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百四十九年
公元四百四十九年,农历己丑(牛)年,天干五行属土。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1.成汉】【2.前赵】【3.前凉】【4.后赵】【5前燕】【6前秦】【7后燕】【8后秦】【9西秦】【10后凉】【11南凉】【13南燕】【14西凉】【15北燕】【16大夏】
12【汉,】【北凉】(397年—460年)
【卢水胡.匈奴】【北凉】高昌)北凉第五位君主河西王沮渠安周承平七年
(年号:承平(沿用443年-460年),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无讳第二个年号,北凉政权第九个年号。
【南北朝时期政权】
(年号:元嘉(424年9月17日.八月初九--453年3月16日.二月二十一),南朝【刘宋】第二位皇帝刘义符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三个年号。
②齐、都城.建康(479~502年)
③梁、都城.建康(502~557年)
④陈,都城.建康(557~589年)
【拓跋鲜卑】【北魏】平城)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十年
(年号:太平真君(440年六月―451年六月),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五个年号,北魏第十二个年号。
②东魏,都城.邺,(534~550年),历1帝
③北齐,都城.邺,(550~577年),历6帝
④西魏,都城.长安(535~556年),历3帝
⑤北周,都城.长安(557~581年),历5帝
【同时期政权】
【陈留国】第7代陈留王曹虔秀(421年—462年)
【氐族,】 【后仇池国】自崖)第八任首领杨文德,(443--450年)
2.【慕容吐谷浑部落】)11.西平王吐谷浑慕利延,446年复归故土。封号西平王。(436年―452年)
【柔然】第六任可汗,郁久闾吐贺真(444年九月--464年七月在位)
公元449年2月9日
农历:449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178年3月29日,波斯历:前174年11月20日,星期:星期三,干支:己丑年 丙寅月 戊辰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3日立春 2月18日雨水,数九:六九第8天,儒略日数:1885095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宋纪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六年(己丑,公元四四九年)
春,正月,戊辰朔,魏主飨群臣于漠南。甲戌,复伐柔然。高凉王那出东道,略阳王羯儿出西道,魏主与太子出涿邪山,行数千里。柔然处罗可汗恐惧,远遁。
二月,己亥,上如丹徒,谒京陵。三月,丁巳,大赦。募诸州乐移者数千家以实京口。
庚寅,魏主还平城。
夏,五月,壬午,帝还建康。
庚寅,魏主如阴山。
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须意。”御史中丞袁淑言于上曰:“陛下今当席卷赵、魏,检玉岱宗;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上悦。淑,耽之曾孙也。秋,七月,辛未,以广陵王诞为雍州刺史。上以襄阳外接关、河,欲广其资力,乃罢江州军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租税,悉给襄阳。
九月,魏主伐柔然。高凉王那出东道,略阳王羯儿出中道。柔然处罗可汗悉国中精兵围那数十里;那掘堑坚守,相持数日。处罗数挑战,辄为那所败。以那众少而坚,疑大军将至,解围夜去。那引兵追之,九日九夜。处罗益惧,弃辎重,逾穹隆岭远遁。那收其辎重,引军还,与魏主会于广泽。略阳王羯儿收柔然民畜凡百馀万。自是柔然衰弱,屏迹不敢犯魏塞。冬,十二月,戊申,魏主还平城。
沔北诸山蛮寇雍州,建威将军沈庆之帅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等二万人讨之,八道俱进。先是,诸将讨蛮者皆营于山下以迫之,蛮得据山发矢石以击,官军多不利。庆之曰:“去岁蛮田大稔,积谷重岩,不可与之旷日相守也。不若出其不意,冲其腹心,破之必矣。”乃命诸军斩木登山,鼓噪而前,群蛮震恐。因其恐而击之,所向奔溃。
【公元四百四十九年大事记】
宋文帝准备攻魏,群臣纷纷献策。沔北山蛮攻雍州(治襄阳)境,沈庆之等破之。
宋募民数千家充实京口。魏主攻柔然,处罗可汗败走,魏得民、畜百余万。柔然从此衰弱。
中国大事件宝云(公元375年一449年),东晋西行求法高僧之一。凉州人。俗家姓氏不祥。少年出家,精勤好学。他立志西行求法,亲睹佛迹遗范,即使以身殉道,亦在所不惜。乃于东晋隆安初年,由长安结伴西行,几与法显、智严等前后相随,涉流沙,登雪岭,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当时称天竺或身毒),游厉诸国,遍访名师,寻求经教。他在印期问,遍学梵书,“天竺诸国音字诂训,悉皆备解”。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卒,世寿七十有四。
敕连可汗在位期间,柔然与北魏关系之间的关系恶化。公元449年,北魏发动大规模进攻,处罗可汗害怕,率众远逃。九月,又遭到高车王的攻击,处罗可汗调集全部精锐部队,将高车王的人马团团包围了数十重。高车王掘长壕固守,双方相持了几天,处罗可汗遣将挑战,均失利,他怀疑高车王以如此少数人马而掘壕固守,必定有诈,一定是等待大军来围歼自己。于是,他下令乘晚间撤围远遁,高车王紧追不舍,一直追了9天9夜,虏获了柔然军的大量辎重。
十二月,北魏崔浩颁布《魏历》,在北方实施。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宋尚书吏部郎袁淑向宋文帝上疏,奏称“检玉岱宗,今其时也”,敦请封禅泰山。宋文帝遣使履行泰山旧道,诏学士山谦之起草封禅仪注。后因北魏入侵,“六州荒毁”,未能成行。
太武帝又于太平真君十年(公元449年)兵分三路北伐柔然,柔然处可汗吐贺真大败远窜,北魏掳掠柔然人畜百余万。至公元449年,北魏的疆域已北至大漠,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河,南至江淮,达到鼎盛时期。作为一个由游牧的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北魏的畜牧业生产相当繁荣,在中国畜牧史占有显著的地位。
公元449年,氐酋杨文德被北魏所败,南朝宋执杨文德且罢其官,杨文德同宗杨高乘机率平武(古平武即今青川)、阴平氐造反。
【南北朝诗词】
三月三日诏宴西池诗
[南北朝] 颜延之
河岳曜图,圣时利见。于赫有皇,升中纳禅。载贞其恒,载通其变。
大哉人文,至矣天眷。昭哉储德,灵庆攸繁。明两紫宸,景物乾元。
帝宗庵蔼,惟城惟蕃。衮衣善职,彤弓受言。饰馆春宫,税镳青辂。
长筵逶迤,浮觞沿溯。
颜延之(384年-456年),字延年。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颜回30世孙,颜含曾孙,东晋及南朝宋文学家,在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与同期的文学家谢灵运合称“颜谢”。
(家族世系)
第1世颜回(即复圣颜子)~
第30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