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南太守鲁爽



454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刘宋
本名:鲁爽
别名:万人敌
字:女生

年号:(454年二月—六月)

官职:左将军、汝南太守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扶风眉县
生卒:?--454年


个人简介

        鲁爽(约公元454年逝世),字女生,扶风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他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重要将领,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父是东晋时期的镇北将军鲁宗之,父亲则是北魏的宁南将军鲁轨。 鲁爽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武艺与军事才能,尤其擅长骑射,技艺超群,被誉为“万人敌”。他年轻时便以卓越的军事才华闻名于世,初仕北魏时,深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器重,被选为亲随武士,担任贴身护卫的重要职务。随后,他逐步升迁,先后担任宁南将军、荆州刺史等要职,并被封为襄阳郡公,长期镇守长社这一战略要地,为北魏的边疆防御立下了赫赫战功。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鲁爽毅然决定投靠南朝刘宋,归顺宋文帝。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他迅速获得了刘宋朝廷的信任与重用,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司州刺史以及义阳内史,成为刘宋在北方边境的重要支柱之一。到了宋孝武帝即位后,鲁爽再次获得晋升,官至左将军,兼任汝南太守,继续为刘宋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在其职业生涯中,鲁爽曾积极参与支持南郡王刘义宣的起兵行动,于寿阳发动军事活动。然而,在一次关键战役中,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倒,不幸被部将薛安都趁机刺伤,最终惨遭范双斩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鲁爽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的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统帅,更是一个时代风云变幻的见证者。他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成为南北朝时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家族历史

      鲁爽(约公元370年-454年),字女生。他的家族在东晋末年和刘宋初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其祖辈与父辈均参与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 鲁爽的祖父鲁宗之,在东晋时期曾起兵响应司马休之的反叛行动。而鲁爽的父亲鲁轨,则担任过东晋的竟陵太守。在一次战斗中,鲁轨于破冢(现今湖北省江陵市)处杀害了徐逵之、徐允之以及沈渊子等人,然而蒯恩却按兵不动,导致鲁轨未能攻下敌方据点。随后,宋武帝刘裕在马头(现今湖北省公安县)听闻女婿徐逵之遇害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于三月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并迫使建武将军胡藩成功登陆。胡藩凭借手中武器在陡峭山壁上凿出小洞,使得部队得以攀爬至山顶,从而振奋了士气并击败了岸上的守军。这一胜利迫使司马休之放弃江陵向北逃窜。之后,刘裕的军队又在石城再次击溃了鲁轨所率领的部队。战败后的鲁宗之父子投奔到了后秦姚兴麾下。

         义熙十三年(417年),随着刘裕消灭姚泓,鲁宗之父子再度辗转投靠北魏,被授予荆州刺史、襄阳郡公等职位,驻守长社。由于徐逵之、徐允之二人的死亡事件,他们始终不敢返回南方故土。直至鲁轨去世,其子鲁爽继承了父亲的官职。 鲁爽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才华,这也引起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关注,因此他被召至身边侍奉。

 

叛魏归宋

       元嘉二十六年,当鲁轨离世后,鲁爽接任宁南将军、荆州刺史、襄阳公之职,继续镇守长社。然而,由于鲁爽从小生长于北方少数民族环境中,缺乏汉族的传统习俗,加之经常饮酒且屡次犯错,最终惹怒了拓跋焘,面临被诛杀的命运。 就在拓跋焘准备南下侵略之际,他派遣鲁爽随同永昌王拓跋库仁真前往寿阳作战。在此过程中,鲁爽与其弟弟鲁瑜共同在尉武击败了刘祖,进而抵达瓜步。此时,鲁爽与另一名弟弟鲁秀开始密谋归顺刘宋。当拓跋焘到达湖陆时,鲁爽等人提出请求:"我们与刘宋之间存在旧仇,每当刘宋发兵时,我们都担心宋军会破坏我家祖坟,恳请允许我们将祖坟迁往国都附近。"拓跋焘应允了这一要求。随后,鲁爽利用长社戍守地仅有六七百名魏军的条件,通过欺骗手段让其中三百骑兵外出侦察,然后趁夜色率亲信袭击剩余魏军,将其全部消灭,随后迅速奔向虎牢。 除了留在北魏的一个三弟外,鲁爽的其他家属皆随他一同南下。他率领着部曲及愿意追随他的千余家共计六千八百八十三人奔赴汝南。

          鲁秀从许昌返回寿阳,向刘宋南平王刘铄表达了归顺之意。刘铄将此事上报朝廷,宋文帝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下诏表彰鲁爽的义举,并任命他为督司州、陈留、东郡、济阴、濮阳五郡诸军事、征虏将军、司州刺史;同时委派鲁秀为辅国将军、荥阳、颍川二郡太守。对于其余子弟及随行人员,也都给予了相应的职务安排并予以丰厚赏赐。

         次年四月,鲁爽入朝觐见,正值拓跋焘已逝,宋文帝计划再次发动北伐。同年五月,宋文帝派遣鲁爽、鲁秀、程天祚等人率领步骑以及荆州精锐甲士四万人,从许、洛两地出发。八月,北魏长社戍主永平公秃发幡乃同弃城而逃。鲁爽顺势进军至大索戍,面对戍主伪豫州刺史跋仆兰所设下的圈套——声称鲁爽虽勇猛但疏于防范,自己若出城迎战必引其来攻,实则暗伏于檀山以图擒获对方。尽管鲁秀多次劝阻,但鲁爽执意前行,结果遭到北魏骑兵夹击。幸亏鲁秀奋力抵抗,才迫使魏军撤退至虎牢。然而,由于期望中的宋军水师未能及时抵达确磝,断绝敌方水源的战略失败,鲁爽只能率领部队退回南方。途中经过数百里的激烈战斗,最终到达曲强时,因部队疲惫不堪,遭魏军全力进攻。关键时刻,鲁爽亲自冲锋陷阵,才迫使魏军退却。

        元嘉三十年,刘宋内部发生变故,刘劭弑杀了宋文帝。南谯王刘义宣随即起兵讨伐逆贼,鲁爽积极响应号召,迅速带领部曲赶至襄阳,与雍州刺史臧质汇合共赴江陵。刘义宣提升鲁爽为平北将军,兼任巴陵太守、度支校尉,保留原有官职不变。事态平息后,鲁爽被任命为使持节、督豫、司、雍、秦、并五州诸军事、左将军、豫州刺史。他抵达寿阳后,积极接待各方宾客,封赏众多将士,仿佛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不久之后,武陵王刘骏在新亭登基即位,成为宋孝武帝,彻底平定了刘劭引发的叛乱风波。


鲁爽起兵反叛

      鲁爽与刘义宣及臧质之间有着深厚的交情,刘义宣也十分看重鲁爽的勇力,两人相处融洽。在孝建元年的二月,刘义宣告知鲁爽,计划于秋季共同举事。然而,鲁爽性喜酗酒,行事往往缺乏理性,在接到消息的当天便贸然起兵,派遣快马通知其弟鲁瑜,带领家眷逃离,最终成功返回西部地区。 鲁爽随即命令部下举起黄旗,自立年号为“建平元年”,私自制作法服,登上法坛,正式宣布自己的称号。他怀疑长史韦处穆、中兵参军杨元驹和治中庾腾之不与自己同心,于是将他们杀害。刘义宣和臧质得知鲁爽已经起兵后,匆忙响应,一同起兵反叛,并授予鲁爽“征北将军”的称号。鲁爽将所制的车舆冠服和各种仪仗送往江陵,下达文书,宣告刘义宣和臧质等人一同起兵。然而,在这份文书中的内容却令刘义宣感到惊骇愕然。鲁爽所准备的车舆冠服和仪仗被留在竟陵县,未能送入江陵城内。

 

部下斩杀鲁爽

          鲁爽的部队从历阳出发,由采石渡江,与臧质的军队水陆并进,沿江而下。鲁爽派遣弟弟鲁瑜驻守蒙茏,历阳太守张幼绪请求出击鲁瑜。宋孝武帝刘骏为此分配给他部分兵力,并派遣左军将薛安都率领步兵骑兵作为前军,同时另派水军从深潭下水,分路进军以期会战。薛安都进驻大岘时,发现鲁爽已建立营垒。鉴于贼军强大且营垒坚固,难以轻易攻破,刘骏命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行动策略。张幼绪因此率军退回,随后因罪下狱。随后,骁骑将军垣护之被派往替代张幼绪据守历阳。 镇军将军沈庆之指挥薛安都领兵继续进军,在小岘与鲁爽相遇。鲁爽亲自上前欲与敌军交战,但因饮酒过量而大醉。在此情况下,薛安都将鲁爽刺杀于马下,范双随后斩下其首级,传送至京都。鲁瑜也被部下斩杀,首级同样被送至京都。刘骏的部队进而平定寿阳,鲁爽的子弟全数被杀。

 

死后余波

         刘义宣最初起兵反叛时,召见鲁秀并加授符节,进号为征虏将军,意图与徐谌之等人一同东下。然而,由于雍州刺史朱修之起兵归顺朝廷,刘义宣再次派遣鲁秀出击朱修之。王玄谟听闻此事后高兴地说:“只要鲁秀不来,对付臧质就容易多了。”鲁秀抵达襄阳后,遭遇大败而回。 恰逢益州刺史刘秀之派军队袭击江陵,鲁秀成功将其击败。刘义宣撤回江陵后,与鲁秀一同向北方逃跑。然而,贼众逐渐叛离,最终全部逃散。鲁秀面对江陵城池时,遭到城上射来的箭矢攻击,不幸中箭后落入水中而亡。军人宗敬赵和康僧念斩下了他的首级,送往京都建康。

 

【史书记载】
《宋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一十七 晋纪三十九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二十八 宋纪十

宋书 卷七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亲属成员】
祖父:鲁宗之,东晋雍州刺史,起兵响应司马休之
父亲:鲁轨,东晋竟陵太守
弟弟:

1.鲁秀,使持节、征虏将军
2.鲁瑜

【其他阅读】
=======

鲁爽~南北朝时期刘宋将领(生卒?~454年)

2025年5月14日 13:39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南北朝    南朝宋    鲁爽~南北朝时期刘宋将领(生卒?~4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