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皇帝萧宝融



501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全名:萧宝融
字:智昭
谥号:和皇帝 
封号:随郡王、南康郡王(即位前)、巴陵郡王(禅位后) 
年号:中兴 (501年4月14日三月十一日-502年4月20日农历三月二十八)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建康(南京)
生卒:488年~502年5月2日
逝世地:姑孰(今安徽马鞍山)
前任:东昏侯萧宝卷
继任:梁高祖武皇帝萧衍、巴陵郡隐王萧宝义 
主要成就:南齐末代皇帝

陵墓:恭安陵(位于江苏丹阳和安徽当涂 ,两种地理坐标‌。根据地方文献记载,恭安陵存在两处地理坐标:一说位于安徽当涂城北黄山,属马鞍山六朝墓葬群 核心区域;另一说位于江苏丹阳境内,明确标注在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发展变化的分期》 研究中‌。)


【个人简介】

          萧宝融(公元488年-502年),即南齐和帝,字智昭,为明帝第八子。 公元494年,萧宝融被册封为随郡王。至公元499年,他改封为南康王,并出任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同时督管七州军事事务。次年的十一月,东昏侯派遣西中郎长史萧颖胄率兵前往襄阳,讨伐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同时派遣辅国将军刘山阳率领三千兵马协助行动。萧衍得知此消息后,写信给萧颖胄,详细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提议双方联合兵力共同向建康进发。萧颖胄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支持萧宝融起兵,并精心策划了一项计谋,成功斩杀了刘山阳,将其首级送给了萧衍。之后,萧衍曾上书劝说萧宝融称帝,但未获同意。同年十二月,荆州的将领们再次劝说萧宝融称尊号,依然没有得到应允。

       公元501年正月,萧宝融被尊称为相国。三月,萧宝融在江陵正式即位为皇帝。同年十二月,东昏侯被杀,萧宝融东行返回建康。公元502年三月,萧宝融抵达姑孰(现今安徽省当涂县),在此被迫禅位于梁朝。随后,萧宝融被降封为巴陵王,居住于姑孰。同年四月,萧衍派遣亲信郑伯禽前往姑孰,在萧宝融饮酒沉醉之际将其杀害,年仅十五岁。 萧宝融的一生虽短暂,却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经历也成为南朝历史中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建武元年(公元494年),萧宝融被正式册封为随郡王,享有食邑二千户的尊贵待遇。这一封爵不仅是对他身份地位的认可,也标志着他开始在南齐王朝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建武三年(公元496年),萧宝融的仕途更进一步,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并兼任石头戍军事长官。这一职位让他得以参与更为重要的军事事务,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与管理才能。

      永泰元年(公元498年),随着父亲齐明帝萧鸾的离世,萧宝融的同母兄长萧宝卷继承皇位,成为新一任皇帝。这一重大变故对萧宝融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使他在家族内部的地位更加引人注目。

       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即位后的萧宝卷对萧宝融进行了新的任命。他将萧宝融改封为南康王,并授予其“持节”的崇高权力,负责都督荆、雍、益、宁、梁、南秦、北秦七州的军事事务。同时,萧宝融还被任命为西中郎将及荆州刺史,这些职务赋予了他更大的责任和权力,使他成为当时南齐王朝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之一。
 


劝进帝位

          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十八日,长史萧颖胄果断采取行动,诛杀了辅国将军、巴西与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随后正式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义师领袖,宣布起兵匡扶正义。此举标志着一场重大历史变革的开端。 次日,即十一月十九日,萧宝融对部下提出严格要求,并发表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道:“今日,我将亲自率领晋阳之军,前往讨伐危害朝廷的逆贼。在这紧要关头,我们必须以仁政安抚百姓,减轻人民负担。对于已判定斩首之刑者外,其余一律释放。原任职人员恢复其原有职务;将领和官吏提升一级;现役士兵如有家属者,发放官粮予以供养。此外,所有在军队中服役的杂役人员,只要参与此次军事行动,成功后皆可免除劳役,成为平民。至于立功后的奖赏制度,我们将在后续制定更为详尽的规定。

      十一月二十日,萧宝融任命雍州刺史萧衍为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以及左将军,赋予其重要职责。紧接着,在二十一日,萧宝融又授予萧颖胄右将军之职,并命其负责留守及协调相关军事事务。到了二十二日,萧衍等人联名上表,恳请萧宝融登基称帝,然而当时并未得到回应。

       十二月,十日那天,群臣再次集体上表劝进,希望萧宝融尽快即位,但依然没有获得应允。直至十二月二十七日,骁骑将军夏侯亶自京师抵达江陵,传达宣德太后旨意:“西中郎将、南康王萧宝融理应继承皇位,待平定京城后再颁布帝王诏令。目前暂封其为宣城王,统领宣城、南琅邪、南东海、东阳、临海、新安、寻阳、南郡、竟陵、宜都等十郡,并加封相国、荆州牧之职,赐予黄皞以彰显尊贵地位。同时设立相应机构,选拔贤能百官辅助治理。西中郎府与南康国维持原有建制不变。沿途经过之地,地方官员需依据古礼,备齐仪仗迎接。”这一系列举措为即将到来的新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登基大赦
        永元三年(公元501年)正月初十,萧宝融正式接受群臣的建议登基称帝,并宣布大赦天下。然而,梅虫儿与茹法珍因罪行深重,未被列入赦免之列。随后,朝廷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任命:右将军萧颖胄被提拔为左长史,并晋封为镇军将军;而萧衍则晋封为征东将军。

        同年正月,冠军将军杨公则被任命为湘州刺史,并在城南设立幕府,树立大旗以昭示权威。 二月初一,朝廷再次颁布任命:冠军长史王茂先被委任为江州刺史,冠军将军曹景宗则成为郢州刺史,右将军邵陵王萧宝攸被指派为荆州刺史。

      二月初五,众大臣向新帝进献皇帝尊号,并着手筹备宗庙祭祀以及南北郊祭典。二月二十日,萧衍率领大军驻扎沔口,面对郢州刺史张冲的顽强抵抗。

       三月初三,张冲不幸病逝,但骠骑将军薛元嗣等人继续坚守城池,誓死抵御。 同年中兴元年(公元501年)三月十一日,萧宝融正式登上帝位,宣告改元“中兴”,同时再次实施大赦政策,惠及全国百姓。此外,他还特别颁布诏令,对文武百官赐予二级爵位,并向那些生活困苦、无法自给自足的鳏寡孤独者每人发放五斛粮食作为救济。在人事调整方面,相国长史萧颖胄被任命为尚书令,晋安王萧宝义升迁为司空,庐陵王萧宝夤调任徐州刺史,散骑常侍夏侯详出任中领军,而领军将军萧伟则被派遣至雍州担任刺史。 三月十二日,相关部门上奏请求将庶人萧宝卷封为零阳侯,但遭到萧宝融拒绝。之后,他们再次提议改封其为涪陵王,最终获得批准。三月十八日,征虏将军柳惔被授予益州与宁州两州刺史之职。三月二十五日,冠军将军庄丘黑被任命为梁州及南秦州刺史,而冠军将军邓元起则调任广州刺史。

       四月初五,萧宝融发布诏书称:“荆、雍两地乃我朝起义的根本之地,其间诸多贤士为我们出谋划策,众多勇士为我们冲锋陷阵。如今,为了表彰他们的贡献,所有参与东征讨伐奸恶势力的将士都将免除徭役,以此表达对他们忠诚与付出的嘉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巩固了政权基础,也为后续的国家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平定建康
         中兴元年,即公元501年的五月二十二日,萧宝融前往竹林寺禅房,设宴款待群臣。然而,在这一时期,巴西太守鲁休烈以及巴东太守萧惠训之子萧璝却坚决抵抗义军,不肯归顺。

     七月,东军的主帅吴子阳率领十三支部队前去救援郢州,军队驻扎于加湖。七月初五这一天,他们遭遇征虏将军王茂先的部队,并被击溃。随后在七月十九日,王茂先被任命为中护军。至二十五日时,鲁山城的主将孙乐祖选择献城投降。紧接着,七月二十七日,郢城主将薛元嗣也宣布投降。

      八月十四日,平西将军陈伯之公开表示投降。不久之后,萧宝融分别任命陈伯之为江州刺史,其子陈虎牙则被委任为徐州刺史。

      九月初四日,萧宝融下诏,赋予萧衍若能平定京城,则可自行决策处置事务的权利,无需再上奏请示。 十一月初五日,萧宝融又任命辅国将军李元履担任豫州刺史。然而,就在同月十二日,尚书令、镇军将军萧颖胄不幸去世,于是黄门郎萧澹被临时指派负责荆州府事务。

      十一月二十七日,萧璝与鲁休烈最终向齐军投降。 十二月初六日,齐军成功平定了建康城。三天后,即十二月初九日,皇太后颁布命令,任命萧衍为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并且封他为建安郡公。此举是参照晋武陵王司马遵的先例,意在让萧衍承制总揽政务,文武百官均需向其致敬。

    十二月十二日,建安王萧宝夤的封号被更改为了鄱阳王。次日,十二月十三日,司徒、扬州刺史晋安王萧宝义被任命为太尉,同时兼任司徒之职。十二月十四日,为了表彰萧衍的功绩,朝廷赏赐给他二千万钱,以及布绢各五千匹。最后,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辅国将军萧宏被任命为中护军。


禅位被杀
      中兴二年(公元502年),正月初九这一天,宣德太后临朝称制,正式入住皇宫内殿。同时,她宣布解除大司马萧衍的承制之权,进一步调整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格局。正月初十,朝廷任命宁朔将军萧昺为南兖州监军,以加强地方军事管理。

        正月十三日,大司马萧衍被赋予更高的权力,升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并享受特殊的礼遇。正月二十日,大司马长史王亮被任命为守尚书令,这一职位的变动也标志着朝廷人事布局的重大调整。正月二十五日,皇帝下诏,晋升大司马萧衍为相国,总揽朝廷一切政务,同时兼任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赐予九锡之礼,允许佩戴远游冠,地位凌驾于诸王之上,还特别授予相国绿騑绶。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增强了萧衍的政治势力。 正月三十日,新授职的右将军曹景宗被任命为郢州刺史,进一步稳固了地方军事力量。

         二月初三日,湘东王萧宝晊被萧宝融下令诛杀,显示了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二月初九日,梁公萧衍受诏晋封为梁王,并增封十郡,其权势和地位再次得到显著提升。

       三月初七日,皇太后特意下旨,赏赐梁王萧衍五百万钱和五千匹布,以表彰他的功绩。然而,三月十三日,鄱阳王萧宝寅突然投奔北魏,随后又下令诛杀了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和桂阳王萧宝贞,这一连串事件使得南齐皇室内部更加动荡不安。与此同时,梁王萧衍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他被允许使用十二旒的冠冕,可以树立天子规格的旌旗,在出行时享有警跸清道的特权,乘坐金银装饰的马车,配备六匹骏马拉车,其他礼仪制度也与天子无异。至此,萧衍几乎掌控了整个朝廷的大权,南齐政权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三月二十二日,冠军长史萧秀被任命为南徐州刺史,新授职的中领军蔡道恭则担任司州刺史。而此时,萧宝融被迫东返姑熟,为即将到来的禅位做好准备。三月二十八日,萧宝融最终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梁王萧衍,南朝齐至此灭亡。

      四月初三日,禅位诏书正式下达,皇太后退居外宫,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四月初九日,萧衍册封萧宝融为巴陵王,将其安置在姑熟,并允许继续沿用齐朝的历法,按照先例进行治理。起初,萧衍曾计划将南海郡设为巴陵国,把萧宝融迁往该地居住,但谋臣沈约劝谏道:“古今形势不同,昔日魏武帝曹操曾言:‘不可因慕虚名而招致实际祸患’。”萧衍听后深以为然,遂于四月初十日派遣亲信郑伯禽前往姑孰,赐予萧宝融金丹,意欲迫使其吞金自尽。然而,萧宝融却说道:“我死无需用金,有醇酒便足矣。”于是,他被灌以烈酒,直至醉倒不醒,最终被郑伯禽亲手杀害,时年仅十五岁。

      萧宝融死后被追谥为齐和帝,葬于恭安陵。其巴陵王的爵位由兄长萧宝义继承,南朝齐的历史就此画上句号。

 

 


【史籍记载】
《南齐书·卷八·本纪第八》
《南史·卷五·齐本纪下第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五》

【历史评价】
   萧子显《南齐书》:“和帝晚隆,扫难清宫。达机睹运,高颂永终。

【家庭成员】
祖父:萧道生

祖伯父:齐高帝萧道成~南齐开国皇帝
父亲:萧鸾,齐明帝。
母亲:刘惠瑞,西昌侯夫人。追赠宣城王妃。萧鸾称帝,追谥明敬皇后。
兄弟:
1.萧宝义(长兄),晋安王,太尉兼司徒。南朝梁建立后,册封巴陵王,谥号为隐。
2.
萧宝卷(次兄),皇帝,齐明帝驾崩后继位,之后被萧衍所废,贬为东昏侯,谥号为炀。
3.萧宝玄(三兄),江夏王,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南徐兖二州刺史。
4.萧氏(四兄),早殇。
5.萧宝源(五兄),庐陵王,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
6.萧宝夤(六兄),鄱阳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投降北魏,册封齐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车骑大将军、开府、西讨大都督、节度关西地区军事,迎娶南阳公主。六镇之乱时,自立为大齐皇帝,兵败投奔万俟丑奴,拜太傅,兵败被杀。
7.萧氏(七兄),早殇。
8.萧宝攸(九弟),邵陵王、荆州刺史。
9.萧宝嵩(十弟),晋熙王、中书令。
10.萧宝贞(十一弟),桂阳王、中护军、北中郎将、领石头戊事。
姐妹:萧氏,山阴公主。《南史》记载同父兄弟萧宝卷惊艳她的美貌,“后遂与之为乱”。
妻妾:王蕣华,太尉王俭孙女(琅琊王氏),初为随王妃,后立为皇后。南梁建立后,降为巴陵王妃。

【其他阅读】
=======

萧宝融~南朝齐末代皇帝(510--502年在位)

2025年6月16日 11:15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南北朝    南朝齐    萧宝融~南朝齐末代皇帝(510--502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