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校尉王穆
个人简介
王穆(?~386年),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一位重要大臣,曾官至长水校尉。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尤其在淝水之战后,更是直接参与了前凉的复国行动。 淝水之战结束后,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吕光占据姑臧并反叛前秦,这一举动使得整个地区陷入混乱。
在此背景下,王穆毅然决然地跟随前凉世子张大豫返回凉州,试图通过起兵来恢复前凉的统治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张大豫最终兵败被斩,而王穆则选择向西逃往酒泉,继续组织力量反抗吕光。 在酒泉期间,王穆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敦煌人郭瑀和索嘏联合起兵,集结了五千兵马,并运送了三万石粟米以资响应,为王穆的抗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
但不久之后,王穆与敦煌太守索嘏之间产生了矛盾,双方开始互相争斗。这种内部分歧给了吕光可乘之机,他趁虚而入,迅速攻克了酒泉。随着酒泉的失守,王穆的军队逐渐离散,他不得不单骑逃离战场。 然而,命运并未给王穆更多的机会。他在逃亡途中经过骍马时,被当地的骍马令郭文截获,并最终被斩首,其首级随后被送交吕光。至此,这位曾经积极参与复国事业的大臣,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人物与历史事件】
复国前凉
淝水之战后,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原被前秦俘虏的前凉君主张天锡选择南奔建康以避祸,而长水校尉王穆则将前凉世子张大豫藏匿起来,保护其安全。随着苻坚返回长安,局势稍显稳定,王穆便与张大豫西行,前往河西鲜卑寻求庇护。河西鲜卑的君主秃发思复鞬对他们表示了友好,并亲自护送他们抵达魏安(今甘肃省古浪县东)。 在到达魏安之后,当地民众对张大豫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魏安人焦松、齐肃、张济等人迅速集结数千兵力,在揟次(今甘肃省古浪县北)迎接张大豫,并成功攻陷昌松郡(今甘肃省古浪县西)。然而,占据姑臧并反叛前秦的吕光闻讯后,立即派遣杜进率军讨伐昌松。
尽管杜进来势汹汹,却最终被张大豫击败。 张大豫乘胜追击,带领军队逼近姑臧,意图一举夺回故土。然而,此时王穆却劝谏道:“吕光粮草充足,城防坚固,士兵装备精良,贸然进攻对我们并无好处。不如先夺取岭西(指焉支山以西的张掖等地),整顿兵马,储备粮食,再图东进。如此一来,不出一年,便可平定此地。”遗憾的是,张大豫并未采纳这一建议,而是继续进军。
与此同时,他派遣王穆向岭西诸郡求援。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以及阎袭等人都纷纷响应,起兵支持张大豫。 王穆一路西行至酒泉,随后派遣使者邀请敦煌名士郭瑀加入阵营。郭瑀听闻后感慨万千,说道:“遇到溺水之人,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而不应纠结于命运的长短;即使病患三年未愈,也不该因此停止对其饮食的供给。鲁连在赵国时,宁可舍生取义,也不愿闭口不言。如今国家危难,我们又怎能袖手旁观?”于是,郭瑀联络了敦煌的索嘏,共同起兵五千,运输三万石粮食向东支援王穆。王穆任命郭瑀为太府左长史及军师将军,以表彰其贡献。 经过一系列筹备,张大豫率领大军驻扎于姑臧城西,而王穆则统帅三万军队,在城南与秃发思复鞬之子秃发奚于列阵,正式围攻姑臧。然而,吕光见状果断出击,凭借精锐部队一举击溃了秃发奚于所部两万余人。战后,吕光对众将说道:“若张大豫能采纳王穆的计策,恐怕我们就无法如此轻易地平定这场叛乱了。”诸将听后纷纷奉承道:“张大豫难道想不到这些吗?只是上天有意成全明公开创八百年的基业,才让张大豫无法听取良言啊!”吕光听罢大悦,随即赏赐了众将大量的金帛。 然而,胜利并未持续太久。
张大豫被迫驱赶五千余户百姓,从西郡(今甘肃省高台县)逃往临洮,试图依托城墙固守。但不久之后,他的防线被吕光麾下大将彭晃和徐炅攻破。张大豫仓皇逃离,逃往广武(今甘肃省永登县),而王穆则逃至建康(今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南)。最终,广武的民众逮捕了张大豫,并将其押送至吕光手中。张大豫在姑臧市中被斩首,标志着这场复国之战的彻底失败。
占据酒泉
直到这个时候,苻坚的死讯才传到了凉州。吕光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全军披麻戴孝,以示对苻坚的哀悼。随后,他宣布建立后凉政权,自立为王。然而,在建国初期,吕光便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谋害了大将杜进。这一行为让他的威信大打折扣,人心逐渐离散。 就在吕光统治陷入困境之时,王穆趁机发难,成功占据了酒泉,并自封为大将军、凉州牧。与此同时,吕光手下的西平太守康宁也趁乱称王,自称匈奴王,起兵反叛。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吕光多次组织军队进行讨伐,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胜利。 局势进一步恶化时,后凉的将军徐炅与张掖太守彭晃暗中勾结,密谋作乱。吕光闻讯后,迅速派遣大军前去镇压。然而,徐炅在战斗中不敌,最终选择逃往彭晃处寻求庇护。彭晃见此机会,迅速向东联合康宁,向西联络王穆,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吕光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众将纷纷劝谏道:“如今康宁在南方已经起兵,正等待时机发动进攻。如果主公亲自率军西行,那么康宁必定会趁虚而入,越过洪池岭(即今天的乌鞘岭)。这样一来,我们不仅无法平定彭晃和王穆,还会面临康宁的威胁,导致腹背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吕光听后冷静分析道:“诸位所言确实有道理。但如果我们现在按兵不动,彭晃、王穆以及康宁就会联合起来,共同对我们发起进攻。到时候,我们将只能龟缩在姑臧城内,坐以待毙,国家大事也就彻底完了。现在彭晃刚刚叛乱,康宁与王穆之间也并不熟悉,彼此缺乏信任。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乘其仓促之际一举攻破他们。我已经安排吕隆留守后方,你们不必再担忧。”
于是,吕光亲自率领三万步骑兵,迅速向张掖发起突袭。 经过二十天的围攻,吕光终于攻克张掖。在这场战斗中,彭晃的部将寇顗临阵倒戈,打开城门迎接吕光大军进城。彭晃因此被擒获并处决,叛乱得以暂时平息。
王穆的野心并未因此停止。他原本任命索嘏为敦煌太守,但后来却因听信谗言,决定西征讨伐索嘏。当时,郭瑀极力劝阻道:“古语云:‘先成霸业,后除功臣。’汉高祖刘邦正是先平定天下,然后才诛杀功臣。如今我们的事业尚未建立,就急于铲除异己,这是亡国的征兆啊!”可惜,王穆并未采纳郭瑀的建议。郭瑀见状,悲愤交加,走出城外痛哭流涕,最终绝食而亡。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揭示了后凉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展现了吕光和王穆等人在处理复杂局势时的不同决策方式及其后果。这些历史细节,为我们了解十六国时期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兵败身死】
吕光在听闻王穆西征姑臧的消息后,便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他信心满满地说道:“二虏相攻,这正是我们将其一举擒获的绝佳时机。”随即准备立刻率军进军酒泉。然而,众将却纷纷劝阻,认为此计过于冒险,难以成功。 吕光听后并未动摇,他沉声说道:“取乱侮亡,乃是兵法武略中的上佳策略。怎能因为些许艰难困苦,就轻易放弃一劳永逸的大好机会呢?”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吕光最终决定亲率步骑两万大军,毅然向酒泉进发。经过一番激战,吕光成功攻克酒泉,并继续挥师挺进凉兴。 得知这一消息后,王穆仓促之间率领部队向东撤退。然而,军队在途中士气涣散,士兵们纷纷逃离,导致其队伍迅速瓦解。最终,王穆仅剩单骑逃至騂马县。然而,他的命运在此画上了句号。騂马县令郭文果断出手,将王穆斩于马下,并将其首级献给了吕光。至此,这场纷争以【后凉】吕光的全面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