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荣



526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北魏

本名:葛荣
民族族群:鲜卑族

国号:大齐
年号:广安
(526年10月6日.九月十五日~528年九月)
出生地: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
生卒:?-528年
主要成就:六镇大起义

结果:兵败被尔朱荣俘杀


【个人简介】

          葛荣(?—528年),鲜卑族人,是北魏时期河北地区农民起义的重要领袖之一。他早年曾任怀朔镇将,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鲜于修礼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一带)发动起义,反对北魏统治。葛荣积极响应,加入起义军行列。不久之后,葛荣杀死了元洪业,自立为领袖,继续率领义军进行战斗。他率部北攻瀛州(今河北河间),并在白牛逻一役中成功伏击北魏军队,斩杀章武王元融,极大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势力。 随后,葛荣自称天子,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齐”,年号“广安”,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在此期间,他接连击败北魏军队,擒杀广阳王、骠骑大将军元渊等重要将领,声势日益壮大。

      次年(527年),葛荣进军殷州(今河北邢台一带),攻陷城池,并杀死北魏殷州刺史崔楷,继而南下攻占冀州(今河北冀州),俘虏冀州刺史元孚,控制了河北中部地区,成为当时北方最具影响力的起义力量之一。 面对葛荣的迅速扩张,北魏朝廷震动,遂派遣源子邕担任冀州刺史,率军讨伐葛荣。然而,葛荣在阳平东北的漳水曲设伏,成功击溃魏军,斩杀源子邕等将领,再次重创北魏军队。

       武泰元年(528年),葛荣又在内部争斗中击败另一支起义军首领杜洛周,兼并其部众,进一步壮大实力,并攻占沧州,擒获沧州刺史薛庆之,巩固了对河北东部地区的控制。 然而,就在同年九月,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亲率精锐骑兵前来征讨葛荣。葛荣因兵力众多而轻敌冒进,在关键战役中被尔朱荣以奇兵突袭击败,最终兵败被俘,旋即被杀。至此,这场由葛荣领导的河北起义宣告失败,但他作为北魏末年重要的反叛领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人物生平】
         葛荣,原姓贺葛,出生于贺葛真城,早年曾在怀朔镇担任将领。他的人生轨迹因时局动荡而发生了重大转变。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正月,原怀朔镇士兵及五原郡降户鲜于修礼等人,率领大量北镇流民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省唐县)发动起义。葛荣也投身其中,成为起义军的一员。 同年八月二十七日,起义军内部发生变故,首领元洪业杀害了鲜于修礼,并意图投降北魏朝廷。面对这一危急局势,葛荣挺身而出,果断诛杀元洪业,接掌起义军领导权,继续带领部众坚持抗争。 同年九月,葛荣与另一位义军领袖杜洛周会师,合兵一处后向北进发至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北魏广阳忠武王元深率军从交津出发追击葛荣。

          九月十五日(526年10月6日),葛荣率军抵达白牛逻(今河北省蠡县),并亲率轻骑突袭章武庄武王元融,将其斩杀。随后,葛荣正式称帝,建立政权,国号为齐,年号“广安”,标志着其政权的初步成型。 不久之后,广阳王元深回军返回定州,定州刺史杨津对其心存疑虑,遂派遣毛谥出兵讨伐元深。元深仓皇逃亡,在随从掩护下抄小路前往博陵地界,不料途中遭遇葛荣的游骑兵,被俘虏并押送至葛荣军中。当时葛荣刚刚自立为帝,对于可能引发权力纷争的情形极为敏感。得知不少将士对元深仍抱有敬意后,他担心部下拥戴元深取代自己,遂下令处决元深,以绝后患。

         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正月初七,葛荣攻陷殷州(今河北省隆尧县),擒获并处死殷州刺史崔楷,随后挥师南下,围攻冀州(今河北中部一带)。三月,葛荣大军长期围困信都,北魏朝廷紧急任命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雍为北讨大都督,率军驰援信都,试图解围。

         十一月,葛荣对信都的围攻持续数月,从春至冬未曾撤兵。冀州刺史元孚率领军民昼夜坚守,士气高昂。然而随着粮草耗尽、援军迟迟未至,最终城池失守。葛荣占领信都后,将城中百姓悉数驱逐出城,致使十之六七的人冻毙于寒冬之中。元孚的兄长元祐时任防城都督,也被俘虏。葛荣召集将士商议处置元孚兄弟之事。元孚兄弟二人争相承担责任,愿以己命换取对方生还;守城将领潘绍等数百人亦纷纷叩头请命,愿代死以救元孚。葛荣见状感慨道:“这些人都是北魏的忠臣义士啊!”最终决定赦免元孚兄弟以及所有被俘人员五百余人,展现了其作为一方领袖的宽宏气度。 北魏朝廷随即任命源子邕为冀州刺史,令其与北道大都督裴衍联合出兵征讨葛荣。

      十二月二十日,他们率军抵达阳平(今山东省莘县)东北漳水弯曲处,却遭葛荣十万大军突袭,源子邕与裴衍皆战死沙场。消息传开后,相州官民震惊恐慌,唯恐重蹈覆辙。然而,相州刺史李神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安抚将士、鼓舞士气,使得全城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抵御敌军。尽管葛荣倾力进攻,却始终未能攻克相州,足见李神的治政能力与军事才能。 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葛荣从一名普通将领成长为一方霸主的过程,也折射出北魏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割据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反映出战争中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残酷交织的复杂人性,值得后人深思与铭记。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元年(公元528年)二月,起义军首领葛荣率军击败杜洛周,并将其部众收编,势力进一步壮大。

         三月二十六日,葛荣大军攻陷北魏沧州(今河北省盐山县),擒获沧州刺史薛庆之。此战中,沧州城内百姓遭受重创,死难者十之八九,惨烈异常。

         六月,葛荣军队因长期征战,粮草供应严重不足,遂派遣其仆射任褒率军南下侵扰,进逼沁水县一带,意图拓展补给来源。面对葛荣的持续威胁,北魏朝廷迅速作出反应,任命宗室元天穆为大都督东北道诸军事,统领宗正珍孙等将领,出兵讨伐葛荣。 葛荣得知魏军主力即将来攻,遂率部退守至相州城北,以逸待劳,准备迎战。此时,另一位重要将领尔朱荣亦奉命参与讨伐。在决战前夕,尔朱荣率军驻扎于襄垣,并组织士兵围猎练兵。狩猎途中,有两只野兔突然从马前跃起,尔朱荣当即挽弓搭箭,立誓说道:“若能射中此兔,则必擒葛荣;不中,则此战不利。”话音未落,两兔应弦而倒,众人皆感振奋。战后,尔朱荣果真大破敌军,于是命人在射兔之处立碑纪念,名为“双兔碑”,以志此番吉兆与胜利。 更为奇异的是,在尔朱荣与葛荣决战前夜,他梦见一人向葛荣索要千牛刀。起初葛荣不肯交付,那人厉声说道:“我是道武皇帝,你岂敢违抗!”葛荣惊惧之下只得献上。此人接过千牛刀,转手交予尔朱荣,寓意天命所归。这一梦境虽属玄幻,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为尔朱荣最终战胜葛荣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此次战役不仅展现了尔朱荣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标志着北魏朝廷对内部叛乱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对于稳定当时政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八月,葛荣率领起义军包围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号称拥兵百万,声势浩大。其游兵散骑甚至已经越过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直逼北魏腹地。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上表朝廷,主动请缨,请求率军讨伐葛荣。

         九月,尔朱荣亲率七千(一说为七万)精锐骑兵,以侯景为前锋,日夜兼程,从滏口(今河北省磁县)向东进发,意图迎头痛击义军。 此时的葛荣自恃兵力众多,骄傲轻敌,未能集中兵力应战,反而将部队分散部署,导致战线拉长、指挥混乱。尔朱荣则采取奇袭战术,利用地形优势设伏于山谷之间,分派督少将以上军官三人一组,每组统领数百骑兵,各处故意扬起尘土、擂鼓呐喊,使葛荣军难以判断魏军数量与具体方位。 此外,尔朱荣还针对战场形势作出特殊部署:他认为在骑兵冲锋混战中,使用刀剑不利于快速作战,于是命令士兵每人携带一根短棒,藏于马侧,交战时不许下马斩首计功,仅以木棒击敌。此举极大提高了战斗效率和机动性。 战斗开始后,各路将士奋勇冲杀,士气高昂,纪律严明。尔朱荣亲自披坚执锐,率军从义军背后突袭,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最终一举击溃葛荣大军。葛荣本人当场被俘,其余部众纷纷投降。自此,这场横行河北多年的起义宣告失败。 建义元年冬十月辛亥日,葛荣被押送至洛阳。当日,皇帝亲临阊阖门观审,随后下令将其斩首于市,以示震慑。 至于葛荣旧部,约二十多万普通士兵被尔朱荣遣送至并州、肆州等地安置。然而,这些降卒却饱受尔朱荣麾下契胡军队的欺凌与压迫,生活困苦不堪。在这种长期的非人待遇下,他们多次发动反抗,前后共计谋反二十六次。尔朱氏对此采取血腥镇压手段,屠杀人数达十余万之多。尽管如此,义军残部仍不断抗争,显示出顽强的斗志与不屈的精神。


【败亡原因】
     1、葛荣分兵南下,其仆射任褒率军至沁水。北魏军团开始集结,准备寻找葛荣主力决战。尔朱荣以上党王元天穆为前军,司徒杨椿为右军,司空穆绍为后军,而自己亲率左军。
     2、528年七月,葛荣亲率号称百万的主力部队,包围重镇邺城,外围游兵活动到汲郡一带。尔朱荣亲率七千配有副马的精锐骑兵自晋阳出击,以侯景为前驱,倍道兼行,东出滏口,越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平原。
        3、当时葛荣势力强大,横行河北无敌手,根本不把尔朱荣这区区七千人看在眼中,听说他来了,喜形于色,下令军中诸人各自准备长绳子,待尔朱荣“至则缚取”。葛荣将其百万大军,自邺城以北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
       4、尔朱荣把部分兵力藏在山谷中,作为奇兵,分督将以上三人为一集团,每集团数百骑兵,到处扬尘鼓噪,虚张声势,让对手莫测多少,尔朱荣又以混战之中,刀不如棒,勒令全军将士每人准备木棒一根,置于马侧。同时颁布战场纪律,规定战时不以斩级为功,以防因此而扰乱阵列,影响己方骑兵机动。可见,和葛荣的轻视敌军相反,尔朱荣战前的准备相当充分。
      5、葛荣一方虽然人马众多,但布置太过分散,连葛荣自己也难以掌握。尔朱荣大将高欢,原来在杜洛周、葛荣手下都呆过,熟人不少,此时趁机于阵前招降了葛荣军中七个王和一万多人的军队。尔朱荣军事政治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高欢展开政治攻势,另一方面他亲自陷阵力战,率骑兵突破穿透葛荣的大阵,又从后返击,葛荣军大败,他本人于阵前被生擒,尔朱荣把他装入囚车送往洛阳处死。

【人物逸事】
        北齐宰相杨愔年轻时曾在中山被杜洛周抓获,杜洛周死后,又落入葛荣之手。葛荣见杨愔是个青年才俊,气度不凡,想把女儿嫁给他,并想逼他留下做官。杨愔于是开始装病,偷偷含了几口牛血,在大庭广众之下假装吐血,并表现出声音嘶哑,难以讲话的样子。葛荣相信他真的病了,这才做罢。
       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也曾出现在葛荣军中。最初宇文泰及其家人跟随鲜于修礼,等到鲜于修礼被葛荣所杀后,宇文泰当时才十八岁。葛荣任命他的三哥宇文洛生为渔阳王,大家都称呼他为洛生王。宇文洛生善于体恤将士,因此所攻克的地方常常是军队之中最多的。等到尔朱荣平定山东,宇文泰兄弟几人也在那批俘虏中。尔朱荣听闻了洛生的雅名,不禁对他心怀忌惮,于是故意害死了他。

【人物评价】
     葛荣在乱世中率众起义,反抗统治者的压迫,也算一位乱世豪杰。起义作为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也只持续了三年多,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的人物,各种记载评论很少。有评论说,葛荣骄傲自大,虽然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在对胡汉矛盾的处理上,极其失败。在其部队中,普遍存在着鲜卑人“欺汉儿”的现象,攻克城池后,还习惯于搞屠杀,保持着野蛮的胡族风气。因此,虽然纵横河北地区,但得不到汉族世家豪强的支持,始终没能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最终难逃被剿灭的厄运。

【参考资料】

《魏书》《北史》《北齐书》《资治通鉴》


【其他阅读】
=======

葛荣~南北朝时期·北魏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 (526-528年在位)

2023年10月20日 22:46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南北朝    北魏    葛荣~南北朝时期·北魏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 (526-528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