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百零二十六年
公元526年,农历丙午(马)年,天干五行属火。
【南北朝时期政权】
③梁、都城.建康(502~557年)
(年号:普通(公元5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一乙亥日~~527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十日),南朝萧梁开国皇帝,武皇帝萧衍第二个年号,萧梁政权第二个年号。
④陈,都城.建康(557~589年)
【南北朝】【北朝】【①北魏】(386~534年)都城:1.盛乐(386-398年)、2.平城(398-494年)、3.洛阳(494-534年)
【拓跋鲜卑】【北魏】洛阳)第九位皇帝魏肃宗-孝明帝元诩孝昌二年
(年号:孝昌(525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十~528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七),北魏第九位皇帝魏肃宗-孝明帝元诩第四个年号,北魏第三十一个年号。
②东魏,都城.邺,(534~550年),历1帝
③北齐,都城.邺,(550~577年),历6帝
④西魏,都城.长安(535~556年),历3帝
⑤北周,都城.长安(557~581年),历5帝
【同时期政权】
【六镇起义】
【北方六镇】六镇起义首领杜洛周真王二年(525年八月-528年二月)
(年号:真王(525年八月-528年二月),六镇起义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起义领导杜洛周年号。
【大齐】河北定州农民起义军首领葛荣广安元年(526年九月-528年)
(年号:广安(526年10月6日.九月十五日~528年九月)是北魏时期大齐天子葛荣建立的年号,共三年。
【河北】鲜于脩礼鲁兴元年(正月建元八月亡)
(年号:鲁兴(526年正月~八月),南北朝北魏末年河北人民起义领袖之一鲜于脩礼年号,
【关中和甘肃省东部地区首领,莫折念生天建三年(524~527年)
(年号:天建(524年六月~527年)是北魏时期六镇起义关陇地区首领莫折念生的年号,共计近4年
【山西右玉县】云阳谷起义首领刘蠡升神嘉二年(525年十二月-535年三月)
(年号:神嘉(525年十二月-535年三月),北魏汾州山胡起义首领刘蠡升年号,
【彭城】北魏宗室.叛臣元法僧天启元年(正月正月十五日~三月亡)
(年号:天启(525年正月~三月)北魏宗室.叛臣 彭城起义首领元法僧年号,
【山西】北魏绛县反叛首领陈双炽始建元年
(年号:始建(526年六月~?)北魏绛县反叛首领陈双炽年号。
【仇池氐】【武兴国】第四任君主杨绍先(503年12月14日.农历503年十一月十一日-535年在位)
【仇池氐】【阴平国】第七任君主杨法深(末任君王)(525年—580年年在位)。
2.【慕容吐谷浑】伏罗川)14.吐谷浑伏连筹(490年9月19日农历490年八月二十日―529年在位)
【柔然】第十二任,敕连头兵豆伐可汗.阿那瑰,(520年-552年)是年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年号:甘露(约525年-约530年),高昌国第七任君主.麴(曲)光第一个年号,高昌国第三个年号。
【高句丽】丸都城)第二十二任国王.安藏王(高安)( 519 年--531年)
【日本】26、继体天皇(けいたい)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仇池氐:武兴国.478年-553年,杨绍先(503年-535年在位)(辅政:杨集起 杨集义 )
506年,魏攻克武兴,被执送洛阳。武兴国灭亡。北魏孝昌中(525年-527年),乘东益州为氐人统治、北方各族大起义之机,从洛阳逃回武兴,复自称王。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四月,复向西魏称藩。北魏孝昌年间(525年-527年),乘东益州为氐人统治、北方各族大起义之机,杨绍先从洛阳逃回武兴,复自称王。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四月,复向西魏称藩。八月,梁亦以其为秦、南秦二州刺史,大同元年(535年),进封车骑将军。后复反梁,被梁将击破,不久去世。
杨绍先去世后,史书对于即位者是谁有两种说法,
1.《南史》、《梁书》记载是杨智慧即位。既然他和南梁有瓜葛,还是偏信《梁书》多点。
2.《周书》、《北史》记载是杨辟邪即位。
公元526年1月29日
农历:526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99年7月29日,波斯历:前97年11月9日,星期:星期四,干支:丙午年 己丑月 辛丑日,属相:马,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4日小寒 1月19日大寒,数九:五九第6天,儒略日数:1913208
【逝世名人】
萧恢(476年~526年10月4日 [1]),字弘达。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梁宗室名臣,南齐丹阳尹萧顺之第九子,梁武帝萧衍异母弟。萧恢自幼聪颖,七岁时便通晓《孝经》《论语》大义,涉猎史籍,轻财好施。南齐东昏侯时累官北中郎将外兵参军、前军将军主簿,其异母兄萧懿被杀时,萧恢随宗族藏匿,得以幸免。萧衍举兵南下建康,萧恢率先归顺,被授为辅国将军,驻守破岗,以弹压三吴。南梁建立后,升任侍中、前将军,封鄱阳郡王。自天监二年(503年)起,他五次出镇南徐、郢、荆、益四州,两任荆州刺史,又在朝中任护军将军、宗正卿、领军将军等职。他抚治州郡,除害兴利,颇著声绩。官至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普通七年(526年),萧恢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追赠侍中、司徒,谥号忠烈。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梁纪
高祖武皇帝七普通七年(丙午,公元五二六年)
春,正月,辛丑朔,大赦。
壬子,魏以汝南王悦领太尉。
魏安州石离、穴城、斛盐三戍兵反,应杜洛周,众合二万,洛周自松岍赴之。行台常景使别将崔仲哲屯军都关以邀之,仲哲战没,元谭军夜溃,魏以别将李琚代谭为都督。仲哲,秉之子也。
初,魏广阳王深通于城阳王徽之妃。徽为尚书令,为胡太后所信任;会恒州人请深为刺史,徽言深心不可测。及杜洛周反,五原降户在恒州者谋奉深为主,深惧,上书求还洛阳。魏以左卫将军杨津代深为北道大都督,诏深为吏部尚书。徽,长寿之孙也。
五原降户鲜于修礼等帅北镇流民反于定州之左城,改元鲁兴,引兵向州城,州兵御之不利。杨津至灵丘,闻定州危迫,引兵救之,入据州城。修礼至,津欲出击之,长史许被不听,津手剑击之,被走得免。津开门出战,斩首数百,贼退,人心少安。诏寻以津为定州刺史兼北道行台。魏以扬州刺史长孙稚为大都督北讨诸军事,与河间王琛共讨修礼。
二月,甲戌,北伐众军解严。
魏西部敕勒斛律洛阳反于桑干西,与费也头牧子相连结。三月,甲寅,游击将军尔硃荣击破洛阳于深井,牧子于河西。
夏,四月,乙酉,临川靖惠王宏卒。
魏大赦。
癸巳,魏以侍中、车骑大将军城阳王徽为仪同三司。徽与给事黄门侍郎徐纥共毁侍中元顺于太后,出为护军将军、太常卿。顺奉辞于西游园,纥侍侧,顺指之谓太后曰:“此魏之宰嚭,魏国不亡,此终不死!”纥胁肩而出,顺抗声叱之曰:“尔刀笔小才,正堪供几案之用,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因振衣而起。太后默然。
魏朔州城民鲜于阿胡等据城反。
杜洛周南出抄掠蓟城,魏常景遣统军梁仲礼击破之。丁未,都督李琚与洛周战于蓟城之北,败没。常景帅众拒之,洛周引还上谷。
长孙稚行至鄴,诏解大都督,以河间王琛代之。稚上言:“向与琛同在淮南,琛败臣全,遂成私隙,今难以受其节度。”魏朝不听。前至呼沱,稚未欲战,琛不从。鲜于修礼邀击稚于五鹿,琛不赴救,稚军大败,稚、琛并坐除名。
五月,丁未,魏主下诏将北讨,内外戒严。既而不行。
衡州刺史元略,自至江南,晨夕哭泣,常如居丧。及魏元义死,胡太后欲召之,知略因刁双获免,征双为光禄大夫,遣江革、祖恒之南还以求略。上备礼遣之,宠赠甚厚。略始济淮,魏拜略为侍中,赐爵义阳王;以司马始宾为给事中,栗法光为本县令,刁昌为东平太守,刁双为西兗州刺史。凡略所过,一飧一宿皆赏之。
魏以丞相高阳王雍为大司马。复以广阳王深为大都督,讨鲜于修礼;章武王融为左都督,裴衍为右都督,并受深节度。
深以其子自随,城阳王徽言于太后曰:“广阳王携其爱子,握兵在外,将有异志。”乃敕融、衍潜为之备。融、衍以敕示深,深惧,事无大小,不敢自决。太后使问其故,对曰:“徽衔臣次骨,臣疏远在外,徽之构臣,无所不为。自徽执政以来,臣所表请,多不从允。徽非但害臣而已,从臣将士,有勋劳者皆见排抑,不得比它军,仍深被憎嫉,或因其有罪,加以深文,至于殊死,以是从臣行者,莫不悚惧。有言臣善者,视之如仇雠;言臣恶者,待之如亲戚。徽居中用事,朝夕欲陷臣于不测之诛,臣何以自安!陛下若使徽出临外州,臣无内顾之忧,庶可以毕命贼庭,展其忠力。”太后不听。
徽与中书舍人郑俨等更相阿党,外似柔谨,内实忌克,赏罚任情,魏政由是愈乱。
戊申,魏燕州刺史崔秉帅众弃城奔定州。
乙丑,魏以安西将军宗正珍孙为都督,讨汾州反胡。
六月,魏降蜀陈双炽聚众反,自号始建王。魏以假镇西将军长孙稚为讨蜀都督。别将河东薛修义轻骑诣双炽垒下,晓以利害,双炽即降。诏以修义为龙门镇将。
丙子,魏徙义阳王略为东平王,顷之,迁大将军、尚书令,为胡太后所委任,与城阳王徽相埒,然徐、郑用事,略亦不敢违也。
杜洛周遣都督王曹纥真等将兵掠蓟南。秋,七月,丙午,行台常景遣都督于荣等击之于栗园,大破之,斩曹纥真及将卒三千馀级。洛周帅众南趣范阳,景与荣等又破之。
魏仆射元纂以行台镇恒州。鲜于阿胡拥朔州流民寇恒州,戊申,陷平城,纂奔冀州。
上闻淮堰水盛,寿阳城几没,复遣郢州刺史元树等自北道攻黎浆,豫州刺史夏侯亶等自南道攻寿阳。
八月,癸巳,贼帅元洪业斩鲜于修礼,请降于魏;贼党葛荣复杀洪业自立。
魏安北将军、都督恒、朔讨虏诸军事尔硃荣过肆州,肆州刺史尉庆宾忌之,据城不出。荣怒,举兵袭肆州,执庆宾还秀容。署其从叔羽生为刺史,魏朝不能制。初,贺拔允及弟胜、岳从元纂在恒州,平城之陷也,允兄弟相失,岳奔尔硃荣,胜奔肆州。荣克肆州。得胜,大喜曰:“得卿兄弟,天下不足平也!”以为别将,军中大事多与之谋。
九月,已酉,鄱阳忠烈王恢卒。
葛荣既得杜洛周之从,北趣瀛州,魏广阳忠武王深自交津引兵蹑之。辛亥,荣至白牛逻,轻骑掩击章武庄武王融,杀之。荣自称天子,国号齐,改元广安。深闻融败,停军不进。侍中元晏宣言于太后曰:“广阳王盘桓不进,坐图非望。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际,恐非陛下之纯臣也。”太后深然之,诏榜尚书省门,募能获谨者有重赏。谨闻之,谓深曰:“今女主临朝,信用谗佞,苟不明白殿下素心,恐祸至无日。谨请束身诣阙,归罪有司。”遂径诣榜下,自称于谨;有司以闻。太后引见,大怒。谨备论深忠款,兼陈停军之状,太后意解,遂舍之。
深引军还,趣定州,定州刺史杨津亦疑深有异志;深闻之,止于州南佛寺。经二日,深召都督毛谥等数人,交臂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谥愈疑之,密告津,云深谋不轨。津遣谥讨深,深走出,谥呼噪逐深。深与左右间行至博陵界,逢葛荣游骑,劫之诣荣。贼徒见深,颇有喜者,荣新立,恶之,遂杀深。城阳王徽诬深降贼,录其妻子。深府佐宋游道为之诉理,乃得释。游道,繇之玄孙也。
甲申,魏行台常景破杜洛周,斩其武川王贺拔文兴等,捕虏四百人。
就德兴陷魏平州,杀刺史王买奴。
天水民吕伯度,本莫折念生之党也,后显据显亲以拒念生;已而不胜,亡归胡琛,琛以为大都督、秦王,资以士马,使击念生。伯度屡破念生军,复据显亲,乃叛琛,东引魏军。念生窘迫,乞降于萧宝寅,宝寅使行台左丞崔士和据秦州。魏以伯度为泾州刺史,封平秦郡公。大都督元修义停军陇口,久不进。念生复反,执士和送胡琛,于道杀之。久之,伯度为万俟丑奴所杀,贼势益盛,宝寅不能制。胡琛与莫折念生交通,事破六韩拔陵浸慢,拔陵遣其臣费律至高平,诱琛,斩之,丑奴尽并其众。
冬,十一月,庚辰,大赦。
丁贵嫔卒,太子水浆不入口,上使谓之曰;“毁不灭性,况我在邪!”乃进粥数合。太子体素肥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夏侯亶等军入魏境,所向皆下。辛巳,魏扬州刺史李宪以寿阳降,宣猛将军陈庆之入据其城,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七万五千口。丁亥,纵李宪还魏,复以寿阳为豫州,改合肥为南豫州,以夏侯亶为豫、南豫二州刺史。寿阳久罹兵革,民众流散,亶轻荆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
杜洛周围范阳,戊戌,民执魏幽州刺史王延年、行台常景送洛周,开门纳之。
魏齐州平原民刘树等反,攻陷郡县,频败州军。刺史元欣以平原房士达为将,讨平之。
曹义宗据穰城以逼新野,魏遣都督魏承祖及尚书左丞、南道行台辛纂救之。义宗战不利,不敢进。纂,雄之从父兄也。
魏盗贼日滋,征讨不息,国用耗竭,预徽六年租调,犹不足,乃罢百官所给酒肉,又税入得人一钱,及邸店皆有税,百姓嗟怨。吏部郎中辛雄上疏,以为:“夷夏之民相聚为乱,岂有馀憾哉!正以守令不得其人,百姓不堪其命故也。宜及此时早加慰抚。但郡县选举,由来共轻,贵游俊才,莫肯居此。宜改其弊,分郡县为三等,清官选补之法,妙尽才望,如不可并,后地先才,不得拘以停年。三载黜陟,有称职者,补在京名官;如不历守令,不得为内职。则人思自勉,杜屈可申,强暴自息矣。”不听。
【公元五百二十六年大事记】
鲜于修礼率北镇流民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西北)起义,年号鲁兴。在五鹿(在滹沱河北岸,具体地点不详)破魏军。修礼被部下元洪业所杀。葛荣杀元洪业,北向瀛州,在白牛逻(在今河北博野境)破魏军,乃称天子,国号齐,年号广安。魏安州(治今河北隆化)所属戍兵响应杜洛周。洛周攻下范阳(治今涿县)。朔州民鲜于阿胡起义,破平城。就德兴破平州(今河北卢龙北)。莫折念生向魏萧宝寅投降,旋即复起。胡琛被破六韩拔陵部将费律诱杀,万俟醜奴代领其众。
是年,西部敕勒、绛蜀(居绛的蜀人)陈双炽、齐州平原民刘树等反魏失败。魏财政困难,预征六年租调,入市者每人税一钱,邸店都征税。梁军攻魏,寿阳降。梁得五十二城, 以寿阳为豫州,改合肥为南豫州。梁军逼新野,被魏军所阻。
【南北朝诗词】
咏孤石
[南北朝] 惠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