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后仇池国第三位国君(425-429年在位)
杨玄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全名:杨玄
字:黄眉
民族族群:氐族
在位时间:425- 429年
前任:杨盛(父亲)
继任:杨保宗(次子)
个人简介
杨玄(卒于429年),略阳清水氐族人,是杨盛的长子,同时也是后仇池国的第三位君主。他于公元425年6月继位,成为武都王,并在此后统治至429年7月。 在其在位期间,杨玄积极维护国家稳定,努力巩固政权,为后仇池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天不假年,429年7月,杨玄因病不幸去世,结束了短暂但意义深远的统治生涯。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为后仇池国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物经历】
杨玄(?--429年),是氐族人,为杨盛的长子,曾担任武都王一职。他在位的时间是从公元425年至公元429年,是后仇池国的第三任君主。
继承王位
公元425年6月,随着父亲杨盛的去世,杨玄继承了王位,成为后仇池国的第三任统治者。他自封为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羌校尉、秦州刺史以及武都王,并继续沿用东晋的义熙年号。杨玄以仁厚对待士人而闻名,因此深受流落至当地的人士和旧部的支持。然而,他的堂兄安南将军杨抚因其文武双全而备受瞩目,这引发了杨玄内心的忌惮与不安。不久之后,杨玄以杨抚之子犯事为由,将罪名牵连至杨抚本人,最终将其诛杀。 同年11月,南朝宋对杨玄进行了加封,授予他前将军、武都王世子的头衔,并进一步册封他为使持节、征西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以及武都王。自此,杨玄开始改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年号。
军事行动与外交策略
公元426年11月,南朝宋的梁南秦二州刺史吉翰派遣始平太守宠咨占据了武兴(现今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对此,杨玄派遣其弟杨难当率军进行抵御,但杨难当在战斗中被宠咨击败,不得不撤退返回。 同年12月,北魏司空奚斤成功占领长安,这一胜利使得秦州与雍州的氐人和羌人都纷纷归顺北魏。得知此消息后,杨玄迅速派遣使者向北魏表示臣服。
国内事务与对外关系
公元427年9月,杨玄命令将军苻白作对后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所围困的赤水城(位于现今甘肃省天水市陇西县北部地区)展开攻势。由于城中粮草耗尽,赤水百姓捉拿了出连辅政并投降杨玄。随后,苻白作派人将出连辅政押送回仇池,但在途经骆谷(现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时,出连辅政成功逃脱并返回后秦。 同年12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遣军司马公孙轨兼任大鸿胪,携带符节前往册封杨玄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以及南秦王。当公孙轨一行抵达仇池国辖地时,杨玄并未按照礼制亲自到郊外迎接。公孙轨因此责备杨玄,并打算将册封诏书带回。杨玄闻讯后感到害怕,才急忙亲自赶到郊外迎接。
朝贡与托孤
公元428年4月,南秦王杨玄派遣使者前往北魏进行朝贡,以此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到了公元429年7月,杨玄因病重而无法处理政务。临终前,他对弟弟杨难当说道:“如果国内局势尚未安定,正需要安抚劳军,我的儿子保宗年纪尚幼,难以承担重任。我将国事托付给你,希望你不要让先人的功业毁于一旦。”然而,杨难当坚决拒绝接受,请求立杨玄的儿子杨保宗为继承人,由自己来辅佐。杨玄对此表示同意。
据《资治通鉴》第121卷记载,“玄许之”这句话或许暗含深意,表明杨玄传位给杨难当的行为可能只是一种试探,若杨难当同意,很可能会立即遭遇不测。 杨玄去世后,被私谥为孝昭王,其嫡长子(同时也是次子)杨保宗继位,成为后仇池国的新任君主。
祖父:杨佛狗
父亲:杨盛
叔叔:杨寿
堂哥:杨定
弟弟:杨难当(弟弟)
儿子:
1.杨保显
2.杨保宗
3.杨保炽
4.杨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