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吕国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牧誓八国】【姬姓诸侯国】【子姓诸侯国】【异姓诸侯国秦朝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中文名‌:东吕国

‌别称‌:新蔡吕国(因都城位于新蔡)‌三次分封)
‌国号‌:吕

‌爵位‌:子爵(推测,因吕国为姜姓诸侯,周制姜姓多封子爵)‌
‌所属洲‌:亚洲

‌开国君主‌:吕国遗民首领(具体无载)‌
‌首都‌: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
‌主要城市‌:推测包括新蔡周边城邑‌
‌政治体制‌:诸侯国(附庸于楚国)‌
‌国土面积‌:约数百平方公里(具体无考)‌


‌相邻国家‌
北:宋国
南:楚国
东:蔡国
西:陈国‌


‌地位‌:楚国的附庸国,延续吕国宗祀‌
历史事件‌:‌楚灭吕国‌:公元前688年,楚国攻灭南阳吕国,部分遗民东迁至新蔡,建立东吕国‌
‌宋并东吕‌:春秋中期被宋国吞并,后归陈国‌
‌存续‌:约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存续约100年)‌
‌末代君主‌:

‌补充说明‌:东吕国因史料匮乏,部分信息为学者推测,如爵位、疆域等‌。其存在主要见于《水经注》《括地志》等后世地理著作‌

 

【概述】

      南阳吕国于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灭亡后,楚王将其遗族中的一支向东迁徙至现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西南一带,建立了一个附属小国,史称“东吕”,以区别于原南阳地区的“吕”国。此后,“东吕”先被宋国兼并,随后又成为陈国的属地。待陈国被楚国灭亡后,该地遂归楚国所有。 在楚平王在位期间(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楚国令蔡平侯恢复蔡国的国号(此前蔡国曾被楚灵王所灭)。蔡平侯为便于统治和发展,遂将蔡国都城由上蔡迁至昔日“东吕”之地,并将此地更名为“新蔡”。自此,新蔡成为蔡国的政治中心,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

 

【历史脉络】

 

一、起源与背景

       东吕国是春秋时期由吕国遗民建立的附庸国,其前身是西周至春秋初期的姜姓诸侯国——吕国,位于今河南南阳一带。吕国为炎帝后裔,其始祖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成为当时重要的诸侯封国之一。随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加剧,吕国的独立地位逐渐受到威胁。公元前688年,楚国出兵攻灭南阳吕国,部分吕国贵族为避战乱,向东迁徙至今河南新蔡一带,重新建立政权,史称“东吕国”。

 

二、政治地位与疆域

        作为楚国的附庸国,东吕国在政治上依附于楚,虽延续了吕国的宗祀传统,但已不具备独立诸侯国的地位。其疆域主要集中在今河南新蔡县一带,地处淮河北岸,是中原与楚国势力交汇的重要区域。这一地理位置使其在春秋时期的地缘政治中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但也加剧了其生存压力。

 

三、灭亡与后续发展

       东吕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春秋中期,宋国势力扩张,东吕国被其吞并,随后又成为陈国的属地。楚国曾试图重新控制东吕故地,以增强对北方诸侯的防御能力,但最终未能实现目标。随着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加剧,东吕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四、文化影响与历史遗产

       东吕国虽为小国,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其遗民以国为氏,形成了吕姓的重要分支,延续至今。同时,东吕国的文化也与楚地文化逐渐融合,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从南阳吕国出土的青铜器,如《吕方鼎》等铭文器物中,可以间接窥见东吕国的文化特征与礼制传统。

 

五、争议与考古研究

        关于东吕国的起源,学界尚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东吕国并非吕国灭亡后的迁徙重建,而是吕国在扩张过程中主动分封的附庸。此外,目前在河南新蔡地区虽已有部分东吕国相关文物出土,但仍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来佐证其历史面貌与文化特征。

 
 
 
【其它阅读】

=====

东吕国(dōng lǚ guó)~南阳吕国灭亡后,遗族迁至新蔡建立的小国(前7世纪—前6世纪)

2025年9月1日 20:32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公元前    周朝异姓诸侯国    东吕国(dōng lǚ guó)~南阳吕国灭亡后,遗族迁至新蔡建立的小国(前7世纪—前6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