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辟方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西周

姓:姬

全名:姬辟方

别名:周孝王

谥号:孝(“慈惠爱亲”之意
民族族群:华夏族


都城:

1.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2.镐京(今西安长安区沣东新城)


出生地:镐京(今陕西西安)

在位时间:公元前 891年 至 886年

逝世地:毕陌‌(今陕西咸阳附近)


生卒:约公元前960年~前886年


主要成就:振兴周室

墓地:

纪念地:
前任:周懿王姬囏,西周第七代国王
继任:周夷王姬燮 ,西周第九代国王


 

【个人简介】

          姬辟方,即周孝王(?—公元前886年),姬姓,名辟方,是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他是西周王朝第八位君主,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892年至公元前886年。 在周懿王去世后,按照宗法制度,王位本应由其子太子姬燮继承。然而,姬燮性格懦弱,缺乏治国能力,未能获得朝臣与诸侯的广泛支持。在此背景下,作为王室宗亲的姬辟方凭借自身威望与政治手腕,成功夺取王位,成为新一代周王,史称周孝王。

           周孝王在位期间,致力于稳定政局、巩固王权,虽在位时间较短,但其统治对当时西周政治格局的调整起到了一定作用。公元前886年,周孝王去世,谥号为“孝王”,在《逨盘》铭文中则称其为“考王”。周孝王驾崩后,诸侯复归传统宗法秩序,拥立原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周孝王的一生,既是西周王位更替中的一段特殊插曲,也是当时政治生态与宗法制度相互博弈的历史缩影。

 

【人物生平】

夺取王位

          周懿王八年(公元前892年),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姬囏驾崩,按理应由其嫡长子姬燮继承王位。然而,最终继位的却是周懿王的叔祖、周共王之弟姬辟方,史称周孝王。这一王位更替打破了西周一贯遵循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成为西周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例外。 自周武王建国以来,为维护王室稳定,西周确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有效避免了王位争夺引发的内乱。然而,周孝王的继位却打破了这一传统,其背后必然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和权力博弈。

          据《史记》记载,司马迁对周孝王仅有一句简略描述:“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此后再未提及孝王的政绩与作为。这种简略的处理方式,或许反映了司马迁对孝王违背祖制的不认同。关于周孝王继位的具体原因,后人主要依赖《竹书纪年》等文献来了解。

          《竹书纪年》记载:“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可见,周懿王在位期间,周王朝国力衰退,边患频仍,镐京屡遭戎狄侵扰,甚至被迫迁都。王朝的衰落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朝政混乱,诸侯离心。

        《逸周书》亦称:“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这表明,懿王时期的统治已失民心,朝纲不振。 在这种背景下,懿王太子姬燮性格软弱,难以在危难之际重振王室。而姬辟方则凭借其政治手腕与个人能力,获得了贵族与诸侯的支持,最终成功登上王位,成为周孝王。

 

西征犬戎

       周孝王元年(公元前891年),孝王即位之初,便立志恢复周室威信,尤其铭记周朝曾遭犬戎入侵的耻辱。他任命申侯为统帅,集结六师军队,准备出征西戎,以雪前耻。 申侯为姜姓申国(今河南唐河县西北)的国君,虽受命率军出征,但内心并不愿意发动战争。他认为此举并非正义之战,只会造成双方百姓与士兵的无谓伤亡,徒增痛苦。 申侯向周孝王进言:“昔我祖先娶骊山之女,生一女嫁于西戎胥轩,所生之子中潏(战国时秦、赵两国祖先)因母系关系归附周朝,使西部边境得以安宁。今我将女儿嫁与中潏之后大骆,生下嫡子成。若大王能确保成继承大骆之位,则申、扈二族可令西戎归顺,边境永保太平。” 申侯此举表面为国谋策,实则暗藏私心。原来,大骆庶出长子非子,擅长养马,深受周孝王赏识,已被召入王都任职。申侯担心非子日后回国继位,与其外孙争夺继承权,故借机请求孝王支持其外孙。 周孝王采纳了申侯的建议,承诺不会支持非子回国争位。申侯遂与西戎谈判,成功达成和议,避免了一场战争。西戎表示臣服,并承诺不再侵犯周朝边境。

 

西戎献马

       周孝王即位后励精图治,致力于恢复周室的威望与国力。在他的治理下,西周不仅成功化解了与西戎的战争危机,还迫使西戎向周朝进贡。据《竹书纪年》记载:“元年辛卯春正月,王即位,命申侯伐西戎。五年,西戎来献马。” 周孝王元年(公元前891年),西戎派遣使者入朝,进献良马百匹。孝王对此大为欣喜,厚赏来使,并回赠大量粮食与布匹,以示友好。 这一外交胜利不仅彰显了周孝王的政治智慧,也极大地提升了周王室的威望。通过和平手段化解边患,稳定西部边境,为西周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

 

非子封秦

     周孝王三年(公元前889年),孝王任命非子为王室养马大臣。在西周时期,马匹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国家军事与农业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西周的养马业长期发展缓慢,优质马匹多依赖进口。 此次西戎进贡的百余匹马中,多数为母马。孝王决定借此良机,大力发展本国养马业。他命非子前往汧水与渭水交汇之地(今陕西省陇县一带),设立专门牧场,为王室培育良马。 此举不仅有效缓解了西周对优质马匹的依赖,也为日后解除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提供了保障。同时,强大的马政也为周王室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起到了震慑作用,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至周孝王六年(公元前886年),非子养马三年,成效显著,马群数量大增,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为表彰其功绩,孝王将秦邑(今甘肃清水县一带)封予非子,建立秦国,号称“秦嬴”。这一举措不仅开启了秦国的历史,也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埋下了伏笔。

 

壮志未酬

          周孝王六年(公元前886年),在尚未完成中兴周室的宏伟蓝图之际,孝王不幸去世。他被谥为“孝王”,葬于毕陌。谥号“孝”取义“慈惠爱亲”,是对他在位期间仁政爱民、重视亲情的肯定。 孝王去世后,王位由周懿王之子、孝王的侄孙姬燮继承,是为周夷王。 周孝王虽在位时间不长,却以非凡的政治智慧与果敢决策,扭转了周室衰颓之势,稳定了西部边疆,推动了国家养马业的发展,并为秦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尽管他未能亲眼见证周室的全面复兴,但他所作的努力,为西周中后期的稳定与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政举措】

          周孝王执政期间,他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与王室秩序的整顿,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为政举措,体现出其治国理政的深思熟虑与严谨作风。 周孝王元年正月,孝王即位之初,便命内史先正式册封蔡为家宰,负责主持王室内外各项事务,并兼管百工,确保宫廷运作的井然有序。此举不仅彰显了孝王对内廷管理的重视,也显示出他对人才的甄选与任用之慎。 同年,孝王又命蔡随时听从懿王遗孀姜氏的命令,要求其忠心辅佐姜氏,协助维持后宫秩序,并以刑法治宫,严肃宫纪,强化王室内部的纪律与权威。此举意在维护王室尊严,确保后宫稳定,为朝政提供坚实后盾。

         周孝王三年三月初,孝王居于周师录宫期间,又命晨更继承白俗父师氏之职,统辖邑人、萑小臣、守宫、宫犬、奠(酒)人及膳夫等各类职官,进一步完善宫廷内部的职责分工与管理体系。

          周孝王五年九月,孝王任命扬(即夷世器□匜铭中的白扬父)为司空,命其主管田甸事务、王室居所管理及迎宾事宜,并兼任司寇与司空主事,负责审理刑狱案件。此任命体现了孝王对司法与行政管理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他对官员能力的充分信任。

         周孝王六年,孝王继续完善官僚体系,任命微为左史,并赐予官服,以表彰其忠诚与才干。同时,孝王命同仲主管西宫事务,命虢季子负责王周宫人的管理,并封察(弭叔)为弭地(今陕西蓝田一带)伯家的师氏,进一步巩固了王室对各地诸侯与贵族的管理与控制。 同样是在孝王六年,非子居住于犬丘(亦称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市西南约九十里),因其精通养马之术,深受孝王赏识。孝王特召其入朝,命其在汧水与渭水之间主持马政。非子不负所托,使马匹数量迅速增长,为王室提供了坚实的军事后勤保障。

          为此,孝王特赐封非子于秦地(今甘肃清水县一带),封其为周之附庸大夫,号曰秦嬴。此举不仅彰显了孝王对有功之臣的嘉奖,也为日后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历史评价】

       周孝王的登基在西周王位继承史上是一个特殊的个例,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也是西周王朝在内忧外患交织的复杂局势下所做出的权宜之选。孝王去世后,西周王位继承制度重新回归到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不仅深刻影响了整个周王朝的政治格局,也为后世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正是由于西周时期相对完善的继位制度,使得周朝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有效避免了因王位争夺而引发的内部动荡,从而维持了国家的相对稳定与长治久安。 尽管周孝王的继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周朝的宗法制度,但他勤于政务、励精图治,成功遏制了西戎对周王朝的持续威胁,使西周的国力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增强。

           后世以其谥号“孝”来评价他,正是对他执政期间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与总结。 在周孝王元年正月,孝王命内史先正式册封蔡为家宰,负责管理王室内外各项事务,并兼管百工,显示出其对宫廷秩序与国家治理的高度重视。 同年,孝王又命蔡听从懿王遗孀姜氏的指令,忠诚侍奉姜后,并以刑法整肃宫中纪律,进一步强化了王室内部的管理与规范。 到了周孝王三年三月初,孝王驻跸于周师录宫,命晨更继承白俗父的师氏之职,统辖邑人、萑小臣、守宫、宫犬、奠(酒)人及膳夫等各类职官,显示出其对官僚体系的整顿与优化。

          五年九月,孝王命史先册命扬(即夷世器□匜铭中的白扬父)担任司空一职,主管田地赋税、王室居所及迎宾事务,同时兼任司寇与司空主事,负责审讯与刑狱事务,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行政与司法体系。 六年,孝王任命微为左史,赐予其服饰,彰显其地位。同一年,孝王命同仲主管西宫事务,命虢季子负责管理周王宫室人员,并封察(即弭叔)为弭地(今陕西蓝田一带)伯家的师氏,显示出其对王室机构的细致安排与人事的精心部署。 同样是在周孝王六年,非子居住在犬丘(亦称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市西南约90里),因其善于养马,被孝王召入朝中,负责在汧水与渭水之间主持养马事务。

        在他的管理下,马匹繁育迅速,数量大增。为此,孝王特封非子于秦地(今甘肃清水县境内),作为周王室的附庸(大夫),并赐号“秦嬴”。此举不仅彰显了孝王对人才的重视与任用,也为后来秦国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周孝王在位期间,虽非传统继承之君,但他以实际行动巩固了王权,恢复了国力,并为周王朝的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文献记载】

   周孝王姬辟方的历史记载虽然较为零散,但通过多种文献的相互印证,仍可对其生平与执政时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以下是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与归纳:

 

         一、核心史料来源 《史记·周本纪》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对周孝王的记载极为简略,仅提及“孝王立”“孝王崩”六个字,未涉及其执政期间的具体政绩或继位背景。这种简略的记载方式,可能与周孝王并非依照传统宗法制度继承王位有关,司马迁或许出于维护正统史观的考虑,未作详述。

          另一重要史料《竹书纪年》则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背景信息。该书记载周孝王为周穆王之子、周懿王之叔父,明确指出其在周懿王去世后,打破嫡长子继承制度,以叔侄身份夺取王位。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动与权力更替的复杂性。不过需指出的是,《竹书纪年》原书在宋代已佚,现存内容为后世学者辑录整理,其真实性与准确性仍需结合其他资料进行比对。

 

         二、其他文献与实物线索 2003年在陕西省眉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逨盘,其铭文中提及“考王”,学界普遍认为即指周孝王,这为确认其谥号提供了实物佐证,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在西周王系中的存在。 此外,在地方志和金石类文献中亦有关于周孝王的零星记载。清代著名学者毕沅曾在其著作中将陕西咸阳五陵塬一带的封土堆误认为西周王陵,其中包括周孝王陵。然而,经过现代考古调查与研究,这些封土堆已被证伪,并非真正的西周王陵。这也说明,关于周孝王陵墓的具体位置,至今仍无确切考古发现予以确认。

 

         三、史料中的矛盾与分歧 在位年限方面,不同史料之间存在差异。《史记》未记载具体年数,而《竹书纪年》则称其在位时间为十年,即从公元前896年至公元前886年。但也有部分文献认为,周孝王实际执政时间约为六年,具体年份仍存争议。 关于其继位问题,多数史料均承认其打破宗法制度、以叔代侄继位的事实。《竹书纪年》进一步指出,周懿王之子、原太子姬燮“懦弱无能”,因而未能继位。这一说法在其他文献中并未得到普遍支持,其真实原因仍需进一步考证。

 

         四、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可明确归属为周孝王的陵墓或相关大型遗址,因此关于其生平事迹的研究,仍主要依赖传世文献以及少量出土铭文。尽管史料有限,但通过对《史记》《竹书纪年》《逨盘》铭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我们仍可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历史轮廓。 

 

【家族成员】

祖父:周昭王姬瑕 西周王朝第四代国王

父亲:周穆王姬满 ,西周王朝第五任王
长兄:周共王 姬繄扈,西周第六位君主
侄子:周懿王姬囏,西周第七代国王
侄孙:周夷王姬燮, 西周第九代国王


【姬辟方个人世系】

【一世】燧人氏,【二世】伏羲 ,【三世】少典,【四世】黄帝 ,【五世】少昊(玄嚣.青阳)‌,【六世】蟜极,【七世】帝喾,【八世】后稷,...【二十三世】周武王姬发,【二十四世】周成王姬诵,【二十五世】姬钊,【二十六世】姬瑕

【二十七世】姬满(生二子:1.姬繄扈(周恭王)、2.姬辟方(周孝王),女儿:叔㛗。

 

【二十八世】姬辟方(生?子

 

 
【其他阅读】
===========

姬辟方(jī pì fāng‌)~西周第八位君主

2025年8月12日 14:47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周朝    西周    姬辟方(jī pì fāng‌)~西周第八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