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汝南王~元悦



530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本名:元悦

别名:汝阳文宣王

官职:中书监、骠骑将军、侍中、大司马
爵位:汝南王
谥号:文宣

年号:更兴(530年十二月—532年十二月二十八)

在位:530年7月23日农历530年六月十三~532年十二月二十八

生卒:?--533年2月7日农历532年十二月二十八
赠官:假黄钺、 太师、大司马、司州牧
民族族群:鲜卑族
出生地: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个人简介】

           元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32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为北魏孝文帝之子,属北魏宗室重要成员。他自幼性情残忍暴戾,性格轻浮狂躁,行为放纵不羁,尤好男色,因此在当时颇受世人非议与批评。 早年,元悦受封为汝南王,此后历任中书监、骠骑将军等要职,长期身居显赫之位。然而,其为人处世多有乖张之处,缺乏应有的德行与自我约束,导致声誉不佳。

        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因触犯刑律,犯下杀人罪行,被朝廷罢免官职,遣返回府邸闲居,一度远离朝政核心。 在清河王元怿被权臣元乂所害之后,元悦转而对元乂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借此重新获得政治机会。凭借巧言令色,他再度受到重用,先后被任命为侍中、太尉公,重回权力中心。

        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他更与丞相高阳王元雍一同入主门下省,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后又升任太保,地位日益显赫,权势日盛。

       永熙元年(公元532年),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后,元悦再次受到重用,被授予侍中、大司马等要职,成为朝廷中的关键人物。然而不久之后,元悦便去世,结束了其颇具争议的一生。鉴于其出身皇室并曾担任高位,朝廷追念旧功,追赠其为假黄钺、太师、大司马、司州牧,谥号“文宣”。 尽管元悦身后荣宠备至,但因其生前品行不端、政治立场反复无常,史书中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复杂的印记,既是皇室贵胄,又是道德瑕疵明显的政治人物,其一生折射出北魏晚期宗室权力斗争与社会动荡的缩影。


【人物经历】

     北魏顺帝元悦(?—532年),在位时间为公元530年至532年。他是北魏孝文帝的庶子,在降梁之前曾受封为汝南王,并担任侍中、太尉等要职,地位显赫。 元悦性格独特,史书记载其“好神仙道术,绝房中夫妻之爱,而更好男色”,且“为性不伦,俶傥难测”。他对男女之情极为淡漠,却偏爱男宠,对待妃妾则态度轻慢,甚至施以责罚。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特立独行,也为其政治生涯蒙上了一层争议色彩。

        公元528年四月,尔朱荣率兵进入洛阳,局势骤变,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颢等人相继投降南梁。五年之后,即永安二年(529年)正月,元悦向梁武帝萧衍请求返回北魏,获得批准。

       次年(530年)六月十三日,梁武帝正式封元悦为魏王;十六日,又任命北魏降将范遵为安北将军、司州牧,随同元悦北归。同年八月,梁朝派遣军队护送元悦至边境,意图助其重返中原。 十月,原依附于尔朱荣的东徐州刺史斛斯椿听闻元悦已抵达东徐州边境,遂率领部众放弃守地,前来投奔元悦。十二月,元悦改年号为“更兴”,试图重整旗鼓。然而不久后得知尔朱兆已占据洛阳,自知势单力薄难以抗衡,于是再度南返梁朝,斛斯椿亦随即弃元悦而去,重返北魏。

          中兴二年(532年)四月,高欢初起兵时本有意拥立元悦为帝,但因听闻其为人暴戾无常,最终作罢,转而立元脩(修)为帝,是为北魏孝武帝。同年十一月,孝武帝任命元悦为侍中、大司马,给予高位。然而,由于元悦与孝武帝血缘相近、声望颇高,孝武帝心生忌惮,恐其威胁自身统治。因此,在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孝武帝下令将其诛杀,结束了这位颇具争议的皇族成员的生命。 元悦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从宗室亲王到流亡异邦,再到短暂称帝,最终被杀,折射出北魏末期政局动荡、权谋纷争的历史图景。
 

史书记载:及尔朱荣举兵向洛,既忆入间疑。俄而闻荣肆毒于河阴,遂南奔萧衍。萧衍立为魏主,号年更兴。萧衍遣其将军王僧辩送置于境上,以觊侵逼。及齐献武王高欢既诛尔朱荣,以悦为高祖子,宜承大业,乃令人示意。悦既至,清狂如故,动为罪失,不可扶持,乃止。出帝初,除大司马,卒。

【家族成员】
祖父:献文帝拓跋弘
父亲:元宏,孝文帝。
母亲:罗夫人
哥哥:元怿,清河王。
儿子:元颖。

【其他阅读】
=======

元悦,北魏汝南王,北魏顺帝(530年7月23日~533年2月7日)

2023年10月21日 19:33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南北朝    北魏    元悦,北魏汝南王,北魏顺帝(530年7月23日~533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