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蠡升~南北朝时期割据军阀



525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北魏)

全名:刘蠡升
民族族群:稽胡(又作步落稽、山胡)

在位:525-535年

年号:神嘉(525年十二月-535年三月)

都城:云阳谷
生卒:?-535年

结局:被属下北部王所杀


【个人简介】

         刘蠡升(?—535年),亦作刘䗍升,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人,出身于稽胡族(又称步落稽、山胡),是北魏时期汾州地区山胡起义的重要领袖。他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当时反抗北魏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

          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十二月,刘蠡升率众起兵反魏,占据云阳谷(今山西左云县),自立为天子,建立政权,改年号为“神嘉”,并设立百官制度,任命群臣四百余人,展现出完整的政治构想与组织能力。他封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为南海王、北海王和西海王,显示出其政权的规模与野心。 刘蠡升领导的起义军曾多次对北魏发动袭击,给当时的北魏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导致地方局势动荡不安,史称这一时期为“胡荒”。他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汾州(今山西汾阳)、晋州(今山西临汾)一带,影响深远。 次年五月(即孝昌二年,526年),刘蠡升所部遭到北魏都督宗正珍孙的突袭,势力一度受挫。然而,真正导致其政权覆灭的,则是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当时,东魏权臣高欢假意与刘蠡升议和,并承诺将女儿许配给其子以示诚意。在刘蠡升放松戒备之际,高欢突然出兵偷袭,趁其不备发起攻击。在这场变乱中,刘蠡升被自己的部下——北部王所杀,标志着这场历时十年的山胡起义最终走向终结。

           刘蠡升的一生虽短暂却波澜壮阔,作为山胡族群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对北魏中央政权的抗争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族融合与冲突的历史背景。他的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成为研究北朝时期民族关系与地方叛乱的重要案例。
 




【人物生平】
     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刘蠡升起兵反叛,于云阳谷(今山西省右玉县东三十里之云阳堡村)建立政权,自称天子,定国号为“汉”,改元“神嘉”,并仿照朝廷体制设立百官制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权架构。由于其势力多据山地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因此得以长期割据一方,坚持达十一年之久。在此期间,刘蠡升屡次率众侵扰北魏边境地区,造成严重动荡,时人称之为“胡荒”之乱,成为北魏末年边疆不稳的重要因素之一。 至神嘉十一年(即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正月壬戌日,当时镇守晋阳的东魏丞相高欢采取计策,假意与刘蠡升议和,并许诺将自己女儿嫁给刘蠡升的太子,以此麻痹对方。刘蠡升信以为真,遂放松戒备。高欢趁机调集大军突袭。同年三月辛酉日,刘蠡升猝不及防,被其部下北部王所杀。刘蠡升死后,余部拥立南海王继位,继续抵抗。然而局势已不可逆转,高欢乘胜追击,最终大败其军,擒杀南海王,并俘获其皇后、诸王及自公卿以下官员共计四百余人,另有华夷民众五万余户归降。 此后,刘氏残余势力虽一度试图复起,但终究未能成势。

       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刘蠡升之孙刘没铎再度举旗,自称“圣武皇帝”,意图复兴祖业。然此时北周王朝已日趋强盛,北周武帝亲自部署兵力予以镇压。最终,刘没铎兵败被杀,死于北周赵王宇文招之手,标志着刘氏反叛势力彻底覆灭,也宣告了这一持续数十年的地方割据局面正式终结。
 

【史书记载】
《资治通鉴》卷150、卷157
      北魏孝昌元年十二月,聚众起义,以云阳为主要据点,自称“天子”。年号“神嘉”,封三个儿子分别为南海王,北海王,西海王,下属群僚400余人。一度偷袭北魏,北魏不得安宁,即为史上著名的“胡荒”。
 
【其他阅读】
=======

刘蠡升~南北朝时期北魏云阳谷起义首领(525--535年)

2023年10月20日 20:11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南北朝    北魏    刘蠡升~南北朝时期北魏云阳谷起义首领(525--5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