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牧誓八国】【姬姓诸侯国】【子姓诸侯国】【异姓诸侯国秦朝
 
商代古梅国(安徽亳州)→ 周初封黄梅→ 春秋东迁安徽→ 再迁江苏→ 最终亡于吴。
 

【基本信息】
01. 所处时代:商朝晚期至周朝初期(约公元前11世纪)‌
02. 中文名:梅国‌
03. 别称:梅伯国(商代)、黄梅国(周初)‌
04. 国号:梅(以封地命名)‌
05. 爵位:伯爵(商代)‌
06. 开国君主:梅伯(商王太丁之弟)‌
07. 首都:
1商代:安徽亳州梅城集‌
2周初:湖北黄梅县黄梅山一带‌
08. 主要城市梅城集(商代)、黄梅(周初)‌
09. 政治体制:诸侯分封制‌
10. 国土面积:无明确记载,推测为小型方国‌
11. 存续:商代梅国因梅伯被纣王所杀而废,周初复封于黄梅,春秋时期逐渐消亡‌
12. 相邻国家
1商代:邻近商都亳(今河南商丘)‌
2周初:与楚、吴等诸侯国接壤‌
13. 末代君主:周初黄梅国可能亡于楚或吴‌

 

一、商代梅伯封国:古梅国
地理位置:
商代梅伯的封国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南的梅城集(今梅城村)。
文献依据:
“梅城集原为商代梅伯的封国……《亳州志》云:‘梅城故城在州南四十里’;《元和郡县志》:‘故梅城,在谯县南四十里,古梅伯国,今为梅城集’。
遗址特征:
梅城村存有近正方形古城遗址,周长约4里,东南有梅伯墓高坡 。

 

二、周初分封:梅国南迁至黄梅
分封背景:
周武王灭商后,为延续商汤后裔的祭祀,将梅伯玄孙封于湖北黄梅(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建立新的梅国。
文献依据:
“周武王灭商后封梅伯的玄孙于黄梅(今属湖北)。

迁移动因:
可能与周王室对殷商旧贵族的安置策略有关,通过分封以稳定南方。

 

三、春秋时期梅国再迁移
1.东迁至梅城(安徽亳州)
时间:春秋早期。
原因:可能是为躲避战乱或政治压力。
文献依据:
“春秋时,梅国东迁梅城(今安徽亳州东南)。

 

2.再迁至梅里(江苏南部)
时间:春秋晚期吴越争霸时期。
原因:吴越战争导致地域动荡。

 

3.文献依据:
“吴越交战时,梅国又迁至梅里(今江苏南部),成为吴国的一部分。

 

4.最终灭亡:
梅国于春秋晚期被吴国所灭,族人散居各地

 

‌5.考古发现‌
无锡梅里遗址碳十四测年显示其年代为商代至春秋战国,与“泰伯奔吴”时间吻合‌
。遗址发现伯渎河早期形态,证实梅里为吴文化核心区‌

 

四、梅国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
政治地位:
梅国为子姓诸侯国,商代时为伯爵,周初延续封爵。其国君梅伯为商朝重臣,以直谏闻名。


文化意义:
梅伯的忠烈精神成为梅姓的溯源核心,后世尊其为得姓始祖。


姓氏播迁:
梅姓以封地“梅”为氏,初期活跃于河南汝南
,形成汝南、松阳等郡望,

后随梅国迁移扩散至湖北、安徽、江苏,部分迁至浙江、江西等地‌。当代梅姓主要分布于皖赣地区,仍保留商周迁徙记忆‌。

 
 
【其它阅读】

=====

梅国(méi guó‌)商周时期子姓封国 梅伯封国

2025年9月26日 09:48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公元前    二 子姓诸侯国    梅国(méi guó‌)商周时期子姓封国 梅伯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