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年号
【蜀汉】后主刘禅年号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
延熙(238年-257年)
景耀(258年-263年七月)
炎兴(263年八月-十一月)
1.建兴(223年五月-237年)蜀汉孝怀帝刘禅
2.建兴(304年十月-306年六月)成汉君主成武帝李雄使用
3.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西晋愍帝司马邺使用(《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
4.建兴(386年二月-396年四月)后燕君主慕容垂使用
5建兴(252年四月-253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吴会稽王孙亮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第七个年号, 神凤元年四月孙权逝世,孙亮即位,五月改元建兴元年。
年号:太和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227-233年使用)
十六国后赵石勒(328-330年使用)
成汉后主李势(344-346年使用)
东晋废帝司马奕(366-371年使用)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7-499年使用)
新罗真德王(647-650年使用)
唐文宗李昂(827年-835年使用)
越南后黎朝黎邦基(1443-1453年使用)。
1.汉宣帝刘询(共使用一年,公元前49年)
2.吴大帝孙权(共使用三年,公元229-231年)所使用。
3.唐朝安史之乱时段子璋的年号,上元二年四月壬午廿八(761年6月5日--持续用了三个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子璋自称梁王,改元黄龙,以绵州为龙安府,置百官,又陷剑州。
嘉平(249年四月-254年十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二个年号
正元(1259年4月20日至1260年5月24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深草天皇与龟山天皇,镰仓幕府征夷大将军为宗尊亲王,执权为北条长时。
1.甘露(元年:前53年 - 末年:前50年)是汉宣帝的第6个年号。汉朝使用甘露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2.甘露(256年六月-260年五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高贵乡公曹髦的第二个年号。
3.甘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甘露二年八月改元为宝鼎元年。
4.甘露(359年六月至364年)是前秦皇帝苻坚的第二个年号,使用时间共计六年。
太元(251年五月-252年正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五个年号,共计2年。太元二年正月改元神凤元年。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5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个年号。
建兴(252年四月-253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吴会稽王孙亮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第七个年号, 神凤元年四月孙权逝世,孙亮即位,五月改元建兴元年。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共5年。也有只记到晋愍帝投降前赵时的建兴四年(316年)。前凉多位君主沿用该年号(314年-353年、355年-361年)。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5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个年号。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共5年。也有只记到晋愍帝投降前赵时的建兴四年(316年)。前凉多位君主沿用该年号(314年-353年、355年-361年)。
武帝李雄,成建兴元年至成建兴三年,304—306年;
愍帝司马邺,晋建兴元年至晋建兴四年,313—316年;
昭公张寔,晋建兴二年至凉建兴八年,314—320年(沿用);
成王张茂,凉建兴八年至凉建兴十二年,320—324年(沿用);
文王张骏,凉建兴十二年至凉建兴三十四年,324—346年(沿用);
恒王张重华,凉建兴三十四年至凉建兴四十一年,346—353年(沿用);
哀公张耀灵,凉建兴四十一年,353年(沿用);
冲公张玄靓,凉建兴四十三年至凉建兴四十九年,355—361年;
成武帝慕容垂,燕建兴元年至燕建兴十一年,386—396年;
威德王扶余昌,百济建兴元年至百济建兴七年,592—598年;
圣宗大仁秀,渤海建兴元年至渤海建兴十二年,819—830年。
【太平年号使用者】
孙亮:年号:太平(256年11月10日,农历256年十月初六--258年)
吴神凤二年(252年)四月,吴大帝孙权驾崩,太子孙亮即位,改元建兴,又于256年改元太平。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被权臣孙綝废黜。
赵廞
公元300年,西晋内乱,益州刺史赵廞遂萌生割据之意,他与流民首领李特、李庠兄弟串通,收揽李特兄弟手下的流民为主力起兵反晋,占据成都,改次年为太平元年,但赵廞担心深受百姓爱戴的李特兄弟会效仿自己,就在三个月后杀了李庠,愤怒的李特引兵攻进成都,赵廞连夜带少数随从出逃,途中被随从杀死并以其首级为信物降了李特。
冯跋
北燕正始三年(409年),惠懿帝高云被宠臣离班、桃仁杀死。时任开府仪同三司冯跋的部下张泰、李桑随即杀了此二人,推举冯跋为帝,改元太平。
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重,冯跋的妃子宋夫人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于是假传圣旨,封锁宫廷,宫中负责警卫的胡福不想让宋夫人如愿,找到冯跋的弟弟冯弘告知实情,冯弘马上带了几十个卫兵冲进宫中“清君侧”,冯跋被当场吓死。
郁久闾豆仑
公元485年,柔然可汗郁久闾予成病故,其子郁久闾豆仑即位,改当年为太平元年。
492年郁久闾豆仑在兵变中被杀。
萧方智
天成元年(555年),陈霸先杀了南梁闵帝萧渊明,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改元绍泰,次年又改为太平。
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黜萧方智自立为帝。
林士弘
大业十二年底,鄱阳人操师乞发动反隋起义,林士弘也跟着响应并与之合兵,之后操师乞战死,部下都由林士弘统领,林士弘击退前来围剿的隋军后称帝,以当年(617年)为太平元年,622年林士弘病故。
丁部领
保宁二年(970年),丁部领在统一红河平原后称帝,国号大越,年号太平。
丁部领于乾亨元年(979年)被刺杀后其子丁琏沿用至980年。
耶律隆绪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隆绪即辽帝位,改元统和,又在1021年改元太平,太平十一年耶律隆绪驾崩。
李婆备
建炎四年(1130年),李婆备趁金兵南下与南宋交战时举行反宋起义,年号太平,数月后被南宋剿灭。
徐寿辉
至正十一年(1351年),商贩徐寿辉、麻城铁匠邹普胜、宜春和尚彭莹玉在大别山以宗教为幌子聚众造反,随后攻占罗田、蕲水、黄州等地,徐寿辉在蕲水称帝,国号宋,年号治平。至正十三年元军夺回蕲水,徐寿辉带部队四处打游击,于1356年占领汉阳,以当年为太平元年。
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被部下陈友谅杀死。
【永安是中国历史的年号:】
永安 (吴):三国孙吴景帝孙休【 永安((258年11月30日--264年9月3日,癸未)农历258年十月十八-264年七月二十五日)】
永安 (晋):西晋惠帝司马衷|| 304年
即建兴(晋愍帝):十六国前凉张寔|| 314年─320年 (宋·龚颖《运历图》记张寔改元“永安”,恐与历史实际不合。张寔似沿用了晋愍帝“建兴”年号。)
永安 (北凉):十六国北凉沮渠蒙逊|| 401年─412年
永安 (北魏):北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28年─530年
永安 (夏):西夏夏崇宗李乾顺|| 1098年─1100年
1.(年号:元兴((264年七月-265年三月)三国时期孙吴第四位皇帝吴末帝孙皓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第十一个年号,元兴二年四月改元为甘露元年。
2.元兴(976年-?,一作976年-991年),是定安国国王乌玄明的年号。结束时间不可考,结合《宋史》、《辽史》等史书的记载,当结束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
3.元兴(402年-404年),是东晋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二个年号,
4.元兴(105年四月-十二月)是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计9个月。
永康(167年六月-十二月)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七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6个月。永康元年十二月汉桓帝驾崩
永康(396年四月~398年四月)是十六国时期后燕君主慕容宝的年号,共计三年。
(年号:永宁(301年四月初九--302年十二月)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五个年号,西晋政权第九个年号。
(东汉) 永宁(元年:120年四月 - 末年:121年六月)是东汉安帝刘祜的第三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5个月。 元初七年四月十一丙寅(120年5月25日),改元永宁。
后赵石袛年号永宁。使用时间公元350年至351年,石袛是后赵末代皇帝,为了求助前燕对抗冉闵甚至可以去掉帝号,但可惜还是被部下所杀。
(年号:太安(302年十二月--303年)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六·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十个年号。
太安(455年六月-459年十二月)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第三个年号,共计4年余。
太安(492年-505年)是柔然的君主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那盖的年号,共计14年。
(年号:永安(304年正月--304年六月二十九,十一月复用)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七·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十一个年号。
永安:公元304年2月22日,农历304年正月初一,己亥日==公元304年8月16日,农历304年六月(小)二十九,乙未日
(年号:建武(304年七月初一--304年十一月十一)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八·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十二个年号。
建武:公元304年8月17日,农历304年七月初一.丙申日==公元304年12月24日,农历304年十一月十一,乙巳日
(年号:永安,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复用:公元304年12月25日,农历304年十一月十二 丙午日 至 305年2月3日,农历304年十二月二十三.丙戌日
(年号:永兴(304年十二月二十四--306年六月十五)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九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十三个年号。
公元305年2月4日,农历304年十二月(大)二十四,丁亥日===公元306年7月12日,农历306年六月(小)十五,庚午日
(年号:建兴(313年四月二十七日-316年12月11日降赵,317年三月被杀) 西晋第四位皇帝孝愍帝司马邺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共5年。西晋王朝第十六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316年12月11日.农历316年十一月十一.乙未日,西晋灭亡。
建兴四年晋愍帝投降前赵,西晋灭亡。五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年号为建武元年。(《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
前凉从317年开始沿用建兴年号,从建兴五年(317年)沿用至建兴四十一年。张玄靓时又继续沿用,从建兴四十三年(355年)到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前凉年号只有前凉威王张祚是改元为和平,其他时期都是袭用晋朝年号。而在新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也有署“建兴卅六年”的文物。虽然有载张寔年号作永安,张茂作永元,张骏作太元,张重华作永乐,张玄靓作太始,但是并无确切史料佐证。也有观点认为,永安等年号只在政权内部使用,对外则使用建兴年号。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5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个年号。
年号:永安(年号:永安(314年─320年)十六国前凉第二任位君主张寔第一个年号,前凉政权第一个年号,即建兴(晋愍帝):十六国前凉张寔314年─320年 (宋·龚颖《运历图》记张寔改元“永安”,恐与历史实际不合。张寔似沿用了晋愍帝“建兴”年号。)
永安 (吴):三国孙吴景帝孙休258年─264年
永安 (晋):西晋惠帝司马衷304年
永安 (北凉):十六国北凉沮渠蒙逊 401年─412年
永安 (北魏):北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28年─530年
永安 (夏):西夏夏崇宗李乾顺1098年─1100年
年号太和
330年九月,赵王石勒称帝,改年号建平,建平四年(333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延熙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227-233年使用)
十六国后赵石勒(328-330年使用)
成汉后主李势(344-346年使用)
太和(366年-371年十一月),一作泰和,是东晋皇帝晋废帝司马奕的年号,共计6年。 太和六年十一月,晋简文帝即位,改元咸安元年。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7-499年使用)
新罗真德王(647-650年使用)
唐文宗李昂(827年-835年使用)
越南后黎朝黎邦基(1443-1453年使用)。
(年号: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十六国前赵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第三个年号,前赵政权第六个年号
建元,是西汉第7位皇帝刘彻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6位皇帝刘启病逝,享年48岁,16岁的皇太子刘彻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号,史称“建元”,
(年号:建平(330年九月-333年七月)十六国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第二个年号,石勒称帝后第一个年号,后赵政权第二个年号。
年号建平使用者
刘欣:公元前7年,刘欣登基成为西汉第13个皇帝,次年改元建平,年号用了4年。
石勒:330年九月,赵王石勒称帝,改年号建平,建平四年(333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延熙。
慕容瑶:386年慕容恒拥立慕容瑶成为西燕皇帝后改年号建平,这次建平年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慕容盛:398年后燕宗室慕容盛杀掉政变夺位的兰汗后称帝,改元建平,又宣布次年的年号是长乐。后燕的建平年号用了三个月。
慕容德:400年正月已宣布成为燕王的慕容德进一步称帝,年号建平,5年后慕容德去世。
沮渠牧犍:建平也是北凉的年号,各方对谁是使用建平年号的人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建平是沮渠牧犍的年号,沮渠无讳继续沿用,使用年限在437——442年。
白亚栗斯、刘虎:北魏神瑞二年(415年),上党胡人发动起义反抗北魏,推举白亚栗斯为领导,白亚栗斯自称大将军、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北魏明元帝闻讯后立刻派兵讨伐,起义军废黜白亚栗斯而改立刘虎,刘虎和司马顺宰于次年战死,白亚栗斯下落不明。
鲁爽:孝建元年(454年)二月,左将军、豫州刺史鲁爽起兵反宋,年号建平,同年六月鲁爽战败被杀。
元愉: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在冀州起兵称帝,年号建平,元愉当了37天皇帝就被镇压下去。
(年号:咸康(335年~342年六月)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六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二个年号】。咸康八年六月晋康帝司马岳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建元元年。
(年号:咸康(925年)是前蜀后主王衍的第二个年号。
(年号:延熙(334年,一作333年-334年),误作永熙、延兴,十六国后赵第二位皇帝海阳王石弘年号,后赵政权第三个年号。
延熙(238年-25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0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三个年号。
(年号:永和(345年~356年)东晋第五位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八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四个年号】
永和(136年 - 141年)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三个年号。
承和(公元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的年号,共计6年余。
(年号:永乐(346年-353年)十六国前凉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年号,前凉政权第四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永乐元年:前凉第五代皇帝.张重华第一个年号,史书载为用两晋年号,永乐是前凉自己的年号。
永乐(1403年—1424年)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
(年号:太宁(泰宁)(349年-四月)十六国后赵第三位皇帝石虎第二个年号,后赵政权第五个年号,四月石世即位沿用;五月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石鉴即位沿用。350年改元青龙元年。
太宁,年号;晋明帝年号(323年---326年)
(年号:青龙(350年正月.2月-闰二月.4月)十六国后赵第六位皇帝石鉴年号,后赵政权第六个年号。
太宁元年(349年)正月,石虎称帝,进封义阳王。同年四月,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遵杀石世自立。不久,冉闵率军入宫弑杀石遵,拥立石鉴,为冉闵所控制。太宁二年(350年),冉闵改国号为卫、改石氏为李氏,改年号青龙。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杀石鉴(李鉴),自立为帝。石鉴共在位约90日。年号使用约70余日,确切的说~此年号为冉闵的年号,只是石鉴还没去世算他的年号罢了。
青龙,是魏明帝曹叡的第二个年号,也是曹魏的第三个年号,从公元233年开始,到公元237年结束,记5年。
(年号:永兴(350年润二月--352年四月)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第一位君主武悼天王冉闵年号,冉魏政权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
(年号:永兴(357年六月~359年约六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一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三个年号。
永兴(409年十月—413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使用的年号。
永兴(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晋惠帝司马衷使用的第十个年号。
永兴(153年五月-154年)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2年。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记载“夏五月丙申,大赦天下,改元永兴”。
(年号:永宁(350年三月-351年四月),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七位君主石祗的年号,后赵政权第七个年号。
永宁(-120年四月 -121年六月)是东汉安帝刘祜的第三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5个月。 元初七年四月十一丙寅(120年5月25日),改元永宁。
(年号:和平(354年-355年九月),十六国时期【前凉】凉州)第七任位君主.张祚第一个年号,【前凉】政权第五个年号。
1、和平(150年)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二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年。
2、和平(460年正月-465年十二月)是北魏的君主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第四个年号,共计5年。
3、和平(551年—554年)是高昌国文成王麹某(佚名)年号,共4年。
(年号:太始(355年九月--360年),十六国时期前凉】姑臧)第八任位君主冲公张玄靓第一个年号,前凉政权第六个年号。
概述:一种说法是前凉张玄靓沿用晋愍帝年号“建兴”,又叫作“太始”(355年-360年);另一种说法是张玄靓沿用晋穆帝年号“升平”,或作太始(361年-363年)。或说张玄靓在位时,对外先用建兴年号,后改用升平年号,对内则使用太始年号。
太始:公元前96年正月-公元前93年十二月,汉武帝的第九个年号
(年号:寿光(355年六月十五日~357年六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二位皇帝越厉王苻生第一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二个年号。
寿光:前秦第二位皇帝苻生年号,。皇始四年(354年),东晋北伐前秦,苻生冲锋陷阵,重挫晋军。献哀太子苻苌薨逝,苻生被册立为太子。皇始五年(355年),正式即位,改元寿光。
(年号:光寿(357年3.29日.二月二十三日-360年正月二十五日),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皇帝景昭帝慕容儁第二个年号,前燕政权第二个年号。(慕容儁正月二十一卒,第二位皇帝幽帝慕容暐正月二十五日继位,改元建熙。)
(年号:永兴(357年六月~359年约六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一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三个年号。
永兴(409年十月—413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使用的年号。
永兴(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晋惠帝司马衷使用的第十个年号。
(年号:永兴(350年润二月--352年五月初三日(6月1日))东晋十六国时期割据政权冉魏政权第一位君主武悼天王冉闵年号,冉魏政权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
永兴(532年)北魏孝武帝(出帝)元修年号
(年号:甘露(359年六月-364年),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二个年号,前秦政权第四个年号。
甘露(前53年 - 前50年)是汉宣帝的第6个年号。汉朝使用甘露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甘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甘露二年八月改元为宝鼎元年。《三国志·吴书三》:“夏四月,蒋陵言甘露降,于是改年大赦。”
甘露(256年六月-260年五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高贵乡公曹髦的第二个年号。
甘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
(年号:建元(365年二月至385年七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三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五个年号。
建元(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6位皇帝刘启病逝,享年48岁,16岁的皇太子刘彻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号,史称“建元”,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
建元(343年至344年)晋康帝司马岳,建元二年九月,晋穆帝即位并继续使用此年号,次年改元永和元年。
(年号:太和((366年正月初一-371年371年十一月十五))东晋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司马奕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二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八个年号】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227-233年使用),十六国后赵石勒(328-330年使用)
成汉后主李势(344-346年使用)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7-499年使用)
新罗真德王(647-650年使用)
唐文宗李昂(827年-835年使用)
越南后黎朝黎邦基(1443-1453年使用)等等。
黑龙元年:373年,前秦占领益州后,374年五月,张育自称蜀王,与杨光起兵二万人,联兵巴獠酋长张重、尹万的一万多人,进围前秦拥有的成都。六月,张育改元为黑龙,五月立,九月亡。
(年号:更始(385年正月~ 386年二月),西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冲第一个年号,西燕政权第二个年号,
更始(23年二月 -25年九月)是汉朝时期汉更始帝刘玄的年号,共计3年。
(年号:昌平(386年二月—386年三月),西燕第三位段辽年号,西燕政权第三个年号,
(年号:建明(386年三月),西燕第四位慕容顗年号,西燕政权第四个年号,
(年号:建平(386年四月),西燕第五位皇帝慕容瑶年号,西燕政权第五个年号,
(年号:凤凰(386年二月--387年八月),十六国时期前凉第十任位君主.凉州牧张大豫年号,前凉政权第八个年号。
张大豫凤凰元年:凤凰(386年二月--387年八月),抚军将军.凉州牧张大豫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386年二月,张大豫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元凤凰。凤凰二年(387年)七月兵败被擒,八月张大豫被吕光斩杀。前秦大臣王穆袭据酒泉,自称大将军、凉州牧。
(年号:长乐(399年正月二十六(3月19日)-401年七月),后燕第六位皇帝慕容盛第二个年号,后燕第八个年号
(年号:弘始(或作洪始;399年九月-416年正月),后秦第二位皇帝文桓皇帝姚兴第二个年号,后秦政权第4个年号
(年号:承康(399十二月)后凉第二位君主隐天王吕绍第一个年号,后凉第四个年号。
(年号:咸宁(399十二月-401年二月),后凉第三位灵皇帝吕纂第一个年号,后凉第五个年号。
咸宁(275年~280年4月),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个年号,共6年。咸宁六年四月改元太康元年。
(年号:天玺(399年二月-401年五月),北凉第一位帝王建康公段业第二个年号,北凉政权第二个年号。公元401年(天玺三年)五月,被沮渠蒙逊杀害。段业死后,六月,沮渠蒙逊被众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
天玺(276年七月-十二月)是三国时期吴末帝孙皓的第七个年号,共使用了6个月。
(年号:元兴(402年正月~二月)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七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三个年号】,
(三月复用隆安,既隆安六年)
(年号:大亨(402年四月~十二月.)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第三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八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四个年号】
1,次年(403年)又改用元兴(既元兴二年)
2,元兴二年(403年)十二月初三,桓玄称帝,建国号为“楚”,也用大亨年号
3,元兴三年(404年)五月桓玄兵败被杀,安帝复位,但桓玄的部将却再次攻占江陵俘虏晋安帝。
4,元兴四年(405年)正月刘裕收复江陵,再度迎回了晋安帝,大赦,改元。于是元兴四年改称了义熙元年。
(年号:义熙(405年3月2日正月十六-419年1月28日.418年十二月十七)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第四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九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五个年号】,
义熙(510年-525年)是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君主麴嘉使用的年号,持续16年。
(年号:建始(407年1月25日正月初一~9月16日.七月二十九),后燕第七位昭文皇帝慕容熙第二个年号,后燕第十个年号。[《资治通鉴》晋纪:丙寅,熙微服匿于林中,为人所执,送于云,云数而杀之,并其诸子。]
(年号:正始(407年9月15日.七月二十八--409年11月6日.十月十三),十六国时期后燕或北燕君主慕容云第一个年号,北燕第一个年号。也许是后燕的第十一个年号,
慕容云~本姓高,是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关于慕容云是否属后燕慕容氏一族成员的看法不同,因此有人认为慕容云是后燕末任君主,也有人把他视为北燕立国君主。
正始(240年—249年四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也是曹魏政权的第五个年号。
正始(504年正月—508年八月)是北魏的君主魏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余。
(年号:嘉平(408年十一月—414年七月),南凉第二位君主景王秃发傉檀第二个年号,南凉第四个年号。
嘉平(249年四月-254年十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二个年号,共计6年。这也是曹魏政权的第六个年号。
嘉平(311年六月-315年二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二个年号,共计5年。
(年号:元熙(419年正月初一~420年7月7日(六月十一),是东晋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二十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六个年号】,也是东晋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晋王朝最后一个年号】,
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光文帝刘渊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
(年号:真兴(419年二月--425年七月),十六国大夏第一位皇帝武烈帝赫连勃勃(刘勃勃)第四个年号,夏国第四个年号。
注:根据《吐鲁番文书》中自北凉玄始十三年起出现相当于十三、十四年的夏国真兴六、七年(424年至425年)年号,已经被认为是沮渠氏北凉在玄始十三年(424年)奉夏正朔的结果。
(年号:永建(420年九月—421年三月),西凉第三位君主李恂第一个年号,西凉第四个年号。
永建,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一个年号,从公元126年—132年三月,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7年。永建七年三月改元为阳嘉元年。
(年号:建弘(420年正月—428年五月),西秦第三位皇帝文昭王乞伏炽磐第二个年号,西秦政权第五个年号。
(年号:承玄(428年六月-431年十二月),北凉第二位君主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第三个年号,北凉第五个年号。
承玄(428年六月-431年十二月),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年号,共计3年馀。甘肃出土的造经塔残石有与史书记载不同的“承玄二年嵗在戊辰”字样。
(年号:胜光(428年二月—431年六月),夏国第三位君主赫连定第一个年号,夏国第六个年号。428年,中主赫连昌被北魏将领安颉生擒后,时任夏国大将军、领司徒的平原王赫连定,收集夏军残部数万人,一路奔逃回平凉,即皇帝位,大赦,改年号为胜光。
(年号:永弘(428年五月—431年正月(一作永洪 )),西秦第四位皇帝乞伏暮末第一个年号,西秦政权第六个年号。也是西秦最后一个年号。
(年号:义和(431六月-433四月),北凉第二位君主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第四个年号,北凉第六个年号。
(年号:太兴(431年正月-436年五月),十六国时期北燕北燕末代国君冯弘第一个年号,北燕政权第三个年号。430年八月,冯跋病重,命太子冯翼摄理国家大事,未料宋夫人有为其子冯受居图谋王位之意,九月,中山公冯弘于是带兵进宫平变。冯弘来到金銮殿,登上皇位,杀尽冯跋诸子,次年改元太兴。
大兴(318年三月-321年),或作太兴,是东晋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
(年号: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牧犍第一个年号,北凉政权第七个年号。相关争议:由于《太平御览》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号,因此《资治通鉴·宋纪·元嘉十年》条跟随;记载纪元的书籍又跟随通鉴的记载。学者根据《高僧传》、《魏书》和《北史》的相同记载承认沮渠牧犍的承和年号,从而认为永和年号为错误。
另外,甘肃出土的石刻有“……缘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样。学者认为永和年号可能缘和之错误,但是“缘和三年嵗次甲戌”则指“缘和元年”应为壬申年,与史书记载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承和(834年正月三日至848年六月十三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天长之后、嘉祥之前。此时的天皇是平安时代的仁明天皇。
(年号:建义(436年三月-442年五月),南朝宋时期后仇池国第五任首领杨难当第一个年号,后仇池国政权第一个年号。436年,即南朝宋元嘉十三年,北魏太延二年,杨难当自立为大秦王,定年号为建义,立妻子姚氏为王后,世子为太子,设置百官机构,一切模仿天子朝廷。然而依然不断地向南朝宋奉使朝贡。不久后仇池境内大旱,出现多种灾异,杨难当取消大秦王的称号,重新称武都王。和平元年(464年)十二月,杨难当去世 ,谥号忠。
建义(500年二月—三月)是南朝齐巴西郡(今四川阆中)农民起义领袖雍道晞的年号。
建义(528年四月—九月)是北魏的君主孝庄帝元子攸的第一个年号,由尔朱荣掌握朝政。共计6个月。
(年号:建平(439-442年,一说为沮渠牧犍年号),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无讳第一个年号,北凉政权第八个年号。
沮渠牧犍
建平也是北凉的年号,各方对谁是使用建平年号的人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建平是沮渠牧犍的年号,沮渠无讳继续沿用,使用年限在437——442年。
刘欣
公元前7年,刘欣登基成为西汉第13个皇帝,次年改元建平,年号用了4年。
石勒
330年九月,赵王石勒称帝,改年号建平,建平四年(333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延熙。
慕容瑶
386年慕容恒拥立慕容瑶成为西燕皇帝后改年号建平,这次建平年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慕容盛
398年后燕宗室慕容盛杀掉政变夺位的兰汗后称帝,改元建平,又宣布次年的年号是长乐。后燕的建平年号用了三个月。
慕容德
400年正月已宣布成为燕王的慕容德进一步称帝,年号建平,5年后慕容德去世。
沮渠牧犍
建平也是北凉的年号,各方对谁是使用建平年号的人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建平是沮渠牧犍的年号,沮渠无讳继续沿用,使用年限在437——442年。
白亚栗斯、刘虎
北魏神瑞二年(415年),上党胡人发动起义反抗北魏,推举白亚栗斯为领导,白亚栗斯自称大将军、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北魏明元帝闻讯后立刻派兵讨伐,起义军废黜白亚栗斯而改立刘虎,刘虎和司马顺宰于次年战死,白亚栗斯下落不明。
鲁爽
孝建元年(454年)二月,左将军、豫州刺史鲁爽起兵反宋,年号建平,同年六月鲁爽战败被杀。
元愉
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在冀州起兵称帝,年号建平,元愉当了37天皇帝就被镇压下去。
建平年号使用者
(年号:建平(454年二月—六月),南朝宋领导鲁爽的年号,共计4个月。
建平元年:建平(454年二月~六月),鲁爽年号,元嘉三十年,元凶刘劭弑杀宋文帝,南谯王刘义宣起兵入讨,鲁爽拥戴南郡王刘义宣,起兵于寿阳。后鲁爽命令部众举起黄旗,改称年号为建平元年,私自制造法服,登上法坛,自加称号。因为“饮酒过量”,被薛安都刺倒,最终被范双斩首。孝建元年六月二十五日(454年8月4日),刘义宣及其诸子、同党皆被刘骏尽数诛杀。刘义宣亡年四十岁。
刘欣:公元前7年,刘欣登基成为西汉第13个皇帝,次年改元建平,年号用了4年。
石勒:330年九月,赵王石勒称帝,改年号建平,建平四年(333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延熙。
慕容瑶:386年慕容恒拥立慕容瑶成为西燕皇帝后改年号建平,这次建平年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慕容盛:398年后燕宗室慕容盛杀掉政变夺位的兰汗后称帝,改元建平,又宣布次年的年号是长乐。后燕的建平年号用了三个月。
慕容德:400年正月已宣布成为燕王的慕容德进一步称帝,年号建平,5年后慕容德去世。
沮渠牧犍:建平也是北凉的年号,各方对谁是使用建平年号的人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建平是沮渠牧犍的年号,沮渠无讳继续沿用,使用年限在437——442年。
白亚栗斯、刘虎:北魏神瑞二年(415年),上党胡人发动起义反抗北魏,推举白亚栗斯为领导,白亚栗斯自称大将军、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北魏明元帝闻讯后立刻派兵讨伐,起义军废黜白亚栗斯而改立刘虎,刘虎和司马顺宰于次年战死,白亚栗斯下落不明。
刘义宣、鲁爽:孝建元年(454年)二月,左将军、豫州刺史鲁爽起兵反宋,年号建平,同年六月鲁爽战败被杀。
元愉: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在冀州起兵称帝,年号建平,元愉当了37天皇帝就被镇压下去。
元光,(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个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年号。根据史料记载,前135年(建元六年)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次年改元,年号为元光。
元光(393年六月-394年七月),是十六国时期前秦左丞相窦冲自立的年号。
(年号:甘露(460--465年十二月)阚氏高昌开国君主阚伯周第一个年号,阚氏高昌国第一个年号,466年,迫于柔然压力,改用柔然受罗部真可汗“郁久闾予成”年号(永康)。
甘露(元年:前53年 - 末年:前50年)是汉宣帝的第6个年号。汉朝使用甘露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甘露,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年号(256—260)。凡五年。是曹魏政权的第八个年号。甘露五年六月曹髦被弑,魏元帝曹奂即位,改元景元元年。
甘露(359年六月-364年)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前秦宣昭帝苻坚的第二个年号。
甘露(926年至936年(共11年),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曾统治东丹国。
(年号:建平(508年9月22日八月十二日~508年11月1日九月二十三日),北魏判臣元愉(文景皇帝(元宝炬追谥)年号。
建平年号使用者
刘欣:公元前7年,刘欣登基成为西汉第13个皇帝,次年改元建平,年号用了4年。
石勒:330年九月,赵王石勒称帝,改年号建平,建平四年(333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延熙。
慕容瑶:386年慕容恒拥立慕容瑶成为西燕皇帝后改年号建平,这次建平年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慕容盛:398年后燕宗室慕容盛杀掉政变夺位的兰汗后称帝,改元建平,又宣布次年的年号是长乐。后燕的建平年号用了三个月。
慕容德:400年正月已宣布成为燕王的慕容德进一步称帝,年号建平,5年后慕容德去世。
沮渠牧犍:建平也是北凉的年号,各方对谁是使用建平年号的人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建平是沮渠牧犍的年号,沮渠无讳继续沿用,使用年限在437——442年。
白亚栗斯、刘虎:北魏神瑞二年(415年),上党胡人发动起义反抗北魏,推举白亚栗斯为领导,白亚栗斯自称大将军、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北魏明元帝闻讯后立刻派兵讨伐,起义军废黜白亚栗斯而改立刘虎,刘虎和司马顺宰于次年战死,白亚栗斯下落不明。
鲁爽:孝建元年(454年)二月,左将军、豫州刺史鲁爽起兵反宋,年号建平,同年六月鲁爽战败被杀。
元愉: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在冀州起兵称帝,年号建平,元愉当了37天皇帝就被镇压下去。
1.天统是北齐后主高纬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起于565年四月丙子日武成帝高湛禅位后改元,止于569年十二月。该年号标志着北齐政权进入后期阶段,期间发生斛律光率军抵御北周进攻、兰陵王高肃被赐死等重大事件。墓志铭与史书记载显示,天统年间存在骠骑大将军任命、东益州刺史任职等职官变迁,印证了年号的实际行政应用。
2.天统是元末大夏政权建立者明玉珍使用的年号。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国,改元天统,标志着大夏政权正式建立。该年号贯穿大夏国核心统治时期(1363-1366),其间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实施十一税制与屯田制,并调整行政区划。
(年号:建元(536年—551年)是新罗第23代君主法兴王金原宗与第24代君主真兴王共同使用的年号,共沿用16年。作为新罗首个独立年号,其设立标志着朝鲜半岛政权开始采用中原王朝纪年传统。
1.法兴王~朝鲜半岛新罗国第23代君主新罗法兴王及真兴王(法兴王536年-540年七月)
2.真兴王~朝鲜半岛新罗国第24代君主(真兴王540年七月-551年。)
【南北朝时期政权】
【南朝】
(年号:永初(420年六月十四~422年五月二十一),南朝【刘宋】第一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一个年号。永初三年(422年6月26日,刘宋武帝刘裕在西殿去世。在位仅3年,终年60岁。永初三年五月宋少帝刘义符即位沿用。
(年号:景平(423年正月到424年八月),南朝【刘宋】第二位皇帝刘义符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二个年号。刘义符景平二年(五月被废为营阳王,8月4日.六月二十四被杀),第三位皇帝文皇帝刘义隆沿用到9月16日.八月初八,初九改元元嘉。
(年号:元嘉(424年9月17日.八月初九--453年3月16日.二月二十一),南朝【刘宋】第二位皇帝刘义符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二个年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的元嘉指的就是刘义隆的年号。
(年号:太初(453年3月~453年5月),南朝宋第四位皇帝刘劭第一个年号,刘宋第四个年号。刘劭~文皇帝刘义隆长子,429年刘劭被册立为皇太子,居永福省,时年六岁。453年二月二十日夜晚弑父继位,改元嘉三十年为太初元年。
(年号:孝建(454年正月—456年十二月),南朝刘宋第五位皇帝刘骏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五个年号。
(年号:大明(457年正月—闰五月二十三--464年十二月),南朝【刘宋】第五位皇帝刘骏第二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六个年号。(刘骏7月12日卒.前废帝刘子业继位沿用,次年改元
((年号:永光(465年正月—9月17日.农历465年八月十二.壬申日),南朝刘宋第六五位皇帝前废帝刘子业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七个年号。
永光(前43年~前39年)是西汉时期皇帝汉元帝刘奭(即刘爽,“奭”音同“氏”,拼音“shì”)的第2个年号,共计5年。
(年号:义嘉(466年2月7日.农历466年正月(大)初七.乙未日-466年9月19日.农历466年八月二十四.己卯日)【南朝】刘宋刘子勋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九个年号。刘彧称帝后,就任命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江州长史邓琬(曾任刘子勋镇军长史、寻阳内史,行江州事)拒不受职,并于泰始二年(466年)正月初七日在寻阳城立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年号“义嘉”,此举得到孝武诸王和各地州郡长官的支持,讨伐建康,史称“义嘉之难”,466年秋,刘子勋政权十万大军被刘彧数万人打败,八月己卯(466年9月19日),刘子勋被刘彧大将沈攸之诛杀,时年十一岁,葬于寻阳庐山。
(年号:泰始(466年1月9日.农历465年十二月初七.丙寅日~471年十二月),南朝刘宋第七位皇帝明皇帝刘彧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十个年号。
(年号:泰豫(472年正月初一—十二月底),南朝刘宋第七位皇帝明皇帝刘彧第二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十个年号。(472年1月26日.农历472年正月初一.甲寅日~5月10日刘彧卒~473年2月12日.农历472年十二月二十九.丁丑日),第八位皇帝明皇帝刘昱(四月十八日即位.沿用刘彧年号.次年改元)
(年号:元徽(473年2月13日.正月初一—477年8月1日.七月初七)南朝刘宋第八位皇帝刘昱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十一个年号。
(年号:升明(477年8月5日七月十一日—479年5月26日四月二十日)南朝刘宋第九位皇帝明皇帝顺皇帝刘准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十二个年号。也是刘宋最后一个年号,【升明三年(479年四月),南朝宋为齐高帝萧道成所代,南齐开国。】
(年号:建元(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南朝】南齐高皇帝萧道成第一个年号,南齐政权第一个年号,
(年号:建元(479年5月29日.农历479年四月二十三.甲午日~482年4月11日.农历482年三月初八.壬戌日,齐世祖武皇帝萧赜继位沿用至十二月,次年改元
建元,是西汉第7位皇帝刘彻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6位皇帝刘启病逝,享年48岁,16岁的皇太子刘彻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号,史称“建元”,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
(年号:永明(483年1月24日正月初一~494年1月22日农历493年十二月三十)【南朝】【南齐】第二任皇帝萧赜第一个年号,南齐政权第二个年号,,共10年余。南齐在萧赜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时期称为永明之治。永明十一年七月郁林王萧昭业即位沿用。
(年号:隆昌(公元494年1月23日-9月9日),南朝齐第三任皇帝郁林王萧昭业年号。南齐政权第三个年号,萧昭业以皇太孙身份继位后改元,因其在位期间荒废朝政、奢靡无度引发朝野不满。西昌侯萧鸾于隆昌元年七月发动政变,弑杀萧昭业后改立萧昭文为帝,导致该年号仅存续不足一年即被废止。
(年号:延兴(494年9月10日农历七月二十五~~12月4日十月二十一),南朝齐第四任皇帝萧齐海陵恭王萧昭文年号。南齐政权第四个年号,
延兴(471年八月~476年六月),是北魏的君主孝文帝元宏的第一个年号,共六年时间。延兴六年六月改元承明元年。
(年号:建武(494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二十二—498年5月8日四月初二),南齐第五任皇帝萧齐高宗明皇帝萧鸾年号,南齐政权第五个年号。
建武(25年六月 - 56年四月),是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2年。
建武(后赵武帝石虎的年号(335年-348年))
(年号:永泰(498年5月8日四月初二~499年1月27日农历498年十二月三十),南朝齐明帝萧鸾第二个年号,萧齐第六个年号。
(年号:永元(499年1月28日~501年4月13日三月初十)南朝齐东昏侯(萧衍追谥)萧宝卷第一个年号,萧齐第七个年号。
永元(320年六月—324年四月)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太宗成公张茂使用的年号。张茂于320年继位后实行"建元永元"的制度,但在对外文书中仍沿用晋愍帝建兴年号以示效忠晋室。该年号的使用反映了前凉政权在保持地方割据状态下对晋朝正统地位的表面承认。
永元(89年~105年三月)是东汉第四位皇帝和帝刘肇的第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7年。
(年号:中兴(501年4月14日三月十一日-502年4月20日农历502年三月二十八),南朝齐和皇帝萧宝融第一个年号,萧齐第八个年号。也是萧齐最后一个年号。【501年正月,宝融称相国。3月,萧宝融在江陵即皇帝位。12月,东昏侯被杀,萧宝融东归。502年3月至姑孰(今安徽当涂县),三月二十八被迫让位于梁~萧衍。萧宝融降为巴陵王,官于姑孰。502年5月2日农历四月初十,萧衍派遣亲信郑伯禽到姑孰,萧宝融饮酒沉醉,郑伯禽杀之,年仅15岁。----南梁】
中兴(531年十月-532年四月)是北魏宗室元朗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
中兴: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1505年),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太平,因其年号”弘治“,史称”弘治中兴“。
中兴:后废帝元朗(531年十月~532年四月),高欢崛起拥立一后废帝元朗为帝(531年十月即位年号中兴),到532年四月高欢进入洛阳后又废掉元朗,改立孝武帝元修当皇帝。元修改年号为太昌,到十二月又改为永兴,
中兴(958年正月-二月)是南唐元宗李璟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该年号仅存续两个月即被废止,其废止与南唐向后周称臣的政治决策直接相关。作为南唐政权使用的第六个年号,其存在时间虽短,但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面临后周军事压力下的政治转向。
梁武帝萧衍
(年号:天监((502年4月30日农历四月初八~520年2月3日农历519年十二月二十九),南朝萧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一个年号,萧梁政权第一个年号。
(年号:普通(公元5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一乙亥日~~527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十日),南朝萧梁开国皇帝,武皇帝萧衍第二个年号,萧梁政权第二个年号。
(年号:大通(527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十一日~529年11月16日农历九月三十),南梁开国皇帝,武皇帝萧衍第三个年号,南梁政权第三个年号。
(年号:中大通(529年十月—534年十二月),南梁开国皇帝,武皇帝萧衍第三个年号,南梁政权第四个年号。
(年号:中大通(52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农历534年闰十二月二十九.535年2月17日),南梁开国皇帝,武皇帝萧衍第四个年号,南梁政权第四个年号。
(年号:大同(535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546年5月28日农历四月十三),南梁开国皇帝,武皇帝萧衍第五个年号,南梁政权第五个年号。
中大同(546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四丙戌日~~547年5月24日四月二十日)
太清(547年5月25日四月二十一日~~54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550年2月1日)(萧纲沿用549年7月7日-550年2月1日
【北朝】
明元帝 拓跋嗣
(年号:泰常(416年四月-423年十二月),北魏第二位皇帝明元帝 拓跋嗣第三个年号,北魏第七个年号。
太武帝拓跋焘
(年号:始光(424年正月-428年正月),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一个年号,北魏第八个年号。
(年号:神麚(428年二月-431年十二月),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二个年号,北魏第九个年号。
(年号:延和(432年—435年正月),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三个年号,北魏第十个年号。
延和(712年五月—八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共计4个月。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 - 末年:前89年),又作“延和”,是汉武帝的第十个年号。汉朝使用征和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年号:太延(太缘,公元435年正月—440年六月)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四个年号,北魏第十一个年号。(正月甲申改元.3月11日)
北凉奉夏国的承光年号时,曾用了同韵意义相近的阳字代替了光字,做成承阳年号。同理,学界认为沮渠氏北凉奉北魏正朔时,遵照谐音,将“延和”和“太延”分别改作“缘禾”和“太缘”。
(年号:正平(451年六月初九.7月23日-452年二月),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六个年号,北魏第十三个年号。
正平(617年三月—618年七月,或作丑平):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领袖,永乐王郭子和的年号,历时一年余。
敬寿帝拓跋余
(年号:承平(452年3月11日--公元452年10月29日.(452年二月-十月),或作永平),北朝北魏第四位皇帝魏隐王-敬寿帝拓跋余第一个年号,北魏第十四个年号。《魏书》作永平,《宋书》、《资治通鉴》作承平。李崇智以永平为后来的北魏宣武帝的其中一个年号,认为宣武帝应不会承继旧年号,所以从承平。
(年号:和平(460年2月8日---465年6月20日),北朝北魏第五位皇帝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第四个年号,北魏第十八个年号。
1、和平(150年)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二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年。
2、和平(354年-355年九月)是前凉威王张祚的年号,共计2年。
4、和平(551年—554年)是高昌的年号,共4年。
-孝文帝拓跋宏
(年号:延兴((471年9月20日.农历471年八月二十. 丙午日~476年7月20日.农历476年六月十三.辛未日)北魏第七位皇帝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第一个年号,北魏第二十一个年号。
(年号:圣君(471年十一月),北魏时期农民起义首领司马小君年号。(孝文帝拓跋宏延兴元年(471年))
(年号:承明(476年7月21日(承明元年六月十四日)-477年1月29日476年十二月二十九)北魏第七位皇帝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第二个年号,北魏第二十二个年号。
(年号:太和(477年1月30日.农历477年正月(大)初一.乙酉日~~499年4月26日.农历499年四月初一.丙午日卒,,宣武皇帝元恪继位沿用到年底,次年改元)北魏第七位皇帝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第三个年号,北魏第二十三个年号。
太和,中国及周边国家古代史上的帝王年号。使用该年号的帝王包括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227-233年使用)
十六国后赵石勒(328-330年使用)
成汉后主李势(344-346年使用)
东晋废帝司马奕(366-371年使用)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7-499年使用)
新罗真德王(647-650年使用)
唐文宗李昂(827年-835年使用)
越南后黎朝黎邦基(1443-1453年使用)等等。
【-宣武帝元恪】
(年号:景明(500年2月19日正月初五~504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八),北魏第八位皇帝魏世宗-宣武帝元恪第一个年号,北魏第二十四个年号。
【北魏】洛阳)第十位皇帝元姑娘(528年4月1日在位.1天)
【北魏】洛阳)第十一位皇帝魏幼主-少帝元钊,在位43天
【元子攸】第十二位皇帝
(年号:建义(528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528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二十),北魏】洛阳)第十二位皇帝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第一个年号,北魏第三十三个年号。
【拓跋鲜卑】【北魏】洛阳)第十二位皇帝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永安元年(九月改元)
(年号:(528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二十一~530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三十),北魏】洛阳)第十二位皇帝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第二个年号,北魏第三十四个年号。
前废帝元恭
(年号:普泰(531年4月1日农历二月二十九~531年10月30日农历十月初五)【北魏】第十四位皇帝前废帝元恭年号,北魏第三十六个年号。
该年号的确立源于尔朱世隆集团为巩固权力,废黜建明帝元晔后拥立广陵王元恭即位。元恭以"天何言哉"隐晦表明政治立场后改元普泰,在位期间颁布赦免罪犯、调整外交政策等多项政令,并推行禁止猎捕大型野生动物等生态保护措施。普泰年号因高欢起兵击败尔朱氏集团而终结,元恭遭废黜后遇害。
孝武帝元修(末帝)
(年号:太昌(532年6月13日农历四月二十五~533年2月6日农历532年十二月二十七),【北魏】第十六位皇帝孝武帝元修(末帝)第一个年号,北魏第三十八个年号。
(年号:永兴(533年2月7日农历532年十二月二十八~533年2月7日或8日.复改永熙),【北魏】第十六位皇帝孝武帝元修(末帝)第二个年号,北魏第三十九个年号。
(年号:永熙(533年2月7日或8日农历532年十二月二十八或二十九~535年2月3日农历534年闰十二月十五),【北魏】第十六位皇帝孝武帝元修(末帝)第三个年号,北魏第四十个年号。(宇文泰毒杀元修后,拥立元宝炬,是为文帝改元“大统”,定都长安,史称西魏),鸩杀事件标志北魏皇权彻底消亡,加速东魏(高欢)、西魏(宇文泰)分治格局定型。
建义年号的起止时间存在细微记载差异:
《听钟鸣·元子攸传》描述该年号使用于528年五月至十月,持续半年后被永安年号取代
《北周名将韦孝宽》注释标明建义年号运行时间为528年5月18日至10月18日,跨度约五个月 两种记载均指向年号存续时间短暂,反映了政局动荡下的频繁改元现象。
使用特征
建义年号在北魏官僚系统中的推行可见于:
韦孝宽被授予辅国将军、雍州大中正等职衔时,官方文书明确使用“建义初”作为纪年方式
尔朱荣集团主导的军事行动与人事任命均沿用该年号,直至永安元年(528年十月)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年号体系重启 。
年号更替
建义年号的废止与北魏统治危机密切相关:
528年四月,元子攸试图摆脱尔朱荣控制,通过改元“永安”强化皇权正统性
韦孝宽在建义初年转任大行台右丞,其官职变动体现了新旧年号交替对官僚体系的影响
尽管改元为永安,但尔朱荣仍实际掌控朝政,建义年号的短暂存续成为北魏末期权臣专政的缩影。
534年十二月((535年2月)),北魏第十六位皇帝孝武帝元修死后,被宇文泰下令移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西魏上谥号为孝武皇帝。东魏方面称之为出帝。
【鸩杀事件标志北魏皇权彻底消亡,加速东魏(高欢)、西魏(宇文泰)分治格局定型。
1,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与权臣高欢决裂,元修逃离洛阳,西去投奔关中宇文泰。 元修走后,高欢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元亶还没即位,就“出入已称“警跸”(警跸jǐng bì,意思是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而且刚愎自用,惟我独尊。高欢很瞧不上元亶这副轻狂无知的作派,于是把元亶赶下台,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见为帝。同年十月十七日,元善见在洛阳城东北即皇帝位,时年十一岁,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平。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2,宇文泰毒杀元修后,拥立元宝炬,是为文帝改元“大统”,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年号:天平(534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七~538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六),东魏第一任皇帝孝静皇帝元善见第一个年号,东魏政权第一个年号。
(550年6月9日.元善见禅位于齐(高洋))。
2.元象(538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初七~539年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十三)
3.兴和(539年12月9日农历十一月十四~543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一)
《资治通鉴:十月,癸亥,以新宫成,大赦,改元兴和,疑误。》
4.武定(543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二~550年6月7日农历五月初八),五月初十,齐(北齐)王(高洋)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天保
《资治通鉴:春,正月,壬戌,东魏大赦,改元武定,疑误。》
西魏文帝元宝炬
(年号:大统((535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551年3月28日农历三月初六),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年号。西魏政权唯一一个年号。
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曾孙,孝文帝元宏之孙,临洮王元愉之子,母为杨奥妃。
354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次年(535年),宇文泰与诸臣支持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551年,元宝炬死,皇太子元钦嗣位。废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恭帝元年,宇文泰命于谨又夺得江陵。554年元钦被害。元宝炬四子元廓被宇文泰扶上皇位,实为傀儡。在宇文泰胡化运动下复姓拓跋。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掌权。557年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即孝闵帝,建立北周,西魏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