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集始



486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本名:杨集始
职务:武兴王(
北魏封

谥号:安王
民族族群:氐族
出生地:历城 (今甘肃成县北)
生卒:?--503年
在位时间:486- 503年

前任:杨后起
继任:杨绍先


个人简介

       杨集始(生卒年不详,逝于503年),是略阳清水氐族人。作为杨文弘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使命与荣耀,成为武兴国的第三位国君。 公元486年,杨集始正式继位,登上了武兴国王的宝座。在他的统治期间,致力于巩固国家内部的稳定,并努力维持与周边势力的和平关系。然而,由于长期操劳国事以及身体状况的逐渐恶化,杨集始于公元503年因病去世,结束了其短暂但意义深远的统治生涯。 作为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君主,杨集始的一生虽未有过多辉煌的战绩记载,但他对武兴国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去世也标志着武兴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人物生平】
       杨集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03年),略阳清水氐人,是武兴国的第三任君主,也是第一任武兴王杨文弘之子。他在公元486年至503年间在位,是一位在南北朝时期活跃于历史舞台的重要人物。

      继承王位:  公元486年的正月,第二任武兴王杨后起去世,这一事件标志着武兴国进入了新的阶段。同年正月十五日,南齐齐武帝萧赜任命白水太守杨集始为持节、辅国将军、北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并册封其为武都王。值得注意的是,北魏同样在此时任命杨集始为征西将军和武都王。随后,杨集始前往北魏都城平城朝见,被进一步任命为南秦州刺史,这表明他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边境治理与母亲受封:  公元487年,南齐的相关官员向齐武帝萧赜上奏,称杨集始在镇守边关、安抚边民方面表现出色,功绩卓著。鉴于此,建议对其母亲姜氏进行嘉奖。最终,齐武帝萧赜决定授予杨集始的母亲姜氏“太夫人”的称号,并赐予银印以示荣宠。2010年8月,在陕西省略阳县横现河街道毛坝村出土了一方《姜太妃墓志》,证实了这位姜氏正是墓志的主人——姜太妃。

        军事行动与失败:  公元492年九月,杨集始发动了一场针对汉中西部的军事行动。然而,这场战争并未如他所愿取得胜利。南齐梁州刺史阴智伯迅速组织反击,派遣军主桓卢奴、梁季群、宋某(名字缺失)以及王士隆等人率领一千余人的军队迎击杨集始的部队。尽管双方在战场上展开激烈交锋,但南齐军队最终失利,被迫退守白马(今陕西汉中市勉县西)。 杨集始乘胜追击,率领一万多人马采用火攻战术试图摧毁白马城的防御工事。然而,桓卢奴率部拼死抵抗,成功阻止了对方的进攻。与此同时,阴智伯再次派出军主阴仲昌带领数千步骑兵前往增援。两军在白马城东千溪桥附近对峙,距离不过数里。面对杨集始军队的猛烈攻势,南齐军队顽强反击,最终迫使杨集始的大军溃败。据记载,杨集始所部的十八处营垒同时瓦解,数千名士兵或被俘虏或被斩杀,而杨集始本人则仓皇逃入北魏境内。

           重返北魏与新任命: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杨集始抵达北魏都城平城朝见孝文帝拓跋宏。基于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北魏朝廷重新给予他一系列重要职务: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安南大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汉中郡侯以及武兴王。此外,他还获得了象征权力与荣誉的军旗、车马和丝锦等丰厚赏赐。

        综上所述,杨集始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军事斗争与复杂的外交博弈,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间的角力,也展现了个人在乱世中的奋斗与挣扎。这些历史细节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公元494年,杨集始重新回到了武兴(今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这一年,北魏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晋升其军号为镇南将军。在南北朝时期,征、镇、安、平四类将军军号被细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总计十六个军号,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征南将军的地位最高,依次是镇南将军、安南将军和平南将军。不久之后,杨集始又被授予督宁、湘等五州诸军事的重任。

         公元495年的六月,北魏派遣拓跋英向南齐控制下的汉中地区发动进攻。氐族人杨馥之为了协助南齐,聚集义兵驻扎于沮水关(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西北一带)。随后,杨馥之联合南齐军队对杨集始展开攻势,并在白马(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西)的北面修筑城池以巩固防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杨集始派遣弟弟杨集朗率兵迎战,但不幸遭遇失败。无奈之下,杨集始从武兴撤退至下辩(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北,位于武兴的西北方向),然而没过多久,他又返回了武兴。 时间来到公元497年的八月,北魏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氐族人杨灵珍与其弟杨婆罗、杨阿卜珍率领三万部众,献城投降南齐齐明帝萧鸾。作为诚意的表现,他们将母亲和儿子杨双健、杨阿皮送往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作为人质。随后,杨灵珍派遣两位弟弟杨婆罗、杨阿卜珍带领一万多名步骑兵进攻北魏武兴王杨集始所在的武兴城。在这场战斗中,杨集始的弟弟杨集同、杨集众被斩杀。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杨集始不得不向南齐请求投降。

        公元500年,南齐皇帝萧宝卷任命杨集始为使持节、督秦雍二州军事、辅国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然而,他并未获得祖传的封号——武都王,这一封号被南齐授予了从北魏投降而来的杨灵珍。同年年底,武兴再次被北魏攻占。随后,南齐北秦州刺史杨集始率领一万多人从汉中出兵北上,意图收复旧地武兴城。对此,北魏梁州刺史杨椿率领五千多步骑兵前往下辩驻守,并派人送信给杨集始,晓以利害关系。最终,杨集始带着一千多名部众再次投降北魏。北魏宣武帝元恪恢复了之前授予杨集始的爵位:督宁、湘等五州诸军事、南秦州刺史、镇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汉中郡侯、武兴王,并命令他继续镇守武兴。

        公元501年的五月,武兴王杨集始卷入了一场以北魏咸阳王元禧为首,包括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杨灵祏、乞伏马居在内的谋反集团,计划袭击北魏宣武帝元恪。然而,由于元禧犹豫不决,这场阴谋未能付诸实施。当谋反集团的集会解散后,杨集始刚离开便立刻骑马前往宣武帝元恪处举报此事。

          公元503年的十一月,第三任武兴王杨集始去世。同年十一月十一日(12月14日),北魏迅速册封杨集始的长子杨绍先为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中郡公、武兴王。同时,追赠杨集始为车骑大将军(车骑将军与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并列为将军军号的第一等级,地位高于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并赐予开府仪同三司的殊荣(享受宰相级别的待遇),谥号“安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北魏对杨氏家族的重视,也进一步巩固了武兴地区的统治秩序。

 



【家族世系】

296年】【仇池氐】(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 .阴平国)

养父:杨飞龙(舅舅兼养父)>
楊茂搜>杨难敌>杨毅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奴>杨定~386年建立后仇池国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玄>杨保显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玄>杨保宗>杨元和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玄>杨保炽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玄>杨文德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难当>杨虎>杨后起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杨僧嗣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寿>杨伯宜>杨文度(473-477年在位)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寿>杨伯宜>杨文弘>杨集始


杨茂搜>杨坚头>4杨初>5杨国>杨安
杨茂搜>杨坚头>6杨俊>7杨世>8杨纂
杨茂搜>杨坚头>杨俊>杨统

阴平国:杨茂搜>杨难敌>??>??>杨广香>杨炅

【家族成员】
祖父:杨保显
父亲:杨文弘【杨文度(大伯)、杨保显(宗伯)、杨保宗(宗伯)、杨保炽(宗伯)、杨文德(宗伯)、杨和(宗叔伯)、杨顺(宗叔伯)、杨虎(宗叔伯)、杨德(宗叔伯)、杨僧嗣(宗叔),此处仅列举杨集始父亲同曾祖(杨佛狗)的父辈;
兄弟:杨苟奴(大哥)、杨集起(弟弟)、杨集义(弟弟)、杨集同(弟弟)、杨集众(弟弟)、杨集朗(弟弟)、杨元和(族兄弟)、杨后起(族兄弟)、杨大眼(族兄弟)、杨小眼(族兄弟);
子辈:杨绍先(儿子)
孙辈:杨智慧(长孙)、杨辟邪(次孙)。
【其他阅读】
=======

杨集始~南北朝时期武兴国第三位国君(486年3月6日.农历486年闰正月十五-503年十一月在位)

2025年5月29日 11:56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五胡    4,氐族    武兴国    杨集始~南北朝时期武兴国第三位国君(486年3月6日.农历486年闰正月十五-503年十一月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