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前2500年--前2000年



【历史年号查询表 公元前2197年 到 公元前1年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秦朝

【年代】石器时代 晚期

【王城岗遗址】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告成镇八方村东侧,地处颍河与五渡河交汇处的台地上,南望箕山,北依嵩山,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越。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的重要代表性遗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和文化研究价值。

 

核心发现与学术价值

         城址结构 :王城岗遗址由小城与大城组成。1976年首次发现并列于东西方向的两座小城,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随着2002年之后的进一步考古发掘,确认了外圈存在一座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大城,是目前河南地区龙山文化中规模最大的城址。大城周围设有环绕的壕沟,城墙遗迹清晰,显示出较高的防御体系与筑城技术。

 

        功能分区: 城内发现多处重要遗迹,包括夯土建筑基址、奠基坑(其中包含非正常死亡人骨)、仓窖区以及早期道路系统等。这些遗迹揭示了当时城市的基本功能分区和初步规划理念,反映出社会权力的集中和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城市考古研究价值。

 

年代与文明意义: 通过碳14测年技术,确认小城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100年左右,而大城的使用延续至公元前2000年,与文献中记载的“禹都阳城”所处的时代高度吻合,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在出土遗物方面,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残片(锡铅合金)、玉器(如玉琮、玉圭)、白陶器以及冶炼残渣等,这些发现表明中原地区在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具备进入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关键证据。

 

       最新考古进展(2025年) 近年来,王城岗遗址的考古工作持续深入。2025年,新发现一条南北向的沟渠G36,其与禹州瓦店遗址的沟渠系统相呼应,初步构成了二里头文化时期“多网格布局”的雏形,对研究早期都邑布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揭示出1号大型夯土基址、道路网(包括L3、L4)以及陶窑作坊等重要遗迹,进一步展现了夏文化的发展延续性和早期国家制度的演进轨迹。

 

争议与讨论

           关于王城岗遗址是否为“禹都阳城”,学术界尚存不同观点。部分学者认为,早期小城的规模相对较小,难以与传统意义上的都城地位相匹配。然而,大城的发现为王城岗作为区域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增强了其作为夏文化核心遗址的可能性。

 

          出土遗物方面,新发现的龙山晚期绿松石与孔雀石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珍贵材料的来源尚不明确,多位专家建议开展绿松石产地分析,以探讨当时中原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交流与贸易网络。

 

【中国大事记】
 
【其他阅读】
=======

王城岗遗址     约前2500年--前2000年

2025年8月22日 20:12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公元前    前2197- 前2100年    王城岗遗址     约前2500年--前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