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四百五十二年





公元45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1.成汉】【2.前赵】【3.前凉】【4.后赵】【5前燕】【6前秦】【7后燕】【8后秦】【9西秦】【10后凉】【11南凉】【13南燕】【14西凉【15北燕【16大夏


12【汉,】【北凉】(397年—460年)

卢水胡.匈奴】【北凉】高昌)北凉第五位君主河西王沮渠安周承平十年

年号承平(沿用443年-460年),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无讳第二个年号,北凉政权第九个年号。

 




【南北朝时期政权】

南朝】【①】都城.建康(420~479年)

第三位皇帝文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九

年号元嘉(424年9月17日.八月初九--453年3月16日.二月二十一)南朝【刘宋】第二位皇帝刘义符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三个年号。

、都城.建康(479~502年)

、都城.建康(502~557年)

,都城.建康(557~589年)


北朝北魏(386~534年)

拓跋鲜卑】【北魏】平城)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正平二年

年号正平(451年六月初九-452年二月),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六个年号,北魏第十三个年号。

拓跋鲜卑】【北魏】盛乐)第四位皇帝魏隐王-敬寿帝拓跋余承平元年(三月南安王即位改元,在位7月余)

年号承平(452年3月11日--公元452年10月29日),北朝北魏第四位皇帝魏隐王-敬寿帝拓跋余第一个年号,北魏第十四个年号。

拓跋鲜卑】【北魏】平城)第五位皇帝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兴安元年(十月戊申改元)

年号兴安(452年10月31日--454年8月14日),北朝北魏第五位皇帝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第一个年号,北魏第十五个年号。


东魏,都城.邺,(534~550年),历1帝

北齐,都城.邺,(550~577年),历6帝

西魏,都城.长安(535~556年),历3帝

北周,都城.长安(557~581年),历5帝



【同时期政权】

陈留国】第7代陈留王曹虔秀(421年—462年)
氐族,】 【后仇池国】自崖)第八任首领杨文德,(443--450年)

武都国】第一任首领杨文德,宋执送荆州杀死,455年,杨元和被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加封为武都王


东胡】(鲜卑族

2.【慕容吐谷浑部落】)11.西平王吐谷浑慕利延,446年复归故土。封号西平王。(436年―452年)

2.【慕容吐谷浑部落】)12.吐谷浑拾寅(452年―481年)

柔然】第六任可汗,郁久闾吐贺真(444年九月--464年七月在位)


高句丽】丸都城)第二十任国王.长寿王(高巨连)(412 年 - 491年)

【世纪】5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149年
【年代】北朝北魏,南朝宋
【在位皇帝】

卢水胡.匈奴】十六国【北凉】第五位君主河西王沮渠安周(444六月-460年)

南朝】南北朝【第三位皇帝文皇帝刘义隆(424年9月17日--453年3月16日)

拓跋鲜卑】南北朝【北魏】平城)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423年12月27日--452年3月11日.)

南北朝~【北朝北魏第四位皇帝魏隐王-敬寿帝拓跋余承平元年(452年3月11日--公元452年10月29日)

南北朝~【北朝北魏第五位皇帝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兴安元年(452年10月31日-465年6月20日)

【年号】北魏正平二年,承平元年,兴安元年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 高昌北凉承平十年

【朝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公元452年2月6日

农历:452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175年4月28日,波斯历:前171年11月17日,星期:星期三,干支:壬辰年 壬寅月 庚辰日,属相:龙,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3日立春 2月19日雨水,数九:六九第4天,儒略日数:1886187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甲申,魏主母闾氏卒.......。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小字佛厘、佛狸伐。出生于平城东宫(今山西省大同市),鲜卑族。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423年12月27日~452年3月11日在位)。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拓跋嗣去世。  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焘正式继位, 成为北魏第三位皇帝,是为北魏太武帝。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焘为宦官宗爱所杀。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在位年号~泰常:423年12月27日--424年2月15日。始光.424年正月-428年正月)。神䴥.428年二月-431年十二月)。延和.432年—435年正月。太延.公元435年正月—440年六月)。太平真君.440年六月―451年六月)。正平.451年六月-452年二月)】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明元帝拓跋嗣
母亲: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谭(?~452年12月5日),字受洛真,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太武帝拓跋焘第四子,生母弗椒房。正平元年,授中军大将军,率兵攻打盱眙,大破南朝宋的军队。正平二年,改封临淮郡王。兴安元年(452年),去世,谥号为宣。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拓跋焘,北魏世祖太武帝。
生母:弗椒房
儿子:元提,梁州刺史、临淮懿王。

    拓跋建(?~452年),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太武帝拓跋焘第五子,景穆帝拓跋晃及敬寿帝拓跋余兄弟,母为伏椒房。正平二年(452年),封为广阳王,病逝于家中,谥号为简。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拓跋焘,北魏太武帝。
母亲:伏椒房。
(儿子)
1.元石侯,广阳哀王。
2.元嘉,太保、司徒公、司州牧、广阳懿烈王。

       慕利延(?~452年),慕容慕利延,吐谷浑王国统治者之一,第十一任国王,他为惠王慕璝弟弟,承袭惠王担任国王。445年8月,被北魏军队打败,退至于阗,446年复位。封号西平王。450年,向刘宋朝贡,请求从龙涸入刘宋避难。后来北魏撤军,没有迁徙。452年九月去世。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宋纪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九年(壬辰,公元四五二年)

  春,正月,魏所得宋民五千馀家在中山者谋叛,州军讨诛之。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坐与叛者通谋。赐死。

  魏世祖追悼景穆太子不已,中常侍宗爱惧诛,二月,甲寅,弑帝,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秘不发丧。延、疋以皇孙濬冲幼,欲立长君,征秦王翰,置之秘室;提以濬嫡皇孙,不可废。议久不决。宗爱知之,自以得罪于景穆太子,而素恶秦王翰,善南安王余,乃密迎余自中宫便门入禁中,矫称赫连皇后令召延等。延等以爱素贱,不以为疑,皆随入。爱先使宦者三十人持兵伏于禁中,延等入,以次收缚,斩之;杀秦王翰于永巷而立余。大赦,改元承平,尊皇后为皇太后,以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庚午,立皇子休仁为建安王。

  三月,辛卯,魏葬太武皇帝于金陵,庙号世祖。

  上闻魏世祖殂,更谋北伐,鲁爽等复劝之。上访于群臣,太子中庶子何偃以为:“淮、泗数州疮痍未复,不宜轻动。”上不从。偃,尚之之子也。

  夏,五月,丙申,诏曰:“虐虏穷凶,著于自昔;未劳资斧,已伏天诛。拯溺荡秽,今其会也。可符骠骑、司空二府,各部分所统,东西应接。归义建绩者,随劳酬奖。”于是遣抚军将军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等向碻磝,鲁爽、鲁秀、程天祚将荆州甲士四万出许、洛,雍州刺史臧质帅所领趣潼关。永,茂度之子也。沈庆之固谏北伐;上以其异议,不使行。

  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以为:“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脱诸城固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速。今伪帅始死,兼逼暑时,国内猜扰,不暇远赴。愚谓宜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向义之徒,必应响赴。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臣请发青、冀七千兵,遣将领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兼举,并建司牧,抚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军都,因事指麾,随宜加授,畏威欣宠,人百其怀。若能成功,清壹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并催促装束,伏听敕旨。”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上又使员外散骑侍郎琅邪徐爰随军向碻磝,衔中旨授诸将方略,临时宣示。

  尚书令何尚之以老请致仕,退居方山。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既而诏书敦谕数四,六月,戊申朔,尚之复起视事。御史中丞袁涉录自古隐士有迹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之。

  秋,七月,张永等至碻磝,引兵围之。

  壬辰,徙汝阳王浑为武昌王,淮阳王彧为湘东王。

  初,潘淑妃生始兴王濬。元皇后性妒,以淑妃有宠于上,恚恨而殂,淑妃专总内政。由是太子劭深恶淑妃及濬。濬惧为将来之祸,乃曲意事劭,劭更与之善。

  吴兴巫严道育,自言能辟谷服食,役使鬼物;因东阳公主婢王鹦鹉出入主家。道育谓主曰:“神将有符赐主。”主夜卧,见流光若萤,飞入书笥,开视,得二青珠;由是主与劭、濬皆信惑之。劭、濬并多过失,数为上所诘责;使道育诉请,欲令过不上闻。道育曰:“我已为上天陈请,必不泄露。”劭等敬事之,号曰:“天师”。其后遂与道育、鹦鹉及东阳主奴陈天与、黄门陈庆国共为巫蛊,琢玉为上形像,埋于含章殿前;劭补天与为队主。

  东阳主卒,鹦鹉应出嫁,劭、濬虑语泄,濬府佐吴兴沈怀远;素为濬所厚,以鹦鹉嫁之为妾。

  上闻天与领队,以让劭曰:“汝所用队主副,并是奴邪?”劭惧,以书告濬。濬复书曰:“彼人若所为不已,正可促其馀命,或是大庆之渐耳。”劭、濬相与往来书疏,常谓上为“彼人”,或曰:“其人”,谓江夏王义恭为“佞人”。

  鹦鹉先与天与私通,既适怀远,恐事泄,白劭使密杀之。陈庆国惧,曰:“巫蛊事,唯我与天与宣传往来。今天与死,我其危哉!”乃具以其事白上。上大惊,即遣收鹦鹉;封籍其家,得劭、濬书数百纸,皆咒诅巫蛊之言;又得所埋玉人,命有司穷治其事。道育亡命,捕之不获。

  先是,濬自扬州剌史出镇京口,及庐陵王绍以疾解扬州,意谓己必复得之。既而上用南谯王义宣,濬殊不乐,乃求镇江陵;上许之。濬入朝,遣还京口,为行留处分,至京口数日而巫蛊事发。上惋叹弥日,谓潘淑妃曰:“太子图富贵,更是一理,虎头复如此,非复思虑所及。汝母子岂可一日无我邪!”遣中使切责劭、濬,劭、濬惶惧无辞,惟陈谢而已。上虽怒甚,犹未忍罪也。

  诸军攻碻磝,治三攻道:张永等当东道,济南太守申坦等当西道,扬武司马崔训当南道。攻之累旬,不拔。八月,辛亥夜,魏人自地道潜出,烧崔训营及攻具;癸丑夜,又烧东围及攻具;寻复毁崔训攻道。张永夜撤围退军,不告诸将,士卒惊扰;魏人乘之,死伤涂地。萧思话自往,增兵力攻旬馀,不拔。是时,青、徐不稔,军食乏。丁卯,思话命诸军皆退屯历城,斩崔训,系张永、申坦于狱。

  鲁爽至长社,魏戍主秃髡幡弃城走。臧质顿兵近郊,不以时发,独遣冠军司马柳元景帅后军行参军薛安都等向潼关,元景等进据洪关。梁州刺史刘秀之遣司马马汪与左军中兵参军萧道成,将兵向长安。道成,承之之子也。魏冠军将军封礼自浢津南渡,赴弘农。九月,司空高平公儿乌干屯潼关,平南将军黎公辽屯河内。

  吐谷浑王慕利延卒,树洛干之子拾寅立,始居伏罗川;遣使来请命,亦请命于魏。丁亥,以拾寅为安西将军、西秦、河、沙三州刺史、河南王;魏以拾寅为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平王。

  庚寅,鲁爽与魏豫州刺史拓跋仆兰战于大索,破之,进攻虎牢。闻碻磝败退,与柳元景皆引兵还。萧道成、马汪等闻魏救兵将至,还趣仇池。己丑,诏解萧思话徐州,更领冀州刺史,镇历城。

  上以诸将屡出无功,不可专责张永等,赐思话诏曰:“虏既乘利,方向盛冬,若脱敢送死,兄弟父子自共当之耳。言及增愤!可以示张永、申坦。”又与江夏王义恭书曰:“早知诸将辈如此,恨不以白刃驱之。今者悔何所及!”义恭寻奏免思话官,从之。

  魏南安隐王余自以违次而立,厚赐群下,欲以收众心;旬月之间,府藏虚竭。又好酣饮及声乐、畋猎,不恤政事。宗爱为宰相,录三省,总宿卫,坐召公卿,专恣日甚。余患之,谋夺其权;爱愤怒。冬,十月,丙午朔,余夜祭东庙,爱使小黄门贾周等就弑余,而秘之,唯羽林郎中代人刘尼知之。尼劝爱立皇孙濬,爱惊曰:“君大痴人!皇孙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尼曰:“若尔,今当立谁?”爱曰:“待还宫,当择诸王贤者立之。”

  尼恐爱为变,密以状告殿中尚书源贺。贺时与尼俱典兵宿卫,乃与南部尚书陆丽谋曰:“宗爱既立南安,还复杀之。今又不立皇孙,将不利于社稷。”遂与丽定谋,共立皇孙。丽,俟之子也。戊申,贺与尚书长孙渴侯严兵守卫宫禁,使尼、丽迎皇孙于苑中。丽抱皇孙于马上,入平城,贺、渴侯开门纳之。尼驰还东庙,大呼曰:“宗爱弑南安王,大逆不道,皇孙已登大位,有诏,宿卫之士皆还宫!”众咸呼万岁。遂执宗爱、贾周等,勒兵而入,奉皇孙即皇帝位。登永安殿,大赦,改元兴安。杀爱、周,皆具五刑,夷三族。

  西阳五水群蛮反,自淮、汝至于江、沔,咸被其患。诏太尉中兵参军沈庆之督江、豫、荆、雍四州兵讨之。

  魏以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仪同三司。十一月,寿乐、渴侯坐争权,并赐死。

  癸未,魏广阳简王建、临淮宣王谭皆卒。

  甲申,魏主母闾氏卒。

  魏南安王余之立也,以古弼为司徒,张黎为太尉。及高宗立,弼、黎议不合旨,黜为外都大官;坐有怨言,且家人告其为巫蛊,皆被诛。

  壬寅,庐陵昭王绍卒。

  魏追尊景穆太子为景穆皇帝,皇妣闾氏为恭皇后,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

  陇西屠各王景文叛魏,署置王侯;魏统万镇将南阳王惠寿、外都大官于洛拔督四州之众讨平之,徙其党三千馀家于赵、魏。

  十二月,戊申,魏葬恭皇后于金陵。

  魏世祖晚年,佛禁稍弛,民间往往有私习者。及高宗即位,群臣多请复之。乙卯,诏州郡县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民欲为沙门者,听出家。大州五十人,小州四十人。于是向所毁佛图,率皆修复。魏主亲为沙门师贤等五人下发,以师贤为道人统。

  丁巳,魏以乐陵王击忸为太尉,南部尚书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丽以迎立之功,受心膂之寄,朝臣无出其右者,赐爵平原王。丽辞曰:“陛下,国之正统,当承基绪;效顺奉迎,臣子常职,不敢慆天之功以干大赏。”再三不受,魏主不许。丽曰:“臣父奉事先朝,忠勤著效。今年逼桑榆,愿以臣爵授之。”帝曰:“朕为天下主,岂不能使卿父子为二王邪!”戊午,进其父建业公俟爵为东平王。又命丽妻为妃,复其子孙。丽力辞不受,帝益嘉之。

  以东安公刘尼为尚书仆射,西平公源贺为征北将军,并进爵为王。帝班赐群臣,谓源贺曰:“卿任意取之。”贺辞曰:“南北未宾,府库不可虚也。”固与之,乃取戎马一匹。

  高宗之立也,高允预其谋,陆丽等皆受重赏,而不及允,允终身不言。甲子,周忸坐事赐死。时魏法深峻,源贺奏:“谋反之家,男子十三以下本不预谋者,宜免死没官。”从之。

  江夏王义恭还朝。辛未,以义恭为大将军、南徐州刺史,录尚书如故。

  初,魏入中原,用《景初历》,世祖克沮渠氏,得赵匪攵《玄始历》,时人以为密,是岁,始行之。


【公元四百五十二年大事记】

二月,魏中常侍宗爱杀太武帝(408-),立南安王余。改元承平。以宗爱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冯翊王。

三月,宋文帝闻魏太武帝死,遣萧思话等攻魏。

八月,无功而还。

十月,魏南安王谋夺宗爱权,后被杀害。尚书源贺等杀宗爱,立太武帝孙濬,是为高宗文武帝,年十三岁。

十二月,魏恢复佛教,文武帝亲为沙门师贤等祝发。

是年,魏废《景初历》,行《玄始历》。宋西阳五水蛮(居于今鄂东、皖西南)群起反抗,沈庆之统兵镇压。吐谷浑王慕利延死,拾寅立。宋封为禾河西王,魏封为西平王。

 

         公元452年:北魏中常侍宗爱弑太武帝,矫皇太后令,杀东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
          公元452年:北魏文帝光安元年,拓跋睿弛佛教之禁,恢复佛事活动。礼遇高僧,修建寺院,开凿佛窟,北方佛教文化及艺术因是空前兴盛,保证了大佛寺的沿续发展。
         公元452年:文成帝即位后,封十四岁的冯氏为贵人,十八岁立为皇后。同年,立两岁的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按照“立子杀母”的规矩,拓跋弘生母李贵人被赐死。冯皇后抚养拓跋弘,待太子如同亲生。
         公元452年农历9月:“河南国”吐谷浑·慕利延死,吐谷浑·树洛干之子吐谷浑·拾寅继位,开始在远离魏军的伏罗川建筑都城(今青海省兴海唐乃亥乡),并臣服于北魏和南朝,被封为“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平王。此时的吐谷浑东部虽被北魏王朝占领,但西部却扩展到柴达木盆地及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仍然是一个地方千里的大国。

 

【外国大事记】

        公元452年: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宣称罗马主教乃使徒彼得继承人,应位居众主教之首,为后世确立教皇制提出了理论根据。
        公元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南北朝诗词】

同卢记室从军诗

[南北朝] 庾信
河图论阵气。金匮辨星文。地中鸣鼓角。天上下将军。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羣。飞梯聊度绛。合弩暂凌汾。寇阵先中断。妖营即两分。连烽对岭度。嘶马隔河闻。箭飞如疾雨。城崩似坏云。英王于此战。何用武安君。

 
【其他阅读】
=======
 

公元四百五十二年,公元45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北魏正平二年,承平元年,兴安元年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 高昌北凉承平十年

2023年10月4日 20:57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401年--500年    公元四百五十二年,公元45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北魏正平二年,承平元年,兴安元年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 高昌北凉承平十年