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度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本名:杨文度
号:武都王
民族族群:氐族
出生地:历城 (今甘肃成县北)
生卒:?--477年12月
在位时间:473- 477年
前 任:杨僧嗣(堂兄)
后任:杨文弘(武兴国开国国君)
个人简介
杨文度(?--477年),是略阳清水氐族人。他作为武都国的第四任国君,同时也是后仇池国的第十一任国君,更是这一政权的末代统治者,在历史上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公元477年12月,北魏的一位重要将领皮欢喜(鲜卑族)率领军队攻下了葭芦城。在这场战役中,时任武都王的杨文度(清水氐族)不幸被斩杀,这也标志着以杨氏家族为核心的武都国及后仇池国走向了最终的灭亡。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当时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激烈冲突,也反映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对周边小国的强大压制力。
【人物经历】
杨文度(?-477年),是仇池氐族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是杨盛之弟杨寿的孙子,同时也是杨伯宜的长子。作为武都王,他在位时间为公元473年至477年,是武都国的第四任国君,也是后仇池国的第十一任国君,更是这个国家的最后一任统治者。
公元473年十月,杨僧嗣在葭芦(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外纳镇)去世后,杨文度以远房堂弟的身份(与杨僧嗣同曾祖父)自立为武兴王。他迅速派遣使者向北魏投降,北魏献文帝拓跋弘随即任命杨文度为武兴镇将。然而,不久之后,杨文度又背叛了北魏,转而投靠南朝宋。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对杨文度颇为器重,任命他为龙骧将军、略阳太守,并加封其为武都王。随后,杨文度的军衔再次得到提升,被授予宁朔将军的称号。
公元476年五月,南朝宋后废帝刘昱进一步加封略阳太守、宁朔将军、武都王杨文度为都督北秦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以及武都王。这一系列任命不仅彰显了杨文度在当时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南朝宋对其忠诚和能力的认可。
公元477年十月,杨文度派遣其弟弟龙骧将军杨文弘进攻仇池山。在这场战役中,杨文弘于兰皋成功击败守军,最终攻占了仇池山。南朝宋顺帝刘准为此特地下诏表彰:“嘉勉赏赐彰明,实为弘扬国家法度,酬答功勋,必须载入史册传于后世。督北秦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杨文度门第光辉尊崇,在边境地区世代昌盛,忠贞果敢日月可鉴,文才武略相得益彰。龙骧将军杨文弘恭敬尊奉前规,亲自擂响战鼓,在仇池山申张威势,率军席卷兰皋,功勋卓著,值得嘉勉,应授予爵位,以酬答功勋。”于是,杨文度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刺史、校尉如故;而杨文弘则由龙骧将军改任辅国将军、略阳太守。 然而,胜利并未持续太久。
同年十一月,北魏迅速作出反应,命令征西将军、广川公皮欢喜(皮豹子第八子,又名皮喜)、镇西将军梁丑奴和平西将军杨灵珍三位将领率领四万大军讨伐杨文弘。当得知魏军大举南下时,杨文弘自知不敌,待魏军进抵建安(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北部)时,他便弃城而逃。
十二月,北魏征西将军皮欢喜攻陷葭芦城,杨文度在这场战斗中被斩杀,标志着后仇池国即武都国的彻底灭亡。 在这一背景下,北魏封杨难当的族弟杨广香为阴平公、葭芦城戍主。同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命令皮欢喜修筑骆谷城,以巩固边防。 面对家族覆灭的局面,杨文度的弟弟杨文弘不得不向北魏投降,并将自己的儿子杨苟奴送往平城作为人质。北魏遂任命杨文弘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以此稳定当地的局势。 杨文度的一生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军事斗争,他的命运也深刻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各方势力的激烈角逐与变迁。
【家族情况】
【296年】【仇池氐】(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 .阴平国)
养父:杨飞龙(舅舅兼养父)>
楊茂搜>杨难敌>杨毅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奴>杨定~386年建立后仇池国。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玄>杨保显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难当>杨虎>杨后起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杨僧嗣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寿>杨伯宜>杨文度(473-477年在位)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寿>杨伯宜>杨文弘
杨茂搜>杨坚头>4杨初>5杨国>杨安
杨茂搜>杨坚头>6杨俊>7杨世>8杨纂
杨茂搜>杨坚头>杨俊>杨统
祖辈:杨寿(祖父)、杨盛(伯祖父)
父辈:杨伯宜(父亲)、杨玄(堂叔伯)、杨难当(堂叔伯)、杨广香(族叔伯)
同辈:杨文弘(弟弟)、杨保宗(远堂兄)、杨僧嗣(远堂兄)
子侄辈:杨苟奴(侄子)、杨集始(侄子)、杨集起(侄子)、杨集义(侄子)、杨集同(侄子)、杨集众(侄子)、杨集朗(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