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宗
个人简介
杨保宗(生卒年不详,卒于443年),是清水氐族人,为杨玄的次子。他在429年继位,成为后仇池国的第四任君主。在其统治期间,后仇池国经历了诸多变迁。到了443年,北魏决定让其复国,于是杨保宗又成为了该国的第七任国君。 然而,在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终结了他的生命。当时,北魏的河间公拓跋齐得知杨保宗有背叛北魏的意图。为了消除这一潜在威胁,拓跋齐设计诱捕了杨保宗,并将其押送至平城。最终,杨保宗在平城被处死,结束了他短暂而波折的统治生涯。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也揭示了地方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微妙的权力博弈。杨保宗的一生虽充满起伏,但他的经历无疑为后世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人物经历】
杨保宗(?--443年),氐族人,是后仇池国的第四任国王,同时也是第七任国王。他是后仇池国第三任国王杨玄之子。 公元429年7月,杨玄去世后,其子杨保宗继位成为后仇池国的第四任国王。然而,杨难当的妻子姚氏劝说杨难当自立为王,于是杨保宗的叔叔杨难当便废黜了杨保宗,自立为王。
公元432年6月,杨难当任命杨保宗为镇南将军,负责镇守宕昌(今甘肃陇南宕昌县)。然而,杨保宗密谋袭击杨难当,但计划泄露,结果被杨难当囚禁。 到了公元435年12月,经过三年半的囚禁生活,杨难当释放了杨保宗,并派遣他镇守童亭(今甘肃武山以南地区)。
公元439年3月,杨保宗与哥哥杨保显从童亭投奔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杨保宗进行了加封,任命他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并封其为武都王(北魏对后仇池国君主的加封原本是南秦王,因之前已加封杨难当为南秦王,而此时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故改封杨保宗为武都王)。同时,拓跋焘还将一位北魏宗室公主嫁给杨保宗。此外,北魏还加封杨保宗的哥哥杨保显为镇西将军、晋寿公。
公元442年5月,由于杨难当的反叛行为,南朝宋派遣裴方明率军攻陷了仇池。杨难当因此败逃至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并向北魏投降。同年7月,北魏迅速派遣安西将军古弼统帅陇右诸军及殿中虎贲(禁卫军)与武都王杨保宗从祁山向南发起攻击;征西将军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则统帅关中诸军从散关向西进攻,两路大军合力攻打仇池。至公元443年2月,北魏成功攻陷了南朝宋占领半年多的仇池。
公元443年3月,北魏河间公拓跋齐与武都王杨保宗一同镇守骆谷(今甘肃陇南西和县洛峪镇)。随后,北魏允许杨保宗复国,使其成为后仇池国的第七任国王。然而,杨保宗的弟弟杨文德劝说他据守险要之地背叛北魏。就在杨保宗准备背叛北魏时,他所娶的北魏公主竟然也劝诱鼓励他进行背叛。这一情况被秦州主簿边因知晓,并秘密报告给了拓跋齐。拓跋齐于清晨故意到杨保宗处高声宣布“古弼到了,要宣读诏书。”杨保宗出来后,拓跋齐立即命令左右将杨保宗扶上马,用驿站快马将其送往平城。杨保宗到达平城后,北魏下诏令杨难当斩杀杨保宗。
公元448年1月,北魏仇池镇将皮豹子率军攻陷葭芦城(今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外纳镇),并抓获了杨保宗的妻子——北魏宗室公主。有人问她为何背叛自己的祖国,她回答说:“如果此事成功,我将成为一国之母,这岂是我现在小小的县主身份所能相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得知后,下令将其诛杀。
【家族成员】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玄>杨保宗
曾祖:杨佛狗
祖父:杨盛
叔祖:杨寿
父亲:杨玄
叔父:杨难当,杨抚(堂叔伯,杨盛哥哥的儿子)、杨倦(堂叔伯,杨盛哥哥的儿子)、杨伯宜(堂叔伯,杨盛弟弟杨寿之子)
哥哥:杨保显
三弟:杨保炽
四弟:杨文德、杨僧嗣(堂弟)、杨和(堂兄弟,杨难当长子)、杨顺(堂兄弟,杨难当次子)、杨虎(堂兄弟,杨难当三子)、杨德(堂兄弟,杨难当四子)、杨文度(远堂弟,同曾祖父)、杨文弘(远堂弟,同曾祖父)、杨头(远堂弟,同曾祖父)
儿子:杨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