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先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本名:杨绍先
别 名:武兴王、武兴帝
民族族群:氐族
都城:武都
出生地:历城 (今甘肃成县北)
在位:503- 535年
生卒:?-535年
主要成就:为武兴仇池王,称帝四个月
前任:杨集始
继任:杨智慧(长子)
【个人简介】
杨绍先(?--535年),略阳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西北)氐族人。他是杨集始之子,武兴国的君主。 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杨绍先以世子身份派遣使者前往北魏。次年,他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王位。由于年纪尚幼,国家大事皆由他的两位叔叔杨集起和杨集义负责处理。当时,北魏封他为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中郡公以及武兴王。 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他的两位叔叔听说北魏已经攻克了汉中,非常恐惧,于是背叛北魏,率领部众切断汉中的粮道,并拒绝招抚,同时拥立杨绍先为帝。次年,北魏攻克武兴,将杨绍先俘获并送往洛阳。武兴国因此灭亡,北魏在原地改设武兴镇,后来又改为东益州。 到了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5年至527年),趁着东益州被氐族人统治,北方各族纷纷起义的时机,杨绍先从洛阳逃回武兴,再次自称武兴王。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四月,他又向西魏称臣,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送去做人质。同年八月,梁朝也任命他为秦州、南秦州两州刺史。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他被进封为车骑将军。然而不久之后,他又背叛了梁朝,遭到梁朝将领的攻击而失败,随后便去世了。 以上便是杨绍先的一生经历,他的故事充满了权力斗争与时代变迁的痕迹。
【人物生平】
杨绍先(?-535年),是武兴国的第四任君主,其父为杨集始。在杨集始去世后,杨绍先继承了武兴王的爵位,成为武兴国的统治者,其在位时间为503年至535年。
公元503年八月,第三任武兴王杨集始离世。同年八月十一日,北魏朝廷册封杨集始的长子杨绍先为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中郡公以及武兴王。然而,由于杨绍先年纪尚幼,国家大事主要由他的两位叔父杨集起和杨集义负责决策。 到了505年的正月,南梁梁秦二州前任刺史不幸去世,新刺史尚未到任。在此期间,南梁梁秦二州刺史府的长史夏侯道迁决定以汉中郡向北魏投降。随后,南梁梁武帝萧衍派遣军队攻打夏侯道迁,夏侯道迁于是向武兴王杨绍先求援。然而,杨绍先的叔父杨集起与杨集义出于对自身封国安危的考虑,认为一旦汉中被北魏完全掌控,武兴国将陷入被北魏领土包围的境地,失去原本处于南北朝交界地带的地缘优势,因此拒绝出兵救援。但杨绍先的另一位叔父杨集朗有建功立业的志向,毅然率军前往救援。最终,在杨集朗的努力下,北魏成功平定了梁州和益州的叛乱。 同年十月,杨集义看到北魏已基本平定梁州和益州,担忧武兴国无法长久作为独立的藩国存在,于是煽动氐族人发动叛乱,并推举杨绍先称帝。杨集起与杨集义也各自称王,同时联合南梁作为外援。十一月初一,北魏朝廷派遣光禄大夫杨椿领兵讨伐自立为帝的杨绍先。十二月二十四日,北魏再次派遣骠骑将军源怀讨伐杨绍先的武兴国,安西将军刑峦亦受命参与此次军事行动。
506年正月,杨集义率军围攻阳平关(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西部)。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刑峦随即派遣建武将军傅竖眼前往平叛。杨集义率军迎战,却被傅竖眼击败。傅竖眼乘胜追击,于正月初六攻克武兴国都(今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俘获了杨绍先,并将其押送至北魏都城洛阳。而杨集起与杨集义则趁乱逃脱,导致武兴国暂时灭亡。随后,北魏将原武兴国所在地改设为武兴镇,之后又更名为东益州。正月十六日,杨集起兄弟选择向北魏投降。 时光流转至530年,北魏内部因尔朱荣被杀而陷入混乱。同年,杨绍先趁此机会逃离北魏,返回武兴,再次自立为王。当时,宇文泰已平定关陇地区,杨绍先深感威胁,遂向宇文泰控制下的北魏称藩,并将妻子和儿子送往长安作为人质以示忠诚。
535年,杨绍先请求归还其妻女。宇文泰上奏西魏文帝元宝炬,最终获准放还。同年,杨绍先去世,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充满波折的一生。其子杨智慧继位王位。
次子:杨辟邪
【296年】【仇池氐】(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 .阴平国)
(世系不准.整理中.......)
养父:杨飞龙(舅舅兼养父)>
楊茂搜>杨难敌>杨毅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奴>杨定~386年建立后仇池国。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玄>杨保显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难当>杨虎>杨后起?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杨僧嗣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寿>杨伯宜>杨文度(473-477年在位)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寿>杨伯宜>杨文弘>杨集始>杨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