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虢‌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牧誓八国】【姬姓诸侯国】【子姓诸侯国】【异姓诸侯国秦朝
 

【历史脉络】

北虢的起源与建立

          虢国作为西周时期的重要诸侯国,其分支北虢的建立与世系渊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北虢为周文王之弟虢叔的后裔所建,属于西虢东迁之后的一个分支。公元前767年,位于今河南荥阳的东虢被郑国所灭,周平王遂复封东虢后裔虢序于夏阳(今山西平陆),建立了北虢政权。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北虢是西虢在东迁过程中留在黄河北岸的支系,与南虢同源,皆出自虢国的同一宗脉。南虢建都于上阳(今河南三门峡),而北虢则建都于下阳(今山西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南),两地隔黄河相望,形成了“跨河而治”的独特格局。

 

      北虢的存续与灭亡 作为一个子爵小国,北虢国力相对弱小,长期依附于实力较强的南虢。在实际政治运作中,南北虢之间关系密切,甚至可视为同一政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史家亦有“南北虢实为一虢”之说。 北虢的命运最终与晋国的扩张战略紧密相连。公元前658年,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计,借道虞国,攻陷北虢都城下阳,北虢自此灭亡。三年后,即公元前655年,晋军回师灭掉南虢,虢公丑逃至洛邑,虢国彻底终结,成为历史上“唇亡齿寒”典故的重要背景之一。

 

争议与补充说明

          在虢国东迁的历史进程中,还存在一个被称为“小虢”的支系。据记载,西虢东迁后,其原在陕西故地的遗留支系称“小虢”,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该支系与北虢并无直接关系,属于另一支脉。 此外,在部分历史文献中,存在将“下阳”误记为南虢都城的情况。实际上,下阳应为北虢的核心都城,而上阳才是南虢的政治中心。 结语 综上所述,北虢作为虢国东迁后的重要分支,其历史发展与南虢紧密交织,共同构成了虢国后期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虢虽国力有限,却因地处黄河要冲而在列国博弈中占据特殊地位。

 

      最终,北虢因晋国的扩张战略而灭亡,成为“假道伐虢”这一经典军事策略的历史见证。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也展现了弱国在强邻环伺下的生存困境。

 

虢国五支系疆域对比表(公元前1046-前622年)

 

【详情见】:虢国‌,,西虢‌

 
【其它阅读】

=====

北虢‌(běi guó)周朝虢叔后裔建立的诸侯国

2025年9月6日 11:16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公元前    周朝姬姓诸侯国    北虢‌(běi guó)周朝虢叔后裔建立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