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百三十七年
公元437年,农历丁丑(牛)年,天干五行属火。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1.成汉】【2.前赵】【3.前凉】【4.后赵】【5前燕】【6前秦】【7后燕】【8后秦】【9西秦】【10后凉】【11南凉】【13南燕】【14西凉】【15北燕】【16大夏】
12【汉,】【北凉】(397年—460年)
【卢水胡.匈奴】【北凉】姑臧)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牧犍承和五年
(年号: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牧犍第一个年号,北凉政权第七个年号。
【南北朝时期政权】
(年号:元嘉(424年9月17日.八月初九--453年3月16日.二月二十一),南朝【刘宋】第二位皇帝刘义符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三个年号。
②齐、都城.建康(479~502年)
③梁、都城.建康(502~557年)
④陈,都城.建康(557~589年)
【拓跋鲜卑】【北魏】平城)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三年
(年号:太延(太缘,公元435年正月—440年六月)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四个年号,北魏第十一个年号。
②东魏,都城.邺,(534~550年),历1帝
③北齐,都城.邺,(550~577年),历6帝
④西魏,都城.长安(535~556年),历3帝
⑤北周,都城.长安(557~581年),历5帝
【同时期政权】
【南朝宋时期益州起义军首领,赵广,1年(432年9月—439年)
【南朝宋时期益州起义军首领,程道养泰始六年(432年九月—437年四月)
(年号:泰始(432年九月—437年四月),蜀王程道养~南朝宋时期益州起义军首领第一个年号。
(年号:建义(436年三月-442年五月),南朝宋时期后仇池国第五任首领杨难当第一个年号,后仇池国政权第一个年号。
2.【慕容吐谷浑部落】)11.吐谷浑慕利延(436年―452年)
公元437年2月21日
农历:437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191年11月28日,波斯历:前186年12月2日,星期:星期日,干支:丁丑年 壬寅月 丁丑日,属相:牛,星座:双鱼座,节气:雨水,数九:七九第7天,儒略日数:1880724
【逝世名人】
程道养(?-437年),一名龙兴,枹罕(今甘肃临夏)人。中国南朝宋时期益州起义军首领、蜀泰始王。
长孙嵩(358年~437年),本姓拔拔,代郡高柳县(今山西省阳高县)人,鲜卑族。北魏时期将领,南部大人长孙仁的儿子。长孙嵩出生时,其父长孙仁在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时,官至南部大人。少年时代的长孙嵩,宽厚儒雅,颇有气度。十四岁时,担任南部大人,统领军队。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宣昭帝苻坚攻灭代国,将代国分割为东西两部,由刘库仁和刘卫辰代掌部中事务,长孙嵩和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刘库仁。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背叛刘库仁之子刘显逃走,归顺拓跋珪。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正月,拓跋珪即代王位,同年四月,拓跋珪改称魏王,建立北魏政权,任命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太延三年(437年)正月十二日,长孙嵩去世,终年八十岁,谥号宣王。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追录先朝功臣,以长孙嵩配祭宗庙。
【家族成员】
父亲:长孙仁,代国昭成帝时担任南部大人。
儿子:长孙颓,袭爵北平王,官至侍中、征南大将军,谥号安。
(孙子)
1.长孙敦,长孙颓之子,袭爵北平王,官至北镇都将,谥号简。
2.长孙地汾,封临川公,官至安东将军。
(曾孙)
1.长孙道,长孙敦之子,袭爵北平王,后降为北平公,官至右卫将军。谥号慎。
2.长孙酌,长孙地汾之子,官至恒州刺史。
玄孙:长孙悦。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宋纪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四年(丁丑,公元四三七年)
春,正月,戊子,魏北平宣王长孙嵩卒。
辛卯,大赦。
二月,乙卯,魏主如幽州。三月,丁丑,魏主以南平王浑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和龙。己卯,还宫。
帝遣散骑常侍刘熙伯如魏议纳币,会帝女亡而止。
夏,四月,赵广、张寻、梁显等各帅众降。别将王道恩斩程道养,送首,馀党悉平。丁未,以辅国将军周籍之为益州刺史。
魏主以民官多贪,夏,五月,己丑,诏吏民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于是奸猾专求牧宰之失,迫胁在位,横于闾里;而长吏咸降心待之,贪纵如故。
丙申,魏主如云中。
秋,七月,戊子,魏永昌王健等讨山胡白龙馀党于西河,灭之。
八月,甲辰,魏主如河西。九月,甲申,还宫。
丁酉,魏主遣使者拜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冬,十月,癸卯,魏主如云中。十一月,壬申,还宫。
魏主复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多赍金帛,使西域,招抚九国。琬等至乌孙,其王甚喜,曰:“破洛那、者舌二国皆欲称臣致贡于魏,但无路自致耳,今使君宜过抚之。”乃遣导译送琬诣破落那,明诣者舌。帝国闻之,争遣使者随琬等入贡,凡十六国。自是每岁朝贡不绝。
魏主以其妹武威公主妻河西王牧犍,河西王遣宋繇奉表诣平城谢,且问其母及公主所宜称。魏主使群臣议之,皆曰:“母以子贵,妻从夫爵。牧犍母宜称河西国太后,公主于其国称王后,于京师则称公主。”魏主从之。
初,牧犍娶凉武昭王之女,及魏公主至,李氏与其母尹氏迁居酒泉。顷之,李氏卒,尹氏抚之,不哭,曰:“汝国破家亡,今死晚矣。”牧犍之弟无讳镇酒泉,谓尹氏曰:“后诸孙在伊吾,后欲就之乎?”尹氏未测其意,绐之曰:“吾子孙漂荡,托身异域,馀生无几,当死此,不复为氈裘之鬼也。”未几,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追骑曰:“沮渠酒泉许吾归北,何为复追!汝取吾首以往,吾不复还矣。”追骑不敢逼,引还。尹氏卒于伊吾。
牧犍遣将军沮渠旁周入贡于魏,魏主遣侍中古弼、尚书李顺赐其侍臣衣服,并征世子封坛入侍。是岁,牧犍遣封坛如魏,亦遣使诣建康,献杂书及敦煌赵匪攵所撰《甲寅元历》,并求杂书数十种,帝皆与之。
李顺自河西还,魏主问之曰:“卿往年言取凉州之策,朕以东方有事,未遑也。今和龙己平,吾欲即以此年西征,可乎?”对曰:“臣畴昔所言,以今观之,私谓不谬。然国家戎车屡动,士马疲劳,西征之义,请俟它年。”魏主乃止。
【公元四百三十七年大事记】
晋益州起事者赵广等降,程道养被杀。
魏使者到西域。
乌孙王导使者到破落那(今大宛)、者舌(即康居),旁国闻之,亦多遣使通魏,凡十六国。
【外国大事记】
公元437年,科潘王朝的创建者“太阳神”格林去世。
公元437年前后,厌哒人跨过阿姆河进入吐火罗斯坦,灭亡了在此残存的寄多罗贵霜,并进而侵略波斯、北印度,此后势力强大,威镇西域,不再向柔然称臣。
【南北朝诗词】
赠海法师游甑山诗
[南北朝] 萧子云
真心好丘壑,偏悦幽栖人。
忽闻甑山旅,万里自相亲。
泬寥晚霖霁,重叠晴云新。
秋至蝉鸣柳,风高露起尘。
动余忆山思,惆怅惜荷巾。
萧子云(487年-549年),字景侨。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高帝之孙,萧子显之弟。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于天监十五年(516年)仕秘书郎,为昭明太子萧统东宫舍人,撰《东宫新记》20卷。天监十七年(518年),迁晋安王萧纲府文学、丹阳尹丞。普通五年(524年),湘东王萧绎入建康领石头戍军事,对萧子云深加赏异。翌年,迁庐陵王萧续咨议参军,兼尚书左丞。大通(527年-529年)年间,迁轻车将军,入为吏部侍中。中大通三年(531年),出为贞威将军、临川内史。大同二年(536年),迁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大同七年(541年),出为东阳太守。太清元年(547年),还建康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次年,侯景之乱中,逃奔民间。太清三年(549年),又东奔晋陵,饿死于僧房。
【家族成员】
祖父:齐高帝萧道成
祖母:昭皇后刘智容
父亲:豫章文献王萧嶷
(兄弟)
萧子廉,字景蔼,永新侯
萧子恪,字景冲,南康县侯
萧子操,泉陵侯
萧子行,洮阳侯
萧子光
萧子笵,字景则,祁阳县侯,南朝文学家
萧子质
萧子显,字景阳,宁都县侯,南朝文学家
萧子晖,字景光,南朝文学家
萧子开,字景发
正室:王氏,出身琅琊王氏。
长子:萧氏,子云长子无载,仅载“第二子特”。
次子:萧特,字世达,海盐令。早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