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州刺史刘浑



454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刘宋

本名:刘浑
别名:刘休渊
字:休渊

年号:元光(454年七月,允光,《宋书》作永光)

官职: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爵位:武昌郡王、楚王、武昌县侯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
生卒:439年~455年8月29日
籍贯: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铜山)


个人简介

       刘浑(公元439年-公元455年8月29日),字休渊(因《南史》为避唐高祖李渊之名讳,故写作“休深”),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十子,其生母为江修仪。刘浑被封为武昌王,是一位在南朝刘宋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皇室成员。 作为皇家子弟,刘浑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培养,承载着家族与国家的期望。然而,天妒英才,他于公元455年8月29日不幸离世,享年仅十七岁。尽管生命短暂,但他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成为研究南朝刘宋时期政治、文化与皇室结构的重要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刘浑年仅九岁,便被封为汝阴王,享有食邑二千户的殊荣。同时,他被授予后军将军之职,并加封散骑常侍,可谓少年得志,前途无量。

         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由于其封地汝阴郡在之前的元嘉北伐中遭受了北魏军队的严重破坏,宋文帝决定将刘浑改封为武昌王,以示对他的特别照顾与厚待。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太子刘劭弑父自立,登上帝位,随即任命刘浑为中书令。然而,同年,刘骏推翻刘劭,成功即位成为宋孝武帝。新帝继位后,刘浑被授予征虏将军一职,同时兼任南彭城、东海二郡太守,负责镇守京口这一重要军事要地。

          至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刘浑再次获得升迁,被任命为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同时担任宁蛮校尉和雍州刺史,权力进一步扩大。 尽管身居高位,但刘浑自幼性格凶狠暴戾,行事乖张。据记载,他曾于石头城因对身边随行属下心生怨恨,竟拔出防身刀将其砍伤。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在父亲宋文帝被害身亡即将入葬的前夕,刘浑竟然裸露身体,摘下冠帽,毫无哀思之情地进入散骑省嬉戏玩乐。不仅如此,他还弯弓搭箭,射向通直郎周朗,箭矢最终击中对方后枕部位,以此取乐,完全丧失了身为皇子应有的礼仪与哀悼之心。

          至孝建二年(公元455年),刘浑抵达襄阳后,行为愈发荒唐。他与身边的下属共同撰写檄文,自称“楚王”,甚至私自设立年号“永光”,称此年为永光元年,还仿照朝廷制度设置了百官职位,将这一切当作玩笑取乐。此事很快被征虏长史王翼之察觉,他将刘浑亲笔书写的文件呈递给孝武帝。孝武帝大怒,命令有关部门上奏,决定废黜刘浑为庶人,指令太常剥夺其宗籍,并将其流放至始安郡。随后,孝武帝派遣宠臣员外散骑侍郎戴明宝前往襄阳,严词诘责刘浑,并逼迫其自杀。刘浑最终在襄阳就地安葬,年仅十七岁。

         大明四年(公元460年),出于某种考虑,孝武帝下令将刘浑的遗体迁葬至其生母江太妃的墓旁,以示某种程度的追念。至宋明帝即位后,为了彰显皇室恩典,追封刘浑为武昌县侯,为其短暂而充满争议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其他阅读】
=======

刘浑~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大臣(生卒439年-455年8月29日)

2025年5月14日 14:40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南北朝    南朝宋    刘浑~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大臣(生卒439年-45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