展示己方强大的实力,以震慑敌人。

         他们或许会认为我们因路途遥远而疲惫不堪,必然会拼尽全力抵抗。如此一来,我们正好可以抓住机会,一举击溃对方。”姚硕德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当吕超出战迎敌时,遭遇重创,仓皇撤退。随后,吕隆迅速集结残余兵力,依托城池进行顽强防守,试图保住最后的阵地。


遣使请降
          在后凉的历史进程中,公元401年(神鼎元年)八月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当时,后凉东部地区的民众大多心怀异志,有意叛离投靠他方。在此动荡之际,将军魏益多进一步煽动民心,暗中策划谋反,企图杀害吕隆与吕超以夺取政权。然而,这一阴谋很快败露。吕隆果断采取行动,将魏益多诛杀,并对参与此事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严厉的惩处,受牵连而死的竟达三百多家。此事件的发生,使得后凉内部局势更加紧张。 面对如此危局,群臣纷纷上表,建议吕隆与姚兴通好,以缓解内外压力。然而,吕隆起初并不同意这一提议。吕超见状,便极力劝谏道:“结交或断交皆需审时度势,艰难与太平往往交替出现。

         历史上,孙权曾向曹魏低头示弱,谯周也曾劝其主降服于人,这难道不是大丈夫之所为吗?实乃形势所迫也。前凉张天锡继承七代基业,恩泽近百年,拥有雄兵十万、满朝谋臣,然而当面临前秦军队来袭之时,有识之士劝其随机应变,可他刚愎自用,最终导致社稷倾覆。这些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足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何必因舍不得一封书信、一个使者,而错失化险为夷的机会呢?况且,我们可以通过恭敬谦逊的言辞来退敌,同时在内部施行德政,使国家由衰转盛,这才是明智之举。” 吕隆听后却说:“我虽为一介凡人,但肩负家国重任。若不能守护先辈留下的基业,安定社稷,而是将太祖(吕光)开创的伟业拱手让人,我又何颜面去地下见先帝呢?”吕超听闻此言,再次进言道:“应龙之所以能成为灵物,正在于它懂得屈伸变化;大人之所以被称颂,是因为他们能够明察事机。如今,我们连年征战,资财几近耗尽,强敌在外不断施压,百姓更是嗷嗷待哺,毫无生计可言。即便是张良、陈平这样的智者,韩信、白起这样的猛将,也难以扭转当前的困境。陛下应当思虑变通之策,放下个人情感上的顾虑。如果传国的世代注定有限,那么又何必拘泥于是否和解?倘若天命已去,至少可以保全宗族。”

         经过吕超的一番劝说,吕隆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遣使向姚兴请降。姚硕德得知后,上表奏请任命吕隆为使持节、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并封其为建康公。随后,吕隆派遣自己的同母弟弟、爱子以及文武旧臣慕容筑、杨颖、史难、阎松等五十多家前往长安作为人质,姚硕德这才撤军返回。然而,姚兴的一些谋臣却认为:“吕隆凭借其伯父遗留下来的基业,统治着河外地区。虽然目前因饥饿窘迫尚能勉强支撑,但一旦将来物资充裕起来,终归不会甘心为我们所有。凉州地势极为险要,每逢乱世便违逆谋反,逢盛世则归顺降服,不如趁其饥荒之时将其彻底夺取。”基于此,姚兴遂派遣使者前往后凉,意在探查虚实。


亡国被杀
          后凉政权曾经历过许多动荡与变迁。其中最为惨烈的一幕发生在其都城姑臧。当时,谷物价格飞涨,一斗竟值五千文钱,饥饿使得人吃人的惨剧频频发生,饿殍遍野,多达十余万人丧命。城门白天便紧闭不开,道路上再也见不到樵夫和拾柴的人影。面对如此困境,百姓纷纷请求出城,愿意沦为夷虏的奴婢以求活命,每日都有数百人提出这样的请求。然而,吕隆担心这些人出城会动摇军心,于是下令将他们全部坑杀,导致尸骸堆积如山,惨不忍睹。

         公元402年(神鼎二年)二月,局势更加紧张。沮渠蒙逊率兵进攻姑臧,吕隆急忙派遣使节向秃发利鹿孤求援。秃发利鹿孤随即命令广武公秃发傉檀率领一万骑兵前去救援。然而,当援军尚未抵达之时,吕隆已成功击退了沮渠蒙逊的部队。战败后的沮渠蒙逊主动请求与吕隆讲和,并留下了一万多斛粮谷,以此救济姑臧的饥民。 同年十月,南凉景王秃发傉檀对姑臧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而到了公元403年(神鼎三年),由于频繁遭受秃发傉檀和沮渠蒙逊的侵扰,吕隆决定派遣弟弟吕超率领二百骑兵,携带众多珍宝,前往长安向姚兴求救。姚兴随即派部将齐难率领四万步骑兵前来迎接吕隆。齐难抵达姑臧时,吕隆亲自乘着素车白马,在道旁迎接。他派遣吕胤前往吕光庙告别,说道:“陛下当年运筹帷幄,开创基业于西夏,德泽惠及苍生,威名震耀四方。然而后代子孙不肖,相互篡位厮杀。如今两敌交相逼迫,我只能投奔东土。在此谨与陛下诀别。”言辞间充满了悲痛与不舍,令姚兴的将士们无不为之动容。 随后,吕隆带领一万多个家庭跟随齐难东迁,最终抵达长安。姚兴任命吕隆为散骑常侍,保留其公爵的封号;同时任命吕超为安定太守,并提拔任用了三十多名后凉的文武官员。至此,后凉正式宣告灭亡。 然而,吕隆的命运并未就此平静。

        公元416年(后秦弘始十八年)二月,因与其子吕弼图谋反叛,吕隆被诛杀,结束了他充满波折的一生。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也展现了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无常与悲剧色彩。
 

【为政举措】
          吕隆在位期间,为了树立个人威信与名望,采取了大肆杀戮有声望的豪门大族这一极端手段。此举不仅未能稳固其统治根基,反而导致后凉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荡。朝堂之上,官员们人心惶惶;民间之中,百姓也是人人自危,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不安与哗然之中。这种政策严重破坏了后凉政权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为后续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趣闻轶事】
       公元401年(神鼎元年),荧惑星冲犯帝星的星座,有成群的雀儿在太庙中相斗,死了上万只。此事发生不久,将军魏益就图谋杀害吕隆,因事情暴露,被吕隆诛杀。后来吕隆因频遭南凉和北凉的攻打,就投降了后秦,后凉也随之灭亡。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 
《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 
《十六国春秋·卷十·后凉录》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 

【历史评价】

《晋书》:

①“美姿貌,善骑射。

②“永基庸庸,面缚姚氏。


【家庭成员】
父亲:文皇帝吕宝
母亲:皇太后卫氏
伯父:武懿帝吕光

堂哥:灵皇帝吕纂

妻子:皇后杨氏

弟弟:吕超
儿子:吕弼

【其他阅读】
=======
2025年4月20日 08:5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