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前7000—前5500年前



【历史年号查询表 公元前2197年 到 公元前1年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秦朝

 
【年代】新石器时代 中期
 

【中国早期音乐】

新石器时代中国音乐体系的形成

 

一、乐器考古发现

         贾湖骨笛的革命性意义

         距今约7500至9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具有划时代的音乐考古价值。这些骨笛多为七孔设计,能够演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其音准误差极小,不超过5音分,显示出当时高超的音律掌握能力。更令人惊叹的是,部分骨笛上还设有“侧孔”调音装置,表明当时已经具备了较为系统的音律计算意识和调音技术。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也为研究人类音乐起源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陶埙的调式探索 在山西荆村与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距今约6000年,是早期打击乐器与吹奏乐器结合的代表。其中一音孔埙能够发出do、mi、sol、la四个音,构成稳定的四声音阶框架。尽管不同遗址出土的陶埙基音各异,但其音程关系保持高度一致性,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对音程比例有明确的认知。这些陶埙不仅是音乐实践的工具,也反映了先民对音律结构的初步探索。

 

二、乐律学突破

       音阶理论雏形

      通过对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发现,其演奏出的音列呈现出“商—角—徵—羽”的调式倾向,这为后世五声音阶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贾湖M282号墓出土的骨笛能够演奏出传统民歌《小白菜》的旋律片段,说明当时音乐不仅具有音律规范性,还已具备一定的旋律表现力。 律制实践 在这一时期,音乐认知实现了从“绝对音高”向“相对音高”的重要转变,标志着音律体系从个体感知向系统构建的跨越。骨笛的开孔位置分布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规律,显示出古人对比例美学与声学原理的直觉把握,这不仅是音乐实践的成果,也是早期律学思想的体现。

 

三、文化影响

         礼乐制度先声

         贾湖骨笛多出土于男性墓葬之中,说明音乐在当时社会中已不仅仅是娱乐工具,而可能与权力、地位密切相关,成为身份象征和社会等级的体现。这种现象为后世礼乐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早期文化基础。 陶埙的球形制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理念,反映出音乐器物在造型与功能之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音乐文化已经与哲学、宗教等思想体系产生交汇。

 

技术传播路径

          骨笛制作技术通过长江流域传播至河姆渡文化区域,显示出音乐文化的地域交流与技术扩散。而陶埙的形制演变则直接延续至商代,成为后世宫廷乐器的重要原型。这些发现揭示了中国早期音乐文化的连续性与传播路径,为理解中华音乐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线索。

 

【中国大事记】

 

 ‌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

          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传说,是中国上古文明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不仅承载着人类早期生存智慧的记忆,也象征着中华先民从自然生存向文明社会迈进的重要一步。 据传,有巢氏位列华夏“五氏”之首,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开创者之一。

          关于他“构木为巢”的事迹,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巢氏作,构木为巢以避其害。”这表明在远古时期,人类生存环境极为恶劣,野兽肆虐,灾害频仍。有巢氏观察自然,效仿鸟类筑巢,带领人们在树上搭建居所,从而有效规避了野兽侵袭,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存能力。

       此外,《路史》中也有相关记载,进一步丰富了巢居生活的内涵。书中指出,巢居不仅限于树上筑巢,还包括冬季迁入洞穴栖身、狩猎野兽、凿井取水等内容,展现了早期人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从技术层面来看,巢居并非简单的临时栖身之所,而是具有明确结构和功能的居住形式。有巢氏选取粗壮坚实的树木作为支撑,以树枝为梁、藤蔓为绳、茅草覆顶,构筑出既可防风避雨,又能防御野兽攻击的居所。这种技术虽原始,却体现了人类对材料和环境的初步认知与利用,是建筑文明的萌芽。

         这一创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人类从居无定所的游猎生活逐步向定居生活过渡,为后来的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有巢氏的贡献,不仅是生存方式的革新,更是人类社会迈向组织化、结构化的重要一步。

 

在文化层面

   有巢氏被后世尊为“建筑业鼻祖”与“人文始祖”,其形象凝聚了中华民族对先祖智慧的崇敬与传承。在部分传说体系中,他甚至被列入“三皇”之一,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象征。 然而,学术界对“构木为巢”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构木为巢”可能不仅指树上的巢居,也可能包含地面木构房屋的建造实践。此外,该传说可能融合了多个部落的集体经验,是对早期人类共同智慧的集中反映。 在现代,有巢氏的文化影响依然深远。位于安徽省巢湖市的有巢氏文化公园,便是对这一传说的重要传承载体。公园内设有有巢氏雕像,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展示,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标识。

          此外,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其著作《中国历史大系表》中也特别强调了巢居文明在中华文明独立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肯定了有巢氏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综上所述,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传说不仅是一段关于人类早期生活的记忆,更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它所体现的生存智慧、技术探索与文化精神,至今仍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熠熠生辉。

 
【其他阅读】
=======

新石器时代中国音乐   约前7000—前5500年前

2025年8月23日 11:26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公元前    前2197- 前2100年    新石器时代中国音乐   约前7000—前55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