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百一十八年,公元418年,农历戊午(马)年,天干五行属土。东晋义熙十四年,北魏泰常三年, 北凉玄始七年, 西凉嘉兴二年, 北燕太平十年, 夏国凤翔六年.昌武元年 ,西秦永康七年
公元四百一十八年
公元四百一十八年,农历戊午(马)年,天干五行属土。
(年号:义熙(405年3月2日正月十六-419年1月28日.418年十二月十七)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第四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九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五个年号】,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1.成汉】【2.前赵】【3.前凉】【4.后赵】【5前燕】【6前秦】【7后燕】【8后秦】【10后凉】【11南凉】【13南燕】
09【鲜卑】【西秦】(385年—400年,409~431年)
(年号:永康(412年-419年),西秦第三位皇帝文昭王乞伏炽磐第一个年号,西秦第四个年号。
12【汉,】【北凉】(397年—460年)
【卢水胡.匈奴】【北凉】姑臧)第二位君主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玄始七年
(年号:玄始(412年十一月-428年十二月),北凉第二位君主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第二个年号,北凉第四个年号。
14【汉,】【西凉】(400年—421年)
(年号:嘉兴(417年二月~420年),西凉第二位君主李歆第一个年号,西凉第三个年号。
15【汉,】【北燕】(407年—436年)
【高句丽】【北燕】龙城)第二位文成皇帝冯跋太平十年(一作太元年号)
(年号:太平(409年十月—430年十二月),十六国时期北燕第二位君主文成帝冯跋第一个年号,北燕政权第三个年号。
【铁弗匈奴】【大夏】统万城)武烈帝赫连勃勃(刘勃勃)凤翔六年
(年号:凤翔(413年三月-418年十月),十六国夏国武烈帝赫连勃勃(刘勃勃)第二个年号,夏国第二个年号。
【铁弗匈奴】【大夏】统万城)武烈帝赫连勃勃(刘勃勃)昌武元年(十一月改元)
(年号:昌武(418年十一月--419年正月),夏国第一位皇帝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三个年号,夏国第三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氐族,】 【后仇池国】武都)第二任首领杨盛,394-425年在位
2.【慕容吐谷浑部落】沙州)⑨吐谷浑阿豺(417年二月―424年)
【刘裕】公元408年,刘裕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都城建康辅政,独揽朝廷大权。(363年4月16日-420年自立--422年6月26日)
【在位皇帝】
【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396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418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在位。
【东晋】第十一位晋恭帝司马德文(418年十二月戊寅.419年1月28日--420年7月5日.六月初九.壬戌日)
【乞伏鮮卑】十六国【西秦】3.皇帝文昭王乞伏炽磐(412年-428年)
【卢水胡.匈奴】十六国【北凉】第二位君主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401年~433年)
【汉,】十六国【西凉】第二位君主李歆(417年二月~420年)
【高句丽】十六国【北燕】第二位文成皇帝冯跋(409年-430年)
【铁弗匈奴】十六国【夏国】武烈帝赫连勃勃(刘勃勃)(407年六月-425年七月)
公元418年2月21日
农历:418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210年4月27日,波斯历:前205年12月2日,星期:星期四,干支:戊午年 甲寅月 丁酉日,属相:马,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6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七九第7天,儒略日数:1873784
【逝世名人】
晋末名将~王镇恶(373年6月11日~418年3月7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晋末年名将,前秦丞相王猛的孙子。太安二年(386年)前秦哀平帝苻丕败亡后,随从叔父王曜投奔东晋,客居于荆州,义熙五年(409年),受到太尉刘裕赏识,授太尉行参军,参与作战,颇有战功。义熙八年(412年),拜振武将军,从平荆州刺史刘毅,册封汉寿县子。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联合名将檀道济北伐,攻克洛阳、潼关和长安,灭亡后秦,迁冯翊太守,辅佐桂阳公刘义真镇守长安,受到太尉刘裕的猜忌,418年正月十五日(3月7日)沈田子邀王镇恶到傅弘之的大营举行军事会议。沈田子请求摒除左右人员,秘密对话。就在摒除左右人员之后,沈田子使他的族人沈敬仁藏在虎帐之中,击斩王镇恶,王镇恶享年四十六岁,沈田子对众宣称是奉太尉刘裕密令行事。刘裕得到王镇恶被杀消息后,上疏皇帝司马德宗说:“沈田子忽然发狂,杀害忠良。”追赠王镇恶左将军、青州刺史。420年刘裕即位之后,追封王镇恶为龙阳县侯,谥壮侯,获得在太庙的配祭礼待。其子王灵福嗣爵。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王休,前秦河东太守
叔父:王曜、王永
沈田子(383年~418年),字敬光,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人。东晋末年名将。东晋大臣王恭主簿沈穆夫之子。隆安三年(399年),沈穆夫参与孙恩、卢循起义,导致沈警和沈田子四位叔父都被处死。沈田子与兄弟们藏身山中幸免于难。后因弟弟沈林子向当时正讨伐孙恩的将军刘裕陈情,终获刘裕接济,让其一家移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义熙五年(409年),沈田子随刘裕北伐南燕,义熙六年(410年),刘裕攻灭南燕,沈田子随刘裕班师回防建康。义熙十一年(415年)沈田子再随军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义熙十三年(416年),刘裕北伐后秦,命沈田子与傅弘之同率别军进军武关。义熙十四年(417年)七月,沈田子等即过武关进入关中大败后秦军,后秦灭亡。417年十二月,沈田子和王镇恶、沈田子、协助刘义真(刘裕次子)镇守长安。义熙十四年(418年),沈田子与傅弘设计诱杀王镇恶,安西长史王修以沈田子擅杀大将的罪名将沈田子抓捕并在长安稿仓门外处死,时年三十六岁。
【家族成员】
祖父:沈警
父:沈穆夫
兄:沈渊子、沈云子
弟:沈林子、沈虔子
子:沈田子没有子嗣,于是以沈林子次子沈亮为后嗣。
王修(?~418年),字叔治,京兆郡霸城县(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人,东晋时期大臣。王修初为前秦人,前秦分崩离析,王修南渡长江。初为太尉(刘裕)谘议参军,从刘裕北伐中原,平定关中。刘裕东还,以次子刘义真为雍州刺史,王修为长史,委以关中之任,自执刘义真手以授王修。
义熙十四年(418年),长安内部纷争(沈田子先杀王镇恶,王修又杀沈田子),王修被刘义真所杀。
袁湛(?-418年),字士深,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大臣,历阳太守袁耽的孙子,琅琊太守袁质的儿子,宋文帝皇后袁齐妫的父亲。永始元年(404年),刘裕讨伐桓玄时,任命袁湛为镇军谘议参军。第二年,调任尚书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侍中。由于随军征战的功劳,被封为晋宁县五等星。又出任刘裕太尉长史,升任左民尚书,又转而执掌吏部。后又出任吴兴太守,俸禄中二千石。义熙十四年(418年),袁湛卒于任上,终年四十岁。朝廷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南朝宋第三位皇帝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因袁
湛是皇后的父亲,追赠他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敬。
史书记载:袁湛,字士深,陈郡阳夏人也。祖耽,晋历阳太守。父质,琅邪内史,并知名。湛少为从外祖谢安所知,以其兄子玄之女妻之。初为卫军行参军,员外散骑,通直正员郎,中军功曹,桓玄太尉参军事。入为中书黄门侍郎,出补桓修抚军长史。......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袁质,琅邪太守。
母亲:陈郡谢氏,太傅谢安的侄女。
弟弟:袁豹,追封南昌县五等子。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安皇帝癸义熙十四年(戊午,公元四一八年)
春,正月,丁酉朔,魏主嗣至平城,命护高车中郎将薛繁帅高车、丁零北略,至弱水而还。
辛巳,大赦。
夏赫连璝至渭阳,关中民降之者属路。龙骧将军沈田子将兵拒之,畏其众盛,退屯刘回堡,遣使还报王镇恶。镇恶谓王修曰:“公以十岁儿付吾属,当共思竭力;而拥兵不进,虏何由得平!”使者还,以告田子。田子与镇恶素有相图之志,由是益忿惧。未几,镇恶与田子俱出北地以拒夏兵,军中讹言:“镇恶欲尽杀南人,以数十人送义真南还。因据关中反。”辛亥,田子请镇恶至傅弘之营计事。田子求屏人语,使其宗人沈敬仁斩之幕下,矫称受太尉令诛之。弘之奔告刘义真,义真与王修被甲登横门以察其变。俄而田子帅数十人来至,言镇恶反。修执田子,数以专戮,斩之;以冠军将军毛修之代镇恶为安西司马。傅弘之大破赫连璝于池阳,又破之于寡妇渡,斩获甚众,夏兵乃退。
壬戌,太尉裕至彭城,解严,琅邪王德文先归建康。
裕闻王镇恶死,表言“沈田子忽发狂易,奄害忠勋”,追赠镇恶左将军、青州刺史。
以彭城内史刘遵考为并州刺史、领河东太守,镇蒲阪;征荆州刺史刘道怜为徐、兗二州刺史。
裕欲以世子义符镇荆州,以徐州刺史刘义隆为司州刺史,镇洛阳。中军谘议张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乃更以义隆为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以南郡太守到彦之为南蛮校尉,张邵为司马、领南郡相,冠军功曹王昙首为长史,北徐州从事王华为西中郎主簿,沈林子为西中郎参军。义隆尚幼,府事皆决于邵。昙首,弘之弟也。裕谓义隆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
以南郡公刘义庆为豫州刺史。义庆,道怜之子也。
裕解司州,领徐、冀二州刺史。
秦王炽磐以乞伏木弈干为沙州刺史,镇乐都。二月,乙弗乌地延帅户二万降秦。
三月,遣使聘魏。
夏,四月,己巳,魏徙冀、定、幽三州徒河于代都。初,和龙有赤气四塞蔽日,自寅至申,燕太史令张穆言于燕王跋曰:“此兵气也。今魏方强盛,而执其使者,好命不通,臣窃惧焉。”跋曰:“吾方思之。”五月,魏主嗣东巡,至濡源及甘松,遣征东将军长孙道生、安东将军李先、给事黄门侍郎奚观帅精骑二万袭燕,又命骁骑将军延普、幽州刺史尉诺自幽州引兵趋辽西,为之声势,嗣屯突门岭以待之。道生等拔乙连城,进攻和龙,与燕单于右辅古泥战,破之,杀其将皇甫轨。燕王跋婴城自守,魏人攻之,不克,掠其民万馀家而还。
六月,太尉裕始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赦国中殊死以下,崇继母兰陵萧氏为太妃。以太尉军谘祭酒孔靖为宋国尚书令,左长史王弘为仆射,领选,从事中郎傅亮、蔡廓皆为侍中,谢晦为右卫将军,右长史郑鲜之为奉常,行参军殷景仁为秘书郎,其馀百官,悉依天朝之制。靖辞不受。亮,咸之孙;廓,谟之曾孙;鲜之,浑之玄孙;景仁,融之曾孙也。景仁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至于国典、朝仪、旧章、记注,莫不撰录,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
魏天部大人白马文贞公崔宏疾笃,魏主嗣遣侍臣问病,一夜数返。及卒,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
秋,七月,戊午,魏主嗣至平城。
九月,甲寅,魏人命诸州调民租,户五十石,积于定、相、冀三州。
河西王蒙逊复引兵伐凉,凉公歆将拒之,左长史张体顺固谏,乃止。蒙逊芟其秋稼而还。
歆遣使来告袭位。冬,十月,以歆为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
姚艾叛秦,降河西王蒙逊,蒙逊引兵迎之。艾叔父俊言于众曰:“秦王宽仁有雅度,自可安居事之,何为从河西王西迁!”众咸以为然,乃相与逐艾,推俊为主,复归于秦。秦王炽磐征俊为侍中、中书监、征南将军,赐爵陇西公,以左丞相昙达为都督洮、罕以东诸军事、征东大将军、秦州牧,镇南安。
刘义真年少,赐与左右无节,王修每裁抑之。左右皆怨,谮修于义真曰:“王镇恶欲反,故沈田子杀之。修杀田子,是亦欲反也。”义真信之,使左右刘乞等杀修。修既死,人情离骇,莫相统壹。义真悉召外军入长安,闭门拒守。关中郡县悉降于夏。赫连璝夜袭长安,不克,夏王勃勃进据咸阳,长安樵采路绝。
宋公裕闻之,使辅国将军蒯恩如长安,召义真东归;以相国右司马硃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镇长安。裕谓龄石曰:“卿至,可敕义真轻装速发,既出关,然后可徐行。若关右必不可守,可与义真俱归。”又命中书侍郎硃超石慰劳河、洛。
十一月,龄石至长安。义真将士贪纵,大掠而东,多载宝货、子女,方轨徐行。雍州别驾韦华奔夏,赫连璝帅众三万追义真。建威将军傅弘之曰:“公处分亟进;今多将辎重,一日行不过十里,虏追骑且至,何以待之!宜弃车轻行,乃可以免。”义真不从。俄而夏兵大至,傅弘之、蒯恩断后,力战连日,至青泥,晋兵大败,弘之、恩皆为王买德所禽。司马毛修之与义真相失,亦为夏兵所禽。义真行在前,会日暮,夏兵不穷追,故得免;左右尽散,独逃草中。中兵参军段宏单骑追寻,缘道呼之,义真识其声,出就之,曰:“君非段中兵邪?身在此,行矣!必不两全,可刎身头以南,使家公望绝。”宏泣曰:“今日之事,诚无算略;然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
夏王勃勃欲降傅弘之,弘之不屈。时天寒,勃勃裸之,弘之叫骂而死。勃勃积人头为京观,号曰髑髅台。长安百姓逐硃龄石,龄石焚其宫殿,奔潼关。勃勃入长安,大飨将士,举觞谓王买德曰:“卿往日之言,一期而验,可谓算无遗策。此觞所集,非卿而谁!”以买德为都官尚书,封河阳候。
龙骧将军王敬先戍曹公垒,龄石往从之。硃超石至蒲阪,闻龄石所在,亦往从之。赫连昌攻敬先垒,断其水道。众渴,不能战,城且陷。龄石谓超石曰:“弟兄俱死异城,使老亲何以为心!尔求间道亡归,我死此,无恨矣。”超石持兄泣曰:“人谁不死,宁忍今日辞兄去乎!”遂与敬先及右军参军刘钦之皆被执,送长安,勃勃杀之;钦之弟秀之悲泣不欢燕者十年。钦之,穆之之从兄子也。
宋公裕闻青泥败,未知义真存亡,怒甚,刻日北伐,侍中谢晦谏以“士卒疲弊,请俟它年”,不从。郑鲜之上表,以为:“虏闻殿下亲征,必并力守潼关。径往攻之,恐未易可克;若舆驾顿洛,则不足上劳圣躬。且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关陕者,犹慑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若造洛而返,虏必更有揣量之心,或益生边患。况大军远出,后患甚多。昔岁西征,刘钟狼狈;去年北讨,广州倾覆;既往之效,后来之鉴也。今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吴群盗攻没诸县,皆由困于征役故也。江南士庶,引领颙颙以望殿下之返旆,闻更北出,不测浅深之谋,往还之期,臣恐返顾之忧更在腹心也。若虑西虏更为河、洛之患者,宜结好北虏;北虏亲则河南安,河南安则济、泗静矣。”会得段宏启,知义真得免,裕乃止,但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降义真为建威将军、司州刺史;以段宏为宋台黄门郎、领太子右卫率。裕以天水太守毛德祖为河东太守,代刘遵考守蒲阪。
夏王勃勃筑坛于灞上,即皇帝位,改元昌武。西秦王炽磐东巡;十二月,徙上邽民五千馀户于枹罕。
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八十馀日而灭。魏主嗣复召诸儒、术土问之曰:“今四海分裂,灾咎之应,果在何国?腾甚畏之。卿辈尽言,勿有所隐!”众推崔浩使对,浩曰:“夫灾异之兴,皆象人事,人苟无衅,又何畏焉?昔王莽将篡汉,彗星出入,正与今同。国家主尊臣卑,民无异望,晋室陵夷,危亡不远;彗之为异,其刘裕将篡之应乎!”众无以易其言。
宋公裕以谶云“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乃使中书侍郎王韶之与帝左右密谋鸩帝而立琅邪王德文。德文常在帝左右,饮食寝处,未尝暂离;韶之伺之经时,不得间。会德文有疾,出居于外。戊寅,韶之以散衣缢帝于东堂。韶之,廙之曾孙也。裕因称遗诏,奉德文即皇帝位,大赦。
是岁,河西王蒙逊奉表称籓,拜凉州刺史。
尚书右仆射袁湛卒。
恭皇帝
【公元四百一十八年大事记】
正月,关中晋将自相屠杀,沈田子杀望镇恶。王脩杀沈田子,命傅弘之拒夏军,连破夏军于池阳(今陕西泾阳北)与寡妇渡(今甘肃庆县北),夏军乃退。
六月,刘裕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
十月,刘义真听信谗言,杀王脩。关中混乱,郡县多降夏。夏军进陷咸阳。刘裕派朱龄石赴长安。
十一月,刘义真纵兵大掠东撤,夏兵追之,晋军在青泥(今蓝田)大败,傅弘之被俘死。长安百姓逐朱龄石,龄石东走潼关。赫连勃勃入长安,追晋军,龄石被俘死。
十二月,刘裕杀安帝,立琅邪王德文,是为恭帝。夏王勃勃既得关中,称帝,改元昌武。
是年,魏攻北燕和龙,不克。魏命诸州调民租,每户五十石,积于定、相、冀三州。是年,西凉李歆受晋封酒泉公之爵;北凉蒙逊受晋任凉州刺史之官。
【魏晋诗词】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五
[魏晋] 郭璞
登岳采五芝,涉涧将六草。
散发荡玄溜,终年不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