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久闾伏图



506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姓名:郁久闾伏图

汉号:佗汗可汗

生卒:?—508年
在位:506年—508年
年号:始平(506年—508年)
前任:可汗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那盖)
继任:可汗丑奴


【个人简介】

     郁久闾伏图是南北朝时期柔然国的君主,他是候其伏代库者可汗(即那盖)的儿子。公元506年,他继承了可汗之位,并开始使用“始平”作为年号。在其统治期间,他曾于公元506年和508年两次派遣使者前往北魏,希望能够与之建立友好关系,但遗憾的是,这两次尝试均被北魏拒绝。 与此同时,郁久闾伏图积极致力于提升柔然的军事影响力,不断寻求扩展国家的疆域和势力范围。然而,在公元508年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中,他率领军队向西征讨高车部族时,不幸在蒲类海以北的边境地区遭遇伏击并阵亡。 郁久闾伏图去世后,其子丑奴顺利继承了汗位,并被尊称为豆罗伏拔豆伐可汗,从而完成了权力的平稳交接。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柔然国内部的传承机制,也展现了其与周边政权之间复杂的政治和军事互动关系。
 

【人物经历】
     郁久闾伏图出生于柔然可汗家族,是候其伏代库者可汗(在汉文文献中被记载为“那盖”)的儿子。关于他早年的活动,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然而,依据柔然汗国的汗位继承制度进行推测,郁久闾伏图在继承顺序上的确立过程,很可能与游牧民族传统的“强者为王”理念密切相关。这一传统在当时的游牧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意味着继承者不仅需要具备血缘上的合法性,还需要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以获得部落内部的认可和支持。因此,郁久闾伏图能够成为汗位的继承者,除了出身高贵之外,或许还与其个人的才能和威望密不可分。
 

【政治活动】

       公元506年,继承汗位之后,新任可汗为了彰显自身统治的正统性与合法性,确立了“始平”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年号。这一举措不仅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开端,也向周边各国宣示了政权的稳固与权威。 在位期间,为了维系与中原政权之间的关系,这位可汗曾两次派遣使节前往北魏,以期通过外交手段巩固两国之间的联系:

         第一次是在公元506年,也就是他即位的同年。当时,柔然方面主动派出使节,携带贡品前往北魏进行朝贡,试图以此表达友好之意,并寻求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则发生在公元508年。柔然再度遣使,这一次的目的不仅是延续之前的朝贡传统,更是希望与北魏建立更为正式的外交关系。然而,这两次外交努力最终都未能取得预期成果,遭到了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拒绝。这一结果清晰地反映了北魏对柔然的战略态度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相对包容转向更加谨慎和防范的姿态。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柔然与北魏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也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军事行动与去世】

        公元508年,柔然汗国发动了一场针对高车部族的西征军事行动。此次行动的核心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柔然在西部疆域的统治权,强化其对周边部落的控制与影响力。然而,这场战役的结果却并未如预期般顺利,反而成为柔然与高车之间长期军事对抗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战役进程中,柔然军队一路向西推进,抵达了蒲类海(即今日新疆地区的巴里坤湖)北境区域。正当部队在此地进行部署时,突然遭遇了高车王弥俄突所率领的部队的猛烈突袭。由于事发突然且敌方攻势凌厉,柔然军队在交战中陷入了不利局面。最终,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柔然指挥官被击杀,直接导致整个西征行动以失败告终。 此役不仅标志着柔然在西部扩张计划的重大挫折,同时也象征着高车势力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的重新崛起。这一事件成为了双方力量对比变化的关键节点,为后续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从此之后,柔然与高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双方围绕着西域控制权展开了更为持久和复杂的较量。

 
【权力传承】
       郁久闾伏图不幸离世之后,其子丑奴顺利继位,成为了柔然的新一代领导人。丑奴被尊称为“豆罗伏拔豆伐可汗”,继续延续柔然汗系中著名的“郁久闾”氏统治传统。他继承了父亲未完成的西向扩张战略目标,致力于进一步开拓疆土。 此次权力的平稳过渡,有效地维持了柔然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局面。然而,在外部环境方面,柔然面临着高车和北魏两国带来的双重压力。这种复杂的局势使得柔然国力逐渐显露衰退迹象,国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挑战时期。
 

【家庭成员】

柔然

父亲: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那盖)

儿子:丑奴

【其他阅读】
=======

郁久闾伏图~南北朝时期柔然第十任可汗(506--508年在位)

2025年6月18日 15:34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其它国家    柔然汗国    柔然    郁久闾伏图~南北朝时期柔然第十任可汗(506--508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